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汕尾人,黄旭华院士,一路走好

发布者: 流山 | 发布时间: 2025-2-7 11:58| 查看数: 2258|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流山 于 2025-2-7 12:09 编辑

噩耗传来,举国皆悲!特别是老区海陆丰人民,更是沉浸在悲痛中: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原所长、党委书记(代理)、名誉所长黄旭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

黄旭华6.png

黄旭华院士,籍贯揭阳,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今汕尾市红海湾田墘街道),长期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黄旭华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4年被评为“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7年10月25日,获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同年11月9日,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奖项。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黄旭华“共和国勋章”。2020年1月10日,黄旭华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黄旭华.png

斯人虽逝,但其创新路上永不知足的科学家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发扬、光大2022年9月5日上午首届黄旭华科技创新奖颁奖,面对广大科研人员,黄旭华说:“在创新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永不知足。”有5名科研人员获得第一届黄旭华科技创新奖,每人获得奖金20万元。2021年,黄旭华捐给七一九所1100万元设立科技创新奖励基金,为年轻科研人员创造更好的科研条件。

黄旭华2.png

我们在敬佩老一辈科学家不但具有热爱科学、坚持创新、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而且还具有着眼未来,为了民族的昌盛、为了祖国的富强的万丈眼光的同时,更要高扬和实践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提高创造水平和创新能力。当然,创新归根到底是人才创新,创新驱动归根到底是人才驱动,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因为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

黄旭华5.png

生命已逝,精神永存。黄旭华院士的爱国之情,拳拳入肉,爱乡之心,眷眷在胸,用对国家的大忠,诠释了对父母的大孝,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生,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情怀与担当而感动。正是:觅和大海定神针,如画宏图远达吟。赤子盘盈强国路,不忘院士一恒心。

黄旭华3.png

韶华流逝,青春不老。今天的青年与黄旭华院士的青年时代血肉相连,精神赓续,更应该“常思奋不顾身”,更应该思考如何投身时代洪流,“殉国家之急”,多想想“我们能为祖国做什么”。

黄旭华1.png

留言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最新评论:(0)
资讯推荐
热点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