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五爱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通过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双融双建”主题实践活动,在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结合本村实际,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努力,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村集体有了自己的企业和相对固定的经济收入,村党支部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威信。2006年村党支部被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村支部书记林贵样同志被省委评为“五个好”村党支部书记。
广东省汕尾市捷胜镇五爱村基本概况 位于捷胜镇东侧,毗邻红海湾,下辖大塘、宝头、马鞍山和格塘四个自然村,分设9个村民小组,截止到2007年10月,总户数628户,总人口3016人;总耕地面积819亩,其中水田196亩,旱坡地623亩,人均耕地0.273亩;人年均收入3881元,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15.3万元。村现有党员66人,本届“两委”干部5名,其中村党支委成员3名,正副书记各1名,委员1名,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村委会5名,正副主任各1名,委员3名,“两委”交叉任职率达100%。党政建设 找准方向,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村党支部以“理想、能力、责任、形象”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两个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和“双融双建”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在驻村工作组和区“双融双建”挂驻单位的大力帮助下,通过开展村情、民风、党建等调研,从查摆整顿“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努力加强支部自身建设。目前,村“两委”干部团结协作,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党员结构不断优化,与2005年换届前相比,村干部平均年龄由51岁下降到46岁,党员队伍由原60人增加到66人,平均年龄下降了4岁,党建工作不断完善,主要体现如下:
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近年来,村党支部积极当好辅导员,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全体党员学习《党章》和省、市、区党代会精神,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同时,定期组织村“两委”干部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使全体党员和“两委”干部的综合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工作积极性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改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促进了村委各项工作的良好运转。
过好党日,增强使命——针对当前个别党员宗旨观念淡化,服务意识弱化的状况,村党支部在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连续三年在“七一”期间结合纪念建党组织了有意义的党日活动。如2005年7月1日村党支部与区委组织部、省监狱管理局共庆党日,时任区委组织部部长林建隆和省局纪委书记李信佳同志亲自为全体党员上了生动的党课;又如今年7月1日,村“两委”组织部分党员干部到海丰县参观革命先烈彭湃故居和红宫、红场,缅怀革命先烈。通过一系列的党日活动,增强了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村党支部始终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做到“困难面前有党员、关键时刻有党员”。如2006年6月2日至3日,特大暴雨袭击汕尾,降雨量达212毫米。五爱村由于地势较低,几处排洪堤围出现渗水现象,随时都有发生决口的危险,危及民居和农田。村党支部正副书记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率领一支由35名以党员为主组成的抢险队,用沙包加固堤围,连续奋战十多个小时,成功排除了险情。这次救灾充分体现了党的先进性,感动了群众,灾后13位村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向支部郑重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3名群众递交入党申请书,这相当于过去五年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总和。又如在前不久抗击台风“圣帕”期间,村党支部又一次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党支委成员冲锋在前,组织村民救灾抢险,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经济建设 找准路子,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五爱村可开发利用的资源贫匮,靠海无海,人多地少,基础设施薄弱,发展养殖业前景淡,发展农业不理想,发展工业不现实,项目又缺乏资金投入,2005年以前该村集体经济主要依靠向私人老板出让采石权收取年管理费7000元,集体经济年纯收入低于省里确定的3万元以上的标准。
