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国家的首都在北京,北京的戏曲叫京剧的,所以国家大力扶持这个剧种,并美其名曰:国粹;因为广东省的省会城市是广州,以广州及其周边的白话语系就因为地利原因被尊称为粤语了,以粤语来说唱的那个剧种就被叫做粤剧了.广东省有钱,这个剧终被大力扶持,那也是情理中的事;以潮州和汕头为主要地区的潮剧,得到起码这2个市的支持,汕头是经济特区,也是有钱的.这个剧种也是被大力扶持的.
汕尾市海陆丰地区的几个剧种,如果有被扶持的话,想必只有汕尾市来扶持.可汕尾市是个落后的城市,穷人而已,没钱.要让汕尾市地区土生土长的那几个剧种生存下去,没有人才,没有观众......一切就象冰川一样,在慢慢的融化,总有一天会消失.
政府有没有大力去扶持和救助汕尾的土生土长的剧种,这个有说没说,有做没做,老百姓没人知道真实情况.但是现实上我有时候去看看戏,看到的都是老到掉牙的剧目和内容相似到无法理解的剧目,比如什么什么人中元,什么什么人拜寿......另外还有所演的剧目大都是出来就哭,哭完就下场的那些东西.没有新意,更有意思的是梁山伯就祝英台的那出戏中,有的剧团演出的时候结尾是梁山伯活过来了,而且还中状元了.总之不是喜庆结尾的都得弄成喜庆结尾.别管是不是尊重故事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
在汕尾市内,除了主要市区街道上的几个神庙上演的戏曲有一两百人左右的老人家在看,其他地区尤其是乡村,基本没人看戏了.我是在乡村和汕尾市区里都有住处的人,所以我有去过乡村里看过戏,日戏基本上不超过10人在戏台下看;夜戏多点人看,但是也不超过50人走在戏台范围内.没有了观众,观众年龄结构大,都是老人家在看,吸引不了年轻人,这样有发展前景吗?
我见过一个戏班连一个主力演员都没有的,你们见过没?有一次在我们乡村演戏,那个戏班竟然在汕尾市区里邀请某个汕尾市算是著名的戏班里的花旦来临时凑合演出.演出后,支付给那个花旦演出费,她就会原来的戏班工作了.
现在的汕尾地界里的戏曲没有观众,虽然跟自身发展得不到有力的扶持有关外,还有一个有原因是没有有演出能力的人入行,简言之就是没演员.每每去看戏,一听到唱戏的人唱出走调的歌曲,我都会"起鸡母皮".这样的演出水平,怎么能吸引观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