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山 发表于 5 天前

汕尾的学生与家长,也许是时候不要太在乎分数了

高考放榜那天,我总想起邻居家的男孩。他当年以702分的成绩敲开顶尖学府的门,整个小区的防盗门都贴着“向某某学习”的红纸条。可去年在超市遇见他,穿着印着超市LOGO的蓝色马甲,正弯腰整理歪倒的方便面货架,看见我时,脸上掠过一丝仓促的笑意。

这让我想起另一学生,当年高考只得了307分,在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读专科。去年和同学聚会,她开着一辆半旧的SUV来,手里拎着给孩子买的进口奶粉,说自己在做社区团购,每天要爬几十层楼送货,却笑得比谁都亮堂。

我们曾笃信分数是人生的分水岭。700分的人生该是云端的模样:在深圳摩天写字楼里敲代码,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在国际会议上用流利的外语侃侃而谈。300分的轨迹则被预设在泥泞里:在流水线上重复机械的动作,在菜市场为一毛钱讨价还价,在拥挤的出租屋里计算下个月的房租。

可生活的真相往往带着窒息感。那位700分的高材生,毕业后在大厂卷了三年,终究没扛过35岁危机,如今在超市做店长助理,每月工资比当年的实习补贴高不了多少。他说现在最大的心愿,是能准时下班接孩子放学。而那位300分的女生,专科毕业后自考了本科,从化妆品导购做到区域代理,去年还在陆丰农村买了套带院子的房子,种满了父母喜欢的水果与花草。

小区门口修鞋的大爷,总爱跟人念叨他儿子。当年是市状元,如今在广州一家三甲医院当医生,每年春节回家,行李箱里装的全是降压药和护腰贴。“还不如楼下开面馆的,”大爷锥子戳着鞋底,“人家每天关店就能喝两口,我儿子连喘口气的功夫都没有。”

我们被分数绑架了太多年。以为700分能买断人生的安稳,300分就注定要匍匐前行。却忘了人生不是线性的跑道,而是片广袤的原野。有人拿着高分入场券,却在中途迷了路;有人攥着不起眼的号码牌,反倒走出了自己的小径。

楼下的早餐摊夫妻,丈夫高考落榜后学了面点,妻子当年是县里的文科第二。他们每天凌晨三点起床揉面,蒸出来的包子暄软得能弹起来。常有穿校服的孩子问:“阿姨你当年成绩那么好,现在后悔吗?”妻子总是笑着往孩子碗里加一勺辣椒油:“你看这包子,发面的时候急不得,火候到了自然就好了。”

暮色漫进窗户时,我翻出当年的高考成绩单。那时候读大学很难,不算顶尖,也不算太差,大概排在全省19999名吧,而当时公费录取的,全省不到25000人,刚好够着一所大专院校的门槛。几十年过去了,一事无成,一日三餐,听铃上班,有空听雷、看雨、泡茶、读书、运动、写作,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

原来大多数人最终都会落入平凡的褶皱里。700分的光环会褪色,300分的阴霾会散去,剩下的不过是柴米油盐的琐碎,是生老病死的轮回,是在无数个清晨醒来,依然有勇气煮一碗热粥的笃定。

这或许就是生活最温柔的真相:它从不在意你曾站在哪个分数段,只在乎你是否认真地,活过每一个当下。所以,大概我们的家长,不要再太在乎自己的子女的高考分数了,我们的老师,不要再太在乎自己的学生的分数了。

15441 发表于 3 天前

分数跟赚钱能力本来就是两码事。
以赚钱能力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这本身就是一种拜金思想。
但是,话说回来,在意分数的,真的是老师们和学生吗?
其实在意分数的,往往是当地的教育局和家长们。
教育局在意分数,是为了脸面。
家长们在意分数,是为了可以跟周围的邻居和亲戚们炫耀。
而这个社会,赚钱的大头早就被那些官二代富二代垄断了,穷人阶层,就算分数再高,也赚不了几个钱。
所以,学校应该尽可能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减负要落实到实处上!建议取消英语课和英语考试!星期三也放假!每周都是做四休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汕尾的学生与家长,也许是时候不要太在乎分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