下好“四步棋” 打造乡村新面貌——陆丰市甲西镇博社村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侧记
近年来,陆丰市甲西镇博社村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组织建设、基层治理、集体经济发展、绿美乡村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绿意盎然的博社村红色文化园。
党建引领组织建设 点燃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坚强的基层堡垒是未来乡村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博社村持续建强基层战斗堡垒,不断激活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为着力打造“朝气蓬勃、奋发有为”村集体领导班子,该村不断加强班子建设,全面优化“两委”班子结构,老中青搭配合理,村干部团结协作,为博社村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持续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按1:2比例培养后备干部,持续深化“村官学历提升”行动,着力解决村人才断层、能力不强、年龄偏大等问题。同时,该村把理论学习作为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总钥匙”,认真落实“第一议题”“三会一课”等制度,精心策划主题党日活动,推动实现党的领导更加有力、党员教育管理更加有序;依托“南粤党员大讲堂”“‘百千万工程’远教大讲堂”等平台,组织村党员干部进行学习,确保基层党员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畅通到底。
此外,该村还不断完善服务阵地功能,新建村党群服务中心,规范设置“一厅五室”,打造凝聚党心民心的“桥梁”,有效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切实增强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引领力。
博社村“入户联心”工作会议,推动落实服务群众各项举措。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提升乡村基层治理效能 博社村坚持党建引领,织牢织密网格管理体系,提升乡村基层治理效能。
该村着力构建基层共治格局,通过整合村民小组、公安干警、驻村工作队等多方力量,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共治”格局,激活群众主动参与村事务管理。同时,实施网格管理“信息化”,依托“民情地图”,深化创建“数字赋能”体系,通过对“人—房—车—物”交互查询,每周对禁毒重点人员、重点场所不低于2次的走访排查,并将走访信息上传至巡防系统,实时掌握基层动态,实现重点部位、重点人员、重点行业不脱管、不漏控。
该村扎实做好“入户联心”活动,以“居住相邻、关系相近、双向选择、方便服务”的原则,在原有14个小网格基础上科学划分为72个“联系单元”,统筹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基层党员和志愿者144人“扑下身子”参与联系服务,以“讲、看、 听、问、帮”五字工作法,做好政策宣讲和村民诉求收集,并及时召开“碰头会”,听取工作汇报并研判分析处置,以实际行动解决村民身边的大事小事”,切实提高村民的幸福感。
党建引领产业发展 助推集体经济跑出“加速度” 博社村立足实际,因村施策,坚持以“党组织+农户+企业”模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发挥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领航作用,纵深推进“5+2”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探索“股票田”制度,一体推动撂荒弃耕整治和土地流转,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引进5家农业龙头企业,创建“麒麟西瓜”特色品牌。目前,该村共流转土地2700多亩,带动村民35户168人实现就业,实现村级集体经济从空白增至56万元。该村还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利用临海的地理位置和传统优势,渐进式打造海洋牧场,大力推动形成水产品养殖产业链,进一步拓宽村集体增收路径,营造“集体经济有实力、民生事业有钱办、村级组织有威信”良好局面。
博社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
党建引领乡村绿化 助推绿美博社生态建设 博社村坚持以乡村绿化“十个一”工作要求为指引,持续开展绿美博社行动,提升“四旁”“五边”绿化品质,加速“绿”“美”有机融合。
该村坚持“党建+”工作思路,党员干部带头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利用网络媒体转发倡议书,积极引导鼓励群众利用“村旁、路旁、水旁、宅旁”闲置空间植树添绿,营造出“党群同心、齐抓共建”的浓厚氛围。同时,党员干部主动领责任、亮身份、作表率,以开展“入户联心”“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开展人居环境整治20余场,清理乱堆乱放杂物200余处,清除房前屋后卫生死角370余处,不断提升美丽乡村风貌。
在持续推进城乡风貌工作中,博社村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先后成立党员护绿队和绿美生态建设委员会,设立党员绿化岗,召开村民大会修订村规民约,把乡村绿化管护纳入“门前三包”管理制度和村规民约,激励村民积极参与绿美行动、自觉做好绿美管护,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度推进,让“一时绿”成为“持久绿”,形成人人参与乡村绿化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爱心企业等方式,积极动员企业、热心人士等各群体参与认捐认种活动,举行各类主题义务植树活动,党员干部、爱心人士以实际行动助力绿美博社生态建设,营造出干群共同补植添绿、栽花赋美的浓厚氛围,不断扮靓庭院“面子”、做强绿美村庄“里子”、夯实乡村振兴“底子”。
该村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博社村将立足自身定位,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多措并举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快把村发展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奋力打造业兴村强、民富人和、美丽宜居的现代化典型村。来源:汕尾日报记者:曾佳鸿 通讯员:陆组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