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中国红十字会再次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其能否科学、公开、透明使用社会各界的捐款捐物备受人们关注。近日,人民网向社会公开招募3名网友志愿者,全程跟踪参与、监督中国红十字会此次2000万元芦山地震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 雅安地震发生之初,红会号召捐款,却连连着“滚”,是什么原因竟让大名鼎鼎的红十会成了人人喊“滚”的过街老鼠?当前为何会出现大批募捐遇冷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太多曝出的新闻表明,许多募捐活动捐的钱容易给权势方、承包商形成的利益链条私吞,完全成了“以慈善之名,行谋利之事”。本来地震灾害各方伸出援助之手是好心,但这样的好心却易被截取,汶川地震后来被曝贪污捐款就是例证。 往大的方面来看,这也是一种新生的社会公共焦虑,凸显的是慈善机制的缺失。毫不客气地讲,红十会遭遇的尴尬已经出离了一般意义上的“慈善危机”,它已经严重损害到了公众对慈善部门的公信力。而此次红会招募三个“志愿者”全程监督似乎是想挽回公信力,但监督红会仅靠“志愿者”能顶啥用?每年那么多捐款,都靠网友监督吗?再说对红会账单不明底细的“志愿者”又能监督到什么? 不可否认,红会在雅安地震中的“埋头苦干”有了一些进步,但这不足以挽回真正的公信力。要想挽回红会在广大百姓中的公信力,还得靠制度改革和公开透明。事实上,只有红十字会建立起一个符合国际规范的慈善运行机制,监督才不会成为问题。对于红十字会而言,摆脱信任危机的最好方法无非以下两个。一是让红十字会完全运行在阳光之下,概括来说,就是要让所有的账目都有目可查,让捐款人的每一份爱心,无论数额大小,都能到达需要的地方;二是加快红十字会改革步伐,去行政化,让之成为一个真正的民间慈善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