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越来越多神经的人了
故事一:一家售卖卫生巾的网店,起初发货时用白色袋子包装卫生巾,却因此收到了顾客的差评。顾客在差评中表示,用白色袋子装卫生巾发货,侵犯了她的隐私权。之后,店家改用黑色袋子包装发货,没想到还是收到了差评。这次顾客在差评里称,来月经是天经地义的事,商家的这种做法是在歧视女性。在“极端女权”人士眼里,商家里外都做错、左右不是人。她们总能在犄角旮旯里找到攻击他人的切入点。商家在卫生巾包装上的调整,本意是想兼顾不同顾客的需求,却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这背后反映出极端女权已经偏离了理性讨论事情和正确认识世界的轨道。用白袋子被指侵犯隐私,换成黑袋子又被说歧视女性,这种“怎么做都不对”的局面,其实忽略了商家服务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月经本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既需要尊重个人对隐私的重视,也不必将正常的包装选择上纲上线到歧视层面。理性看待商家的服务调整,多一些理解和沟通,才能让消费环境更和谐,而不是用极端视角制造对立。故事二:我去一个汕尾市区的某小区送货,到22楼后按了电梯准备下到一楼,可电梯从22楼以上的楼层下来时,每一层都停,耽误了好一会儿。好不容易等电梯到22层,我进去发现里面只有两个年轻女子,她们还故意挡着电梯按钮。我让她们让一下,说要按一楼的按钮,这才发现,22层以下到17层的按钮全被她们按亮了,偏偏没按一楼。我问她们这是在做什么,她们却说“不关你的事”。我当即反驳:“怎么可能不关我的事?你们故意按这么多层,觉得很有意思吗?”没想到她们开始转移话题,反问我想干嘛。我说:“我要下到一楼,然后叫物业保安来问问你们在这栋楼里到底想干什么!”她们听了,又故意岔开话题,打趣道:“你是不是看我们长得漂亮,想怎么样啊?”我没理会这种调侃,直接说:“等下我就让保安报警,查查你们故意把每层电梯按钮都按了到底是何用意。”大概是听到“报警”两个字,她们赶紧改口说“没干啥”。我接着问她们是哪一层的住户,两人却不作答。我便说:“既然不是这里的住户……”话还没说完,两个女子异口同声的截断我的话质问我在电梯里找她们说话是不是故意调戏她们?我对她们的话感到莫名其妙,但是我大概知道她们这是在岔开话题“反客为主”,然而我怎么可能上她们都当?于是我指着她们说:“等下到了一楼保安不报警我报警,我但要看看你们是来干嘛的!是贴小广告的还是来探路的?”这时候电梯来到了地19层,电梯门一来,她们两人低着头灰溜溜的跑了。
故事三:一个男子正在看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一个女子问他:“你干嘛要看这种带有歧视性和煽动性的东西呢?”男子感到很莫名其妙呀,于是反问女子:“我看的是动画片,这是可以在网上正常搜索到并播放的,是正常东西。”女子说:“那也不行,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都是男性,为什么不拍妈妈或者女儿?这是歧视女性!”瞧瞧,这就是极端女权的嘴脸,世间万物都可以挖掘出歧视女性、不让女性翻身的论调来。一部动画片而已,上纲上线的,啥事都要搞对立!搞矛盾!将正常的文艺作品无端解读为“歧视”并贴上“女性”的标签,这种观点本身存在极端片面性。《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围裙妈妈作为重要的女性角色,始终是家庭温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品传递的是家庭成员间的爱与陪伴,与“歧视女性”毫无关联。
故事四:一个男人驾驶小汽车在一条较狭窄的街道上正常行驶,前方路边有个染着黄发的年轻女子,正一边走路一边低头玩手机。男子见状,特意放慢车速,也没有按喇叭催促。可那女子似乎完全沉浸在手机里,没过一会儿竟站在路边不动了。男子见她没挡着路,便小心翼翼地从她身旁开了过去。没想到,这时女子突然发难,说男子的车“差一点”压到她的脚——请注意,她明确说的是“差一点”,也就是说根本没有真的碰到。男子下车和她理论,女子坚持要报警。交警赶来了解情况时,男子并未纠结责任归属,可女子却一直纠缠不休、胡搅蛮缠,始终说不出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眼看交警和围观的人都没站在她那边,她又开始疯狂向各个部门投诉举报交警。天理昭昭,这样无理取闹的人,自然不会得到任何人的支持。
