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 第二批C-NCAP 汽车安全碰撞测试评测结果发布,全球鹰GX7、瑞麒G3等15款车型取得不错的成绩,其中吉利全球鹰GX7更是取得自主品牌中第一个“超五星”安全认定的傲人成绩。
一时之间,自主品牌大唱“五星戏”,好一幅“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风景图。然而,笔者不得不说,自主品牌切勿“乱‘星’渐欲迷人眼”,反省自我从而从而治疗“内伤”,迫在眉睫。 C-NCAP,金玉其表 所谓C-NCAP,是中国汽车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中汽研)在分析国外现行NCAP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汽车安全性能进行测试的评价规程。固然,该规程的提出和实施对于提高我国汽车安全性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成立两年的C-NCAP真的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吗? C-NCAP并没有明确的资金来源和正式编制,这就必然导致“利益链”的产生。我们且看看,目前最具权威的欧洲NCPA,由国际汽车联合会(FIA)牵头,不依附于任何汽车生产企业、独立存在,资金直接由欧盟提供。而我们的中国NCPA,则是由中汽研从下属14个部门中的汽车标准化研究所、天津汽车检测中心以及汽车技术情报研究所抽调30多人组成,既没有正式编制,又没有正式资金来源。众所周知,C-NCAP用来测试的车型,都是从市场购买,且一款车型要购买3辆,动则花费高达数百万。那么,这样一个“流浪儿”,如此巨额资金从何而来?有知情人士称,销售测试数据、内刊卖广告等都是其惯用手段。试问,如此如何能保证期运作的独立性和测试结果的公正性?
有关C-NCAP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是空穴来风,还是确有其事? 再以本次测试结果来看,且不论合资品牌整天测试结果大有超越合资品牌之势,是否公正。单说某车型连基本的ABS等安全配置等不具备,竟然也加入了“五星 ”的行列。笔者甚至感叹,这是否是一出闹剧。其他诸如C-NCAP“掌门人”为长丰汽车独立董事、盈利高达1.5亿等就不消笔者多言了。 常言道,纸包不住火,有关C-NCAP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是空穴来风,还是确有其事,相信大家有目共睹。 “内伤”,难以掩饰 如果说C-NCA只是自主品牌发展的特例,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自主品牌发展的“饰非”行为早已有之,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数年前,自主品牌大提特提发展纯电动车,以实现所谓的“弯道超车”,这是自主品牌发展过程中急于求成心态的典型表现。且不论我国纯电动车是否与国际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但是无论是纯电动车还是汽油车,都脱不了汽车的范畴。既然都是汽车,又怎么能与赛车中的“弯道超车”相提并论?可以说,二者根本风马牛不相及。自主品牌在发展中,不重视提升“内力”却玩一些“花拳绣腿”的心理,昭然若揭。 如果说一味“求快”发展,也是自主品牌力求“上进”的表现,那么“一味的合资”而不走研发,又该怎么评价?如果十几年前合资,是因为我们一穷二白,为了技术,我们要采取合资的模式,才能换取民族汽车产业的发展。那么今天呢?合资了十几年,如今我们也有了本土汽车品牌,那么又大力推广“合资自主”的模式,这样“一味的合资”到底动了谁的“奶酪”?“合资自主”品牌最终只能挤压自主品牌的发展空间!世界汽车强国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靠“合资”来得到核心技术。以日本丰田汽车为例,当初也不过是低端汽车的代表,但是数十年过去,丰田汽车成为世界高端汽车巨头之一。再以跟我们汽车产业起步时间很接近的韩国为例,没有搞“合资”的韩国如今有了唱响世界的汽车品牌。可以说,我们自主品牌发展中的“拿来主义”阻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
合资换不了真技术 有业内人士认为,十几年前,自主品牌奉行的是“抄袭主义”。而今,“拿来主义”又大行其道。然而,不管是“抄袭主义”还是“拿来主义”,我们都不可能的真正的核心技术,最终成就的只能是“自主之殇”。 疗“伤”,迫在眉睫 也许有人会说,近年来,自主品牌也取得了不少成绩。是的,笔者承认,吉利汽车去年收购了豪车品牌沃尔沃,并且奇瑞汽车、江淮汽车、长城汽车走出国门,收获颇丰。然而,揭开这些面纱,我们会看到事情的另一面。 先说吉利汽车,李书福收购沃尔沃以后,包括他本人在内,普遍担心沃尔沃会从此走向没落。再说奇瑞汽车、江淮汽车、长城汽车以及比亚迪汽车等,出口量是快速增长,甚至呈现几何数,但是其在国外多以“低端车”的面貌出现,且出口国家多为汽车工艺不发达的国家。我们再来看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销量,“中考”成绩可谓“全军覆没”。一个扎根于本土,却不能固守本土市场的自主品牌,无论怎么看,都是无根之木。有业内人士甚至认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所谓的自主品牌,只是世界汽车巨头的经销商和组装厂,讲求的是商业利益而不是民族利益。
李书福收购沃尔沃以后,包括他本人在内,普遍担心沃尔沃会从此走向没落 当我们津津乐道于我们是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之时,试问这个汽车市场,有多少真正属于我们?我们需要成为世界汽车巨头,而不是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自主品牌,发现并治疗“内伤”,迫在眉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