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山河壮志存 ——记陆河县上护镇樟河东硁村五烈士事迹

发布者: 戴镜兵 | 发布时间: 2024-9-11 21:05| 查看数: 32303|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血染山河壮志存
——记陆河县上护镇樟河东硁村五烈士事迹

微信图片_20240911205946.jpg
前言
陆河(原属陆丰县,1988年独立建县)作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见证了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陆河涌现了众多革命先烈,他们的事迹深深触动着人们的心灵,催人泪下,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奋勇前进的不竭动力。
陈照南、陈乃焕、陈王恩、陈京和陈桃,这五位烈士均来自陆河县上护镇樟河东硁村。他们既是同乡好友,也是共同投身革命事业的战友。他们怀揣着共同的革命目标,紧密团结,不懈奋斗。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敢于斗争,勇往直前,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们的英勇事迹将被永远铭记在史册上,他们的英名也将永垂不朽!
微信图片_20240911205941.jpg
陈照南和他的战友们
陈照南,1892年生于陆河县上护镇樟河东硁村,其父陈其良乃经商高手,长期在硁头埔运营“得利”商行,业务涵盖客栈、杂货等多个领域。尽管成长于富裕家庭,陈照南却未沾染丝毫富家子弟的不良习气。他自七岁起便踏入学堂,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性格豁达,口才出众,且具备卓越的组织才能。他秉持正义,对弱势群体深表同情。陈照南不仅文才出众,武艺亦不俗,在河口一带的同龄人中,他犹如鹤立鸡群,声名显赫。
陈照南育有五子三女,其中长子陈乃焕,性格与爱好皆与父亲相仿,尤其对社会上那些为富不仁之辈深恶痛绝。他勤奋好学,年纪轻轻便已练就一身本领。心地善良的他,对穷人充满同情,怀有强烈改变社会不公现状的愿望,时常与父亲共议社会上的种种事宜。
陈王恩,乃是陈照南的同乡挚友,他的出身并不显赫,而是源自一个贫寒的家庭。自幼年起,他的生活便与大山紧密相连,放牧、砍柴成了他日常的功课。然而,正是这样的生活环境,塑造了他与众不同的体魄与性格。他体格魁梧,力大无穷,仿佛天生就拥有超凡的力量。他的性情刚烈,嫉恶如仇,对于那些不公不义之事,他总是义愤填膺,挺身而出,好打抱不平。对于陈照南,他更是怀有深深的敬意与信任。每当陈照南发表见解或提出建议时,他总是言听计从,从不置疑。这份深厚的友情与信任,也使得他在群众中赢得了极佳的口碑。
陈京与陈桃兄弟,同样是陈照南的同乡与挚友。他们虽然外表给人一种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的感觉,但内心却充满了热血与激情。对于社会上存在的不公现象,他们深感愤慨,无法坐视不理。每当有穷苦百姓受到欺压或不公待遇时,他们总是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为那些无力自保的人仗义执言,打抱不平。
他们性格刚正不阿,为人正直无私,从不畏惧强权或恶势力。在他们的心中,正义与公平是至高无上的信仰,他们愿意为此付出一切努力。也因此,他们在四乡之间赢得了极高的声望与尊重。
微信图片_20240911205951.jpg
接受革命思想,创建河口区农会
1922年6月下旬,共产党人彭湃同志在海丰地区积极传播农运思想,致力于唤醒农民群众的觉醒与斗争意识。7月29日,在他的“得趣书室”里,一个由六人组成的农会悄然成立,标志着农运思想的初步实践。同年10月25日,赤山约农会也顺利成立,农运的火焰逐渐蔓延。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彭湃同志派遣余创之、林甦前往陆丰,开展工作,寻求更广泛的合作与支持。
