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镜兵 发表于 3 天前

青春热血铸忠魂 ——陈回的革命之路

《赤魂》系列之一青春热血铸忠魂          ——陈回的革命之路◎戴镜兵http://www.swsm.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504/06/105606sujwuu5jok5p5ojo.jpg在风起云涌的20世纪初,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剧烈的变革与动荡,无数青年才俊为探寻救国救民之路而前赴后继。陈回,这位出生于海丰梅陇东港村的革命先驱,以短暂却璀璨的生命,在革命历史的长卷上镌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坚守信仰的一生,更是为理想慷慨赴义的一生。1907年,陈回诞生于梅陇东港村一个小康家庭。祖父陈恩来是前清秀才,满腹经纶;父亲陈培佑过继给前清武秀才陈恩求为子,家庭既有书香底蕴,又不乏尚武精神。作为家中长子,陈回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天赋,三岁时便能唱歌认字,聪慧伶俐的模样让全家人宠爱有加。父亲更是将他视为家族功名的未来继承人,满心期许。辛亥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时,6岁的陈回踏入了求学之路。当时的农村,私塾与新学并存。父亲认为科举已废,让孩子读古书、明事理,日后从商才是正道,于是将他送入私塾。然而,生性活泼、渴望新知的陈回对沉闷的私塾生活兴致缺缺。他常与新学学生结交,借来课本阅读,被其中丰富的知识和新颖的思想深深吸引。终于有一天,他鼓起勇气向父亲表达了想读新学的愿望。他绘声绘色地向父亲描述新学课本图文并茂、易学易记的特点,还当场流利地背诵新学课文。陈回的真诚与执着打动了父亲,父亲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http://www.swsm.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503/07/143530mno6ooyzeaorcnl8.jpg进入新学后,陈回如鱼得水,全身心投入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始终名列前茅,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器重。1920年小学毕业后,他顺利考上梅陇高等小学。梅高距离东港村有10华里,为了求学,陈回每天天不亮就动身赶路。父亲心疼儿子年幼辛苦,又被他求学的执着所感动,便与在梅陇圩开店的亲人陈培帆商量,让陈回寄宿在店里,方便读书。在梅高求学期间,彭湃担任海丰教育局长,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发起农民运动,倡导减租减息。这股革命新风迅速在海丰的农民和青年群体中掀起波澜,陈回也深受影响。他对彭湃的主张由衷赞同,积极接受新思想,坚定地支持农会的减租行动。但陈回的家庭虽非地主,祖父却享受着封建祖堂的赡儒租,他担心父亲反对自己支持农会,内心十分忐忑。于是,他开始巧妙地试探父亲的态度。一次,父亲因做盐运生意,在广州滞留数月后回家。闲聊中,父亲讲述了滞留的缘由:先是陈廉伯把持的商团盐业公司拖延发放执照,船只行至三门又遭到外国人掌控的海关刁难扣留,甚至被诬陷朋友托运的家私为漏税货物,前去理论时还被英国海关人员踢了一脚。父亲还提到广州工农商学各界频繁上街游行的情景,最后感慨道:“只有除掉军阀,实现海关自主,我们的盐船往来才能顺畅。”陈回抓住时机,说道:“海丰要是由广州革命政府领导,肯定会支持农会减租。”母亲也在一旁附和:“农会人多势众,减租的主张恐怕难以阻拦。”父亲沉思片刻后说:“世道若能改变,对我们靠盐业谋生的家庭也有好处。”听到父亲这番话,陈回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从梅高毕业后,父亲将陈回带到自家的“东顺兴”盐船帮忙做生意。盐船往来于汕尾和广州之间,在与广州各盐商联络以及海关报税等事务中,陈回不仅学会了广州话、官话等多种方言,还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闲暇之余,他常前往东堤、珠光里等海丰人聚居的地方,与同乡们交流。http://www.swsm.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2/05/162346icg5ei5hxjhe1hox.jpg1924年,彭湃在广州组织手车工会,会员大多是海陆丰籍人士。陈回主动与手车工会取得联系,并承担起在广州与海丰之间传递情报、捎运物资的秘密任务。每次回家,他都会向秘密农会负责人和志同道合的梅高校友分享广州的革命新动态,讲述彭湃在广州的革命活动,还会介绍国共合作会议以及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乡间传播革命火种。1925年2月底,东征军攻克海丰,陈回在厦港程村任小学校长的同村校友陈鹃魂前往县城农讲所学习,三区农会希望陈回接任该校校长一职。起初,父亲以盐船生意需要人手为由表示反对,但陈回一心向往革命事业,他反复劝说父亲,在区农会的协助下,父亲最终妥协。陈回担任校长后,一边认真教学,一边积极为农会开展宣传工作,凭借出色的表现,不久后被吸收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员。