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注册 登录
汕尾市民网 返回首页

马诗快的博客 画里话外群组 http://swsm.net/?1171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12)梦回瀛江

已有 332 次阅读2017-11-1 10:15

        (十二)     同学情

                    待渡传奇

                  文/马诗快

歌曰: 碧海蓝天    甲秀临风   树木葱茏迎贵客
          登瀛巨石   横空出世    渔帆晚唱庆丰年

          凭吊先贤     追忆历史   宋帝惊魂等待渡
          邀请明月     缅怀先烈   复翁救驾表忠心

     风云动,铁马飞,是英雄创造了历史,还是历史造就了英雄?千秋功过,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而不是由权贵编篡的。是非功过,谁人评?盖棺定论后,人民会正确地评判每个人的是非功过。
     三五知己,八三同学。情怀梦想,游待渡山,寻找古人的印记。脚踏先贤的足迹,象行走在茶马古道上,世上并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自然形成了一条曲折婉延的小路,这一步步,每一个脚印都在书写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啊!
      我仿佛闻到远方沙漠的驼铃声,穿越沙漠戈壁,面对黄沙滚滚,千里无人烟,哼着苍凉低沉的歌曲,风餐雨宿,只有阵阵的驼铃声,还有天空闪烁的繁星相伴。为谁生存,为谁辛劳呢?沟通东西方文明,把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撒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西汉的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开疆拓土,卫青霍去病驰骋沙场的雄姿,追杀匈奴,发出: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
    二千多年前的古代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这不是印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璀璨历史,博大胸怀吗?何必自悲自怜盲目崇拜,追求西方的糜烂的生活方式呢?发出月亮都是西方明亮的哀叹。全盘西化,只会忘掉了本民族的精神支柱,继往开来,延续古代中华文明的香火,以和为贵,世界大同,这才是我们的共同奋斗目标,在习主席的带领下。我们正在沿着古代丝绸之路的足迹,实行【一带一路】的大战略,中国现在己经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大的贸易大国和世界上笫二大的经济体了,改善民生,法制中国,民主中国,中国力量。睡狮己苏酲,怒吼一声,乾坤发抖。一切想阻遏中国发展的阴谋鬼计,让它在中华巨人面前发抖吧。
     一阵微风吹来,夹杂些细雨,打在我的头上,使我猛然间醒悟过来。是啊!面对历史,缅怀先烈,浮想联翩。思绪飞到九霄云外,与历史人物对话,寻找先贤的足迹,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岂能用三言两语来说得清,道得明呢?
   我陪伴三五知已,走入待渡山下的进食亭。前面碑匾上书义薄云天四个大字.两边竖着两副对联。香炉台桌上搭起帐篷,红横幅书写宋帝君寿诞字体。有甲子镇市民在为宋帝君叩拜。尤其是妇女和渔民双手合掌,口中含含有词,大意是祈求宋帝君保佑渔民出海捕鱼,船员平安归来,鱼满仓,海平静,风和日丽,水波不惊,龙王爷爷多派些蟹兵虾将入渔网,渔民满裁归航,喜悦丰收,儿孙幸福等等。
     忽然间,雨过天睛。那浙浙沥沥的小雨点啊!是宋帝君赵昺的眼泪。国家栋梁之材折断了,大厦将倾。宰相陆秀夫陪着幼帝宋帝昺从临安(现杭州市)出逃,身边只有少数卫兵护驾。他们被元兵追杀,逃命到人杰地灵的甲子门。登待渡山,远看人字瀛江水,有时波浪不惊,有时翻江倒海,有时象一个温柔的母亲。哺育着瀛江两岸的甲子人民。这滔滔不绝的波浪啊!不也是历史的年轮在重演吗?潮起潮落,天下分分合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自然的规律啊!王朝的更迭,非人力可以战胜天意。只有实行民主共和的国家,人民当家做主人,国家才能长久繁荣昌盛。
     宋帝君惊魂未定,一条长长的瀛江水就阻隔了他东进的策略。他祈盼与在海丰县的文天祥军队合兵一处,与元兵作战,东山再起,保佑宋室江山。但是天不如人愿,文天祥被捕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此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元兵元帅多次向文天祥劝降,文天祥多次拒绝元朝的高官俸禄。最后英勇就义,葬于海丰县,后人建文天祥亭,以示祭拜。
    国运如此,非人力所为。宋帝君哀叹道。忽然间,尘土飞扬,原来是甲子渔民领袖郑复翁带领众渔民来待渡山救驾。进食亭两边的两幅巨大的石雕作品,镌刻了那个年代郑复翁大义凛然,率领甲子人民起义,救驾有功,最后与元兵大战于珠江口的大小伶仃洋。伶仃洋里叹伶仃,,,,,,
      甲子渔民捧来了一碗热气腾腾,香味可口的甲子鱼丸,给宋帝君填饱肚子,众将士也饱吃一餐。这是名闻天下【甲子鱼丸】的历史来源,号称天下第一鱼丸佳肴,非甲子鱼丸莫属也。宋帝君逃往阳江崖山后,兴土木,练水兵,积蓄..力量,与元兵大战于崖山海上。宋兵大败,陆秀夫背着宋帝昺跳海自尽,宋帝君尸体最后漂流到深圳赤湾港海面上,被当地渔民捞起,给予厚葬,建亭以示纪念。
   又一阵微风吹过,同学们站在进食亭左边,详细地阅读进食亭纪念碑上的文字记载。一只大石龟驭着进食亭石碑记。同学们默默地含着眼泪读完石碑上的内容,思绪万千。前人甘愿付出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精神,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告别母校甲子中学三十二年后,虽然大家远隔千山万水,身处海甲天涯,为自己的远大理想而奋斗,为家庭的幸福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追忆历史,踏着先贤的血迹,缅怀待渡山的传奇故事。我们八三届同学的友情就更有凝聚力了,情真意切切,珍惜同学情。一线链接荧屏,加入【甲中八三群】的同学就越来越多了。这主要全靠林老师在群中挂帅。这些同学好友,不管他通过三十二年的人生奋斗后,事业上取得了多么大的进步,高官俸禄,腰缠万贯,他们永远是林老师的学生。人言:一曰为师,终身为父,不是吗?
     【甲中八三群】有林老师真好。
       同学情,你的大爱无私,真诚互助,永远是我们同学友谊的见证。我至今还保留着三十二年前,马诗快和鸿雁,志高三人在待渡山合影的旧相片呢。天黑了,人像图影不清晰,无可奈何啊!三十二年来风雨不变,这是【同学情】最好的印证。
    

(待续)
             

鸡蛋

雷人

路过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市民注册

手机浏览|操作教程|关于我们|规章制度|防骗说明|举报指南|新浪微博|广告投放|汕尾市民网 ( 粤ICP备13036240号 )

GMT+8, 2024-6-30 15:54 , Processed in 0.07610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8-2013 Design: Comiis.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