一直密切关注社会动向,与社会各阶层保持密切联系的陈照南,在得知彭湃同志的农运思想后,内心激动不已,彻夜难眠。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找来同乡好友陈王恩以及陈京、陈桃兄弟,共同商讨此事。陈照南将彭湃同志的农运思想详尽地传达给挚友们,言谈中流露出迫切希望在东硁村也创建农会的强烈愿望。
然而,陈京和陈桃兄弟虽然对彭湃同志的农运思想表示认同,但他们一向行事稳重,认为在东硁村过早成立农会可能时机尚未成熟。因此,他们建议陈照南先亲自面见彭湃,深入了解海丰农会的具体情况和运作经验,之后再商讨在东硁村创建农会的事宜。陈照南虚心接受了陈京、陈桃兄弟的意见,从此更加密切关注海丰农运的发展动态,为将来的行动做好准备。
到了年底,河口区附近的新田区参城的泥瓦匠罗子和、鱼贩张荣华,以及仙草径的船工肖河源等人,得知他们的老朋友杨其珊已成为彭湃领导的农会助手后,便纷纷前往海丰,希望通过杨其珊的介绍加入农会。杨其珊,原是陆丰新田(现属陆河县)参城人,后来迁居至海丰黄羌大湖。在海丰总农会成立时,他被选为副会长, 对陆河农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新田区的参城、新围、仙草径,河口区的黄牛竂、黄枝塘、硬土,以及大安区的黄塘等乡村,在1923年元旦前后都相继建立了农会。
在海丰总农会成立之时,陆河有部分代表参与其中,他们带回了更多的农会思想,并在各地广泛传播。一时间,组建农会成为最流行的社会趋势,每一处村庄的农民都在热烈地谈论着农会。
在这几个月里,陈照南为了深入了解彭湃和农会,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搜集到了许多宝贵的革命资料。他与战友们一同研读,深刻领悟了革命的道理。
1923年4月,彭湃亲自抵达陆丰,着手组织农会。在朋友的引荐下,陈照南终于有幸见到了彭湃。彭湃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阐述了革命的道理,使陈照南彻底领悟了组建农会的深远意义。回到东硁村后,陈照南迫不及待地召集了陈王恩、陈京、陈桃等好友开会,商讨创建东硁村农会的事宜。在会议上,陈京和陈桃提出了创建河口区(原属陆丰县,现属陆河县)农会的建议。陈照南一听,立刻向他们兄弟竖起了大拇指表示赞同。随后,他们详细讨论了创建河口区农会的具体工作计划和步骤。
经过陈照南和陈京、陈桃等人近一个月的不懈努力,河口区农会终于宣告成立。在民主选举中,陈照南荣幸地被选为河口区农会的会长,陈王恩、陈京和陈桃也成了河口区农会执委。在河口区农会成立大会上,陈照南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他表达了向共产党人彭湃同志学习的决心,誓言要全心全意为穷人服务,并坚决与地主劣绅进行斗争。在雷鸣般的掌声中,陈照南踏上了革命的道路,开启了新的征程。
微信图片_20240911210014.jpg
高举农会旗帜,坚决维护群众利益
自河口区农会成立以来,陈照南、陈王恩、陈京和陈桃始终坚守初心,不遗余力地为群众谋取福祉。他们积极响应陆丰总农民的要求,明确提出了“减租”“取消地主收租的一切苛例”“拒绝陋规给予警察”“改良农业”“增加农民知识”等一系列口号。这些口号成为河口区农会组织领导农民斗争的纲领,尤其是“减租”这一口号,它深刻反映了农民群众千百年来对获得土地的渴望,并在发动群众开展斗争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号召力。