同年10月,东征军再次光复海丰,陈回调任赤石区小学校长,并负责团委工作。1926年夏,他又调任梅高会计,同时负责学校的团组织事务。这一年,陈回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更加积极地组织团员学习,向学生传播革命思想。在一次纪念周集会上,针对当时全国呼吁关税自主的问题,陈回结合自己在海关遭遇刁难的亲身经历,深刻指出:“国家经济命脉的海关掌握在外国人手中,中国人就只能任人勒索,在海关工作的中国人也备受歧视,这都是清廷腐败无能的恶果。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但革命尚未成功,我们青年学生应满怀热血,投身革命,打倒列强,打倒军阀,夺回海关主权,不再忍受这份耻辱。”他的演讲慷慨激昂、有理有据,给师生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此外,陈回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改编了一套数字酒令:“一致团结,二重压迫,三民主义,四亿同胞,五权宪法,六成减租,七二烈士,八国联军,九五国耻”。这套酒令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迅速在群众中广泛流传,成为宣传革命思想的生动载体。http://www.swsm.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2/05/162344nv3aa0w6j9rvdu6v.jpg1927年,海陆丰地区爆发第一次武装起义,陈回被派往团赤石区部工作。在党的区部委领导下,他积极发动青年投身武装斗争,为革命队伍注入新鲜血液。第三次起义期间,他又调任团陆丰县委书记,肩负起更重要的责任。1928年初,东江特委领导年关暴动,陈回调到红四师担任翻译。同年下半年,他升任团东江特委书记,多次受中共东特委委托,前往香港向省委汇报工作。凭借着机智灵活的处事能力和对香港街道的熟悉,他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1928年末,陈回调至团广东省委,负责组织部工作,并参加中共广东省委军委。当时,军委书记聂荣臻不懂粤语,陈回实际上承担了翻译工作,成为聂荣臻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1930年初,聂荣臻工作调动后,陈回曾一度代理军委书记。李富春来任广东省军委书记和中央军委南方办事处主任后,陈回与他密切配合,积极开展工作。在工人干部提拔问题上,陈回坚持认为只有具备工作能力的工人干部才能提拔到领导岗位,展现出他务实的工作态度和独到的见解。1930年秋,陈回调到团中央工作,不久后又被派回团广东省委负责组织部。此时,王明开始在党内活动,“左”倾思想暗流涌动,团内局势愈发复杂。陈回敏锐地察觉到危机,他主张深入实际,前往香港太古等三大船厂建立团的临时工作委员会,扎实打好基层组织基础。然而,新的团省委负责人却认为这是“在空洞的委员会的名义之下掩盖着切实的工作”,不仅取消了他组建的工作委员会,还要求组织“冲锋队”,开展不切实际的革命竞赛,用表面的轰轰烈烈取代扎实的基层工作。1931年初,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广东省委机关遭受严重破坏,李富春为重建省委忙碌奔波,派陈回到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并出于安全考虑,建议中央将他留在中央团委工作。但由于广东干部极度匮乏,陈回不得不再次返回团省委,负责宣传部工作。在广东革命工作遭受重创的艰难时刻,王明“左”倾路线却在党内逐渐形成并蔓延。3月,新的团省委书记到任后,大力推行王明路线。23日,在团省委常委会上,陈回对王明路线进行了抵制,这一举动招致多次批评。陈回坚持自己的判断,向团中央写信表达意见,却因此遭到更严重的排挤。团省委责令他就团四中全会后所谓的“错误”进行检查。无奈之下,陈回被迫承认“右倾”,违心地表示“拥护”党、团在四中全会后的政治路线,并请求团省委和中央给予处分,希望能到基层做实际工作。随后,他被派往东江地区。面对严峻的形势,陈回没有丝毫退缩,他将与自己相依为命的爱人郭块香(郭瘦真之妹)送往外地安顿好后,毅然前往大南山投身革命斗争。在王明“左”倾路线的恶劣影响下,广东省委及东江特委大搞“AB团”和“社会民主党”清查运动。陈回,这位从一开始就坚决抵制王明路线的革命志士,竟被诬陷为“AB团的省委”派往东江活动的成员。http://www.swsm.net/data/attachment/forum/202412/05/162341lpb07m70jum10d70.jpg1931年,年仅24岁的陈回被错误逮捕并杀害,含冤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然而,历史终将还以公道,陈回坚定的革命信念、卓越的工作能力以及为真理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敬仰与铭记。他短暂的一生,如同璀璨的流星,照亮了革命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无数后来者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不懈奋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春热血铸忠魂 ——陈回的革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