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脚蛇 发表于 6 小时前

烽火岁月:广东抗日游击队惠阳大队一彭沃

本帖最后由 无脚蛇 于 2025-9-13 09:01 编辑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海丰县海城镇南门社区的南门红色文化街,正通过“红色热土,英雄人民”主题专栏,静静讲述着海丰人民在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新中国建立后那段段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历程。



“抗日战争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护送何香凝、柳亚子史料馆”里清晰记载:那场惊心动魄的大营救中,从香港、惠州、澳门到海丰、龙川老隆再至韶关,处处可见海丰革命者、交通员、爱国商人与革命群众奔波的身影。他们以大义凛然的担当与奉献,用血肉之躯诠释了民族危亡时刻的赤子之心。
史料馆内,抗日老战士的回忆实录与抗日战争红色故事缓缓铺陈,将海丰人民在营救香港文化名人过程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娓娓道来。



抗日战争红色故事
   
烽火岁月:广东抗日游击队惠阳大队一彭沃

在惠阳县田心村石桥坑的青山环抱中,一间旧砖石屋它曾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惠阳大队队部。日军占领香港后,大肆搜捕抗日进步人士,一场关乎民族文化存续的大营救行动悄然展开。惠阳大队大队长彭沃,这位从海丰走出、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革命战士,在那间砖石屋内,神情严肃地向独立小队队长郑伟灵布置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护送廖承志、连贯、乔冠华三人安全抵达淡水茶园交通站。彭沃着重强调,廖承志在国内外有着重大影响力,而护送路线将穿越国民党兵和土匪势力盘踞的区域,容不得半点闪失。他再三叮嘱,必须精心组织、周密布置,确保任务万无一失。



独立小队迅速行动,趁着夜色掩护,踏上了艰难的护送之路。崎岖坎坷的山路上,月光被密林遮挡,武装队员们一边保持着高度警惕,时刻留意着周边的风吹草动,一边主动帮廖承志等人背运行李,搀扶着他们跨越泥泞、翻过陡坡。在重重困难面前,队员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成功将三人安全送达目的地,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使命。
在这场规模宏大的文化名人大营救中,陆路撤离成为大多数香港抗日进步人士的选择。彭沃领导的惠阳大队承担起了与港九大队紧密配合、全力抢救香港抗日进步人士的重任。从荃湾、元朗出发白石龙,他们要突破日本兵的封锁线,巧妙避开国民党顽军和土匪的侵扰,最终将文化精英们护送至惠阳、田心、淡水、茶园。这条秘密交通线,不仅充满了危险,还面临着诸多实际难题。武装警戒、护送行动之外,队员们还要解决筹款吃饭等问题。但他们毫不退缩,如穿梭在枪林弹雨中的使者,一趟又一趟地往返,将茅盾、邹韬奋、戈宝权、胡绳、沈志远等300多位闻名中外的作家、艺术家、名记者以及各方面的民主人士,安全护送到白石龙根据地,随后党组织再将他们有计划地分散转移到安全大后方。



惠阳大队的使命担当不仅体现在护送文化名人上。当时,为争取国民党第七战区司令官余汉谋抗日,他们还承担起了护送余汉谋夫人上官贤德一行人及货物的任务。抗日游击队员们从西贡乘船出发,在大小梅沙由惠阳大队手枪队接应。盐田、沙头角、沙鱼涌一带日军驻扎,形势严峻。但惠阳大队依靠群众关系,巧妙避开日军追击,历经千辛万苦,将上官贤德等人安全护送至淡水国民党防区。当国民党哨所官兵见有大批货物到来,以为发财机会到了,端着机枪蜂涌而上,要来好好检查检查。上官贤德怒不可遏,上前对着当官的狠狠打了两耳光:“我从香港出来是共产党一路舍命护送,纪律严明,没动我半根毫毛,到了自家门口,你们却端着机枪想抢劫!”这番话语,既是对国民党腐败官兵的斥责,也是对共产党抗日游击队最好的褒奖。
那些被营救的国际友人也不禁由衷感叹:在这支抗日队伍中,深切感受到战争胜利的曙光。因为这里的许多英雄,虽然未曾闻名世界,但每个战士都怀着打倒共同敌人的坚定决心与责任。



彭沃,这位有着传奇经历的革命将领,自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便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革命事业。1938年投身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他始终冲锋在前,用智慧和勇气书写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烽火岁月:广东抗日游击队惠阳大队一彭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