河口区是与海丰、惠阳、紫金三县交界的山区,人口2000多人,但耕地资源匮乏,平均每人仅约1亩。更为严峻的是,80%以上的耕地被邻近地方(包括邻县)的地主和公尝会所占据。这里的农民中,贫农占比高达90%,尤其是佃农占多数,生活极为贫困,因此反抗情绪十分强烈。河口区的姓氏复杂,宗族势力相对较弱,农民所受的压迫主要来自外地。这些因素都为农民组织起来开展斗争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陈照南的领导下,河口区农会向地主劣绅展开了一系列坚决的斗争。例如,当河口区的一位农民家里办喜事,宰杀了自己养的猪时,河口区巡官仍然派人前来收取猪税。群众对此深感不满,认为宰杀自己养的猪办喜事还要交税是不合理的。陈照南便因势利导,动员民众起来支持宰猪户拒绝缴纳税款。收捐税官眼见群情激愤,吓得仓皇而逃。再比如,海丰的一位朱姓地主试图向河口区的几户农民提高地租,但农民拿出了当年签订的契约,证明他们祖上租种的是“优质田”,永远不得加租。然而,这位朱姓地主却横行霸道,不守契约,三番五次地派爪牙到农民家中吵闹。陈照南趁机发动了几百名农会会员,将前来闹事的地主爪牙团团包围,吓得他们狼狈逃窜,再也不敢前来胡闹。
除了依法与官府、劣绅进行坚决的斗争外,陈照南和他的战友们还积极动员河口区的农会会员们自力更生,开展开渠、修路等一系列建设家乡的活动。为了筹集活动经费,陈照南甚至跟弟弟陈宗旋借了一大笔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河口区各乡村掀起了建设家乡的热潮。
就在陈照南和他的战友们满腔热情,准备为家乡建设大展拳脚之际,海陆丰地区却接连两次遭受强台风的猛烈袭击。随后而来的暴雨和海潮肆虐,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失收,房屋倒塌无数,广大农民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中损失惨重,生活陷入极度困境。
灾情发生后,陈照南和他的战友们迅速组成救灾队伍,毅然奔赴河口区各乡村,全力投入救援农民的工作。面对如此严重的灾情,农民们普遍渴望解脱灾难,其中减租的要求尤为迫切和强烈。
当时,省农会经过深思熟虑和广泛讨论后,决定在海陆丰地区实施“三成交纳”的减租办法,并紧急印发《告农民书》,在海陆丰各地广泛散发,以期尽快传达给广大农民。
陈照南、陈京等人得知省农会的这一决定后,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他们深知这一决定将为农民们带来一丝喘息之机,不至于让他们陷入更深的苦难。
然而,这一决定却引起了海丰县公署和地主豪绅的极度震惊和恐慌。县长王作新竟在农历七月初五日,集中数百名军警突袭海丰县总会,拘捕了杨其珊等多名农会干部,并发布布告取缔农会,通缉彭湃等农会干部。
陆丰县长罗辅平也紧随其后,在全县范围内贴出布告,宣布农会为非法组织,并查封了县农会,导致各区乡农会不得不转入地下活动。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陈照南和他的战友们并未退缩,他们依然坚定不移地为群众办好事,利用“十人团”(农会的一种组织形式,以十人为组开展活动,组与组之间不产生纵向联系。)的形式继续发展农会员,为农民们的权益和福祉而努力奋斗。
微信图片_20240911205958.jpg
誓将革命进行到底
1925年1月,为了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广东革命政府毅然决定发起东征。为了策应这一重大行动,收集敌方的关键情报,广东革命政府特派张威重返陆丰,负责前期的筹备与情报收集工作。得知这一消息后,河口农会的干部们——陈照南、陈京、陈桃和陈王恩等人,个个热血沸腾,摩拳擦掌,积极投身于协助张威的各项任务中。他们全力以赴,不仅全面掌握了敌人的重要情报,还为国民革命军的东征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然而,他们的英勇与智谋也让敌人对他们恨之入骨,誓要将他们除之而后快。
2月1日,东征军自广州出发,沿着广九线向石龙挺进。陈军难以抵挡,东征军右路势如破竹,一路高歌猛进。
2月27日,东征军顺利抵达海丰城,3月1日,张民达部更是成功收复了陆丰县城。至3月4日,东征军全面收复了海陆丰全境,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微信图片_20240911210003.jpg