2005年以来,特别是开展“双融双建”活动以来,在省、市、区驻五爱村工作组和区“双融双建”挂驻单位的帮助下,村委逐步理清了发展思路,从实际出发,选择风险小、有市场、群众易接受的服务型项目,决定依托汕尾市丰富海产品资源,将海产品销售与监狱内部消费需求联系起来,成立了“汕尾市城区顺兴五爱水产品购销部”,购销部先将海产品批发到我省部分监狱,供服刑人员食用,同时,逐步拓宽监狱以外的销售渠道,并形成一定的规模,这样,既为当地渔民解决海产品的销售出路,也为村集体增加收入,同时在经营的过程中努力培养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该项目从2005年3月正式运作两年多来,共创利税64万多元,依法纳税21万多元,利润43万多元,近三年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达15万元,一举改变了过去村集体经济落后的窘迫局面,为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新农村建设 找准载体,不断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几年来,村“两委”干部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以“双融双建”主题实践活动和“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为载体,全面加强全村的各项工作,有力地推进和谐农村建设。特别是自“双融双建”活动开展以来,该村“两委”与省市区驻队工作组和区“双融双建”挂驻单位一起密切配合,形成“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共同推进五爱村和谐农村建设进程。
进村入户,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村“两委”干部配合区“双融双建”挂驻单位区司法局和省、市、区驻村工作组同志深入到田间地头、走家串巷,听民声、察民情,摸准村情民意。在此基础上,区司法局17名党员干部挂钩联系该村20户贫困户,每月坚持进村入户,与群众同劳动、同生活、同商量。通过 “中秋鱼水情”活动,为群众送月饼、食用油;通过“党爱民、民爱党”活动,为贫困户送大米、慰问金;通过“吃农家饭、商农家事”活动,与群众拉家常、谈生产、谋发展;通过“三关注一促进”活动,发动村民整治环境卫生;通过“双融双建”百题有奖活动,积极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通过“法律进农村、法律进农家”活动,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等等。一年多来,区司法局千方百计为基层、为群众排忧解难,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拉近了与当地群众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行路难”等问题——两年多来,村“两委”在驻村工作组和区“双融双建”挂驻单位的帮助下,争取资金38万元,建成总长1000多米的宝头、马格、村委会3条水泥路,解决了“行路难”问题。同时,筹集资金2.2万元,为马鞍山自然村建造公厕1个;筹集资金17多万元,修通、建设排洪渠80多米;筹集资金14多万元,投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
发展经济,解决“发展难”的问题——根据五爱村的实际困难,该村通过认真调研,理清发展思路,长远规划,成立了海产品购销部,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仅几个月就还清了村集体债务,近三年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达到15万元,村集体经济呈现快速、稳定、持续发展势头。
发展教育事业,解决“上学难”的问题。——多方筹资15万多元改善了该村属下天宝小学校道狭窄状况,购置了一批教学设施,进一步完善了学校设施。同时,通过区“双融双建”驻村单位和省监狱管理局结对助学的形式,资助42名濒临失学的学生继续学业。
开展扶贫安居工程,解决“住房难”的问题——针对马鞍山自然村特困户“住房难”的情况,通过多方争取80万元建设资金,在马鞍山开展扶贫安居工程,建设24套解困安居房,基本解决了该自然村特困户“住房难”的问题。
组织开展义诊活动,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通过邀请省南方科技大学珠江医院义诊队到该村开展免费义诊活动,为群众检查和看病共1000多人次,赠给患者药品价值2万多元。
积极筹措资金,解决群众“饮水难”的问题——多方筹措资金20多万元,架设自来水管道1000米,完成宝头自然村的自来水工程,为当地群众送上“放心水”。
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学习培训,解决村“两委”干部“提高难”的问题。——近年来,先后3次组织村干部赴广州、番禺、东莞、揭阳、韶关等地开展以党务、财会、经营管理等知识为内容的培训活动,努力提高村干部的行政能力。[1]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五爱村 位于池河镇2公里,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555户,1962人。全村主导产业有:蚕桑、畜牧、养殖等,人均纯收入达到 2435 元。桑园1000亩,年养蚕2000张。已初步形成育苗、栽桑、养蚕、桑枝食用菌等富产品开发为一体发展格局。在道路硬化、通信、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禾云镇五爱村 位于禾云镇政府北面,距离镇政府5公里,人口2461人,耕地面积2352亩,办事处设在蔡屋村,该村耕地土壤肥沃,是粮食生产区,农业结构调整结后,该村委大量种植经济作物和沙糖桔等优质水果,效果较好,辖村有15条:迳仔村、松仔岭村、社前里村、陂头坑村、田心村、元岭村、挂丁山村、山脚村下村、蔡屋村、范屋村、杨梅坑村、富弥田、禾云街、水围廻龙岗村、田心1村、田心2村、车头岭村。[2]
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宋畈乡五爱村
截止到2007年,五爱村总户数133户,人口432人,党员21人,耕地面积434.7亩,工农业总产值58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650元,2005年新建村办公楼一幢,实施“八大工程”,使村庄得到洁化、亮化、硬化等的要求。2006年村建厂房1000平方米,还建起了篮球场、溜冰场等活动场所。2007年由本村村民自编自演“跳足马”舞,被评为省级文化特色村。[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