故事五:在汕尾某个所谓的城中村外围的早市上,摊贩们正忙着张罗生意,人来人往格外热闹。突然,一个年轻女子骑着共享电动车闯进摆摊区域,既不找规范的停车点,也不顾及挡没挡着别人以及不看是否挡住人行道,随手就把车一扔,转身就要走。旁边有人看不过去,忍不住提醒她:“怎么能把共享电动车随便乱停呢?”女子头也没回,张口就怼:“关你屁事!”这话一出,周围好几个人都来了气,正要追上去理论几句,没想到那女子突然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快步跑开了。众人见状都愣在了原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再追。大家心里都犯嘀咕:不过是被说一句,怎么反应这么大?也说不清再追问下去,会不会闹出更让人措手不及的事来,只好就此作罢。
故事六:清晨八点多,正是学生上学的时间,一条街道的便利店门口却聚集着一群十几岁的少男少女。他们骑着电动摩托车呼啸而来,嘻嘻哈哈地在店门口停下,三三两两地打闹、玩手机。其中一两人进了便利店,没多久就拿着烟出来,分给大家,不论男女,都旁若无人地抽着。有人盘腿坐在地上,一边抽烟一边玩手机游戏,玩到兴致时还自言自语的大吼大叫;还有两个女的靠着摩托车,姿态轻佻地低头看手机,手里夹着烟,头发有点泛黄,左腿压右腿上面,让我想起了深圳某城中村在打击、清理站街女之前那些站街女的“风采”,眼前的女孩子动作跟她们很像。这时,一个看起来比他们还小的男孩匆匆走进便利店,出来时嘴里已经叼着一支烟。他的一个同伴见状上前要烟,男孩递给他一点钱,让他自己去买,随后便离开了。我身旁卖菜的老板见我在留意这群人,叹了口气说:“这在这儿常见得很。他们都是学生,却不好好学习,整天就知道混日子。那几个大的是初中生,后来那个买烟的,还是个小学生呢。”听完这话,一股难以言喻的恶心感瞬间涌上心头。
在汕尾生活的现实中,过度上纲上线、刻意制造对立确实会破坏人际关系和社会氛围,用极端视角看问题只会让矛盾越来越多,保持理性和包容的心态才更重要。而远离那些对人生散漫、缺乏目标的人,其实是在守护自己的生活节奏和成长方向。每个人的处境不同,有人或许有现成的“退路”,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未来的底气只能靠自己一步步积攒。不被消磨斗志,不随波逐流,专注于自己的方向,才是对人生最负责的态度。毕竟,我们的人生答卷,最终要靠自己一笔一划去书写。
在我们汕尾,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每一件事都是对生活的一种警示和启发,就如上述六个故事那样,给我们的启发就是修炼心性,要警惕自身滑向极端思维和受害者心态,努力培养理性、包容、开放的心智模式。世界并非非黑即白,理解差异是成熟的标志;精进沟通,沟通是桥梁而非武器。学会清晰表达诉求,更要学会真诚倾听和理解他人。有效的沟通能化解无数潜在冲突;担当责任,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遵守规则,尊重公德,是立身处世之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坚守理性,面对无理挑衅或混淆视听,保持冷静,坚守原则,善用规则和制度维护自身权益和社会秩序,避免陷入无谓的情绪对抗;做好自己教育好下一代,个体的行为塑造社会,对下一代的教育和引导至关重要。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规则意识和健康价值观,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关乎整个社会的未来和谐与希望。这六个故事如同一面多棱镜,映照出人性与社会的复杂面相。它们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汕尾社会上,保持理性、心怀善意、勇于担当、善于沟通,并持续关注和改善我们共同生活的环境,才是通往更和谐、更有意义人生的道路。
故事六这么显示乱码呢?我重新写一次吧,内容如下:
清晨八点多,正是学生上学的时间,一条街道的便利店门口却聚集着一群十几岁的少男少女。他们骑着电动摩托车呼啸而来,嘻嘻哈哈地在店门口停下,三三两两地打闹、玩手机。其中一两人进了便利店,没多久就拿着烟出来,分给大家,不论男女,都旁若无人地抽着。有人盘腿坐在地上,一边抽烟一边玩手机游戏,玩到兴致时还自言自语的大吼大叫;还有两个女的靠着摩托车,姿态轻佻地低头看手机,手里夹着烟,头发有点泛黄,左腿压右腿上面,让我想起了深圳某城中村在打击、清理站街女之前那些站街女的“风采”,眼前的女孩子动作跟她们很像。这时,一个看起来比他们还小的男孩匆匆走进便利店,出来时嘴里已经叼着一支烟。他的一个同伴见状上前要烟,男孩递给他一点钱,让他自己去买,随后便离开了。我身旁卖菜的老板见我在留意这群人,叹了口气说:“这在这儿常见得很。他们都是学生,却不好好学习,整天就知道混日子。那几个大的是初中生,后来那个买烟的,还是个小学生呢。”听完这话,一股难以言喻的恶心感瞬间涌上心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