随后,海陆丰各地的农会迅速恢复活动,并将名称改为农民协会,以更好地组织和动员农民群众。为了保护群众的安全,打击各种反动势力,在农民协会的领导下成立了农民自卫军。陈乃焕被任命为河口区农民自卫军大队长,而陈王恩则担任了农民自卫军副队长。从此,河口区的农民协会拥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为保卫革命成果和群众利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农民自卫军的武器来源却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陈照南、陈京和陈桃的深入商量,他们决定采取多种措施来筹集武器。一方面,他们动员农民自卫军的队员们将家中私藏的武器贡献出来,以充实自卫军的装备;另一方面,他们向河口区的大户人家借武器,以扩大自卫军的武装力量。同时,他们还筹备了一部分资金,前往五华请师傅制造枪支弹药,以确保自卫军的持续战斗力。
在这个过程中,陈照南为了筹备打造武器所需的钱款,甚至不惜与弟弟发生争执。他深知这笔钱对于农民自卫军的重要性,因此坚决要求弟弟从商行中借出一百块大洋来支持革命事业。最终,他的坚持和决心得到了回报,成功地为河口区农民自卫军解了燃眉之急,为保卫革命成果和群众利益提供了有力的武器保障。
陈乃焕、陈王恩这两位河口区农民自军正、副队长,他们团结一致,同心协力,一方面加强训练河口区农军,一方面参与肃敌任务。他们想方设法提高农军战斗力,同时备好伙食担子,平时不用,需要时,随时可出动,以配合农军的军事斗争。
陈乃焕这位年轻人,不但具有他父亲陈照南的聪明才智,还具备吃苦耐劳,不怕强军的勇气。他点子多,为了提高农军军事素质,专门到邻乡聘请有从军经历的人担任教官。他日夜操劳,很快就让河口区农军的军事素质有了质的飞跃。
微信图片_20240911210008.jpg
为革命,笑对生死赴刑场
1925年6月初,杨希闵、刘震寰在广州策动叛乱,东征军为保卫广州革命政府而紧急调回。然而,这一调动却为败退闽南的陈炯明军队提供了可乘之机。9月15日,陈炯明军队初陷潮梅,18日更下达总攻令,分三路向东江东南部进犯,形势骤然紧张。
在这危急关头,河口区农军在陈乃焕、陈王恩的率领下,毅然参加了头榄山之战。这些农军虽出身贫寒,但经过军事训练,个个如猛虎狡龙,初上战场毫不胆怯。然而,战局突变,陈军刘志陆部从五华绕道河婆,直逼河田、河口、大安,赴向陆丰县城。海丰驻防的粤军不战而退,农军只得放弃阻击,大部分农会干部和农军领导人分散撤退到广州等地,等待时机再反击。
然而,河口区的陈照南、陈乃焕、陈王恩、陈桃和陈京都选择留下来坚守。他们面临的是当地地主武装罗觉庵的残酷报复,敌人烧杀抢掠,对农会成员和活跃农民进行残酷镇压。五位壮士不幸落入敌手,被押往陆城。
敌人用铁线将他们的手掌戳穿连在一起,严刑拷打,逼他们说出农会、农军的秘密。但五位东硁好汉视死如归,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大义凛然,一言不发。敌人气得暴跳如雷,用锋利的匕首从陈王恩大腿处割下一大块肉,鲜血淋漓,然而他们依然笑看生死,坚贞不屈。
敌人被五位勇士的气概所震慑,望着倒在血泊中的陈王恩,刽子手再也不敢动手了。最终,敌人长官发疯似的大吼大叫,下令杀死他们。五位壮士英勇就义,烈士血染陆城!
解放后,陈照南、陈乃焕、陈王恩、陈京和陈桃被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他们为革命英勇献身的精神将永载史册,与日月同辉!
口述人:陈木省,陈春枝,陈国提   文字整理:戴镜兵     2024年09月

微信图片_20240911205932.jpg
留言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最新评论:(0)
资讯推荐
热点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