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对于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好知者".大量的观察事实及心理学研究发现,凡是对某一学科有浓厚兴趣和满怀热情的学生,该门功课的成绩较好,反之则相对较差.而新课改的主题之一是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兴趣的诱导又何谈学习的主动性呢?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当务之急应以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依据,尽全力发掘语文教材中激趣、引趣的素材,运用新颖多变、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刺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快摆脱传统教学中学生厌恶语文学科的状态.
所谓阅读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再现阅读情境或创设阅读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形成语感,掌握阅读知识,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起积极的情感,进而达到培养语文形象思维和科学创新能力的目的."情境"作为语文阅读教学中富有情感色彩的场景和氛围,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优美的自然风光,人情风俗,能让学生的精神世界亲历那一幕幕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亲历那一场场清晰诱人,风光高远的思想智慧之旅.只有经历了,才能有切身的体验与判断,才能深谙文章的价值与内涵.因此,让学生借助特定的情境经历阅读,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
我将结合几年来对初中语文新课改的实践,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浅谈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种方法.
一、 巧用多媒体创设语文阅读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精美的插图、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形象的人物形象、秀丽奇特的自然风光、精彩的故事性等,而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情境创设是将这些形象的资料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出来.
以多媒体技术透过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综合传播信息,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塑造生动具体的形象,产生激发学习兴趣的强烈吸引力.这是一种更为直观的情境设置,更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移情的效果,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从而更易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
语文阅读材料往往采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来表现事物.而事物不仅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而且还可以通过图片、影像、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媒体来表达.运用多媒体手段将真切的声音、生动的图像、跃动的影像和形象的动画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会很容易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如《春》以优美的文字描写春花图、春雨图、春草图,而关于春的影片和图片资料随手可得,教师可以借助教学软件将这些资料进行简单的组合和加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理的顺序,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放映不同的媒体材料,使学生进入到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在美的熏陶中掌握了课文内容,训练了想象、理解、表达等多种能力.
多媒体能够展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使声音和画面并存,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富于变化的图画,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产生感情共振.又如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播放《封神榜》中比干劝谏纣王的影像,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什么是"直谏",这种劝谏方式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邹忌讽谏的艺术美.
多媒体的直观性可视性可以拉近学生与书本的距离,给学生以如临其境的感觉,变抽象的语言表述为形象的音像展示,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一种参与的意向,因此是创设教学情境的一个有效方法,同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力手段.
二、精心设计问题创设语文阅读情境
在多媒体情境创设的过程中也存在某些误区,例如:并非五花八门的图片和振奋人心的视频资料就一定有利于学生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短时间内虽然可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但从长远看作用恰恰相反.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他们往往只顾及于图片或视频的乐趣,看个热闹,当看完之后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不仅提不出问题,连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回答不出.而在下次学习中学生习惯于寻找他们认为有趣的内容看,而对于语文学科真谛的探索却变得越来越肤浅.
因此说多媒体只是创设阅读情境的手段,它可以在同样的情境资料下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真正重要的是教师怎样寻找教材与教辅资料的切合点,创设一个真正有效的问题情境.真正有效的阅读情境即便是简单的文字依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把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往往会带给学生惊奇、不解和矛盾,促使学生迅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课堂中有些内容需要画面展示而教师又讲授不清楚时,就需要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出来.多媒体可以展示出一些美妙的声音、搞笑的图像,这些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具有很强的效果,能增强学生们的感受,加深其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度,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同时也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例如在讲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就创设了如下的问题情境:
师::(用多媒体给学生们展示了一幅鲜艳的《桃花源图》)同学们,有的人向往繁华的都市生活,而有些人却倾心于淳美的田园风光.你们看(多媒体展示的画面)青山翠林,桃花鲜艳,安静和谐的村落,红花掩映的房屋,淳厚古朴的乡情,人们无忧无虑的生活,这就是令人欣喜、令人向往、令人陶醉的桃花源.这节课有没有人想到桃花源中去畅游一番啊?
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激起学生渴求知识的愿望,怀着要到桃花源看个究竟的心理,自觉地进入学习之中.
又如在讲授文章《皇帝的新装》时,首先在课前预习时间里,向学生布置了自读全文、初步了解故事情节、准备在课堂上复述文章故事内容的任务,并重点地指导几个有演讲能力的学生.上课时,教师根据文章故事情节,分别让那几位学生起来向大家绘声绘色地复述文章故事中的几个主要情节,精彩有趣的讲述,激起了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花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在课前了解了学生的准备情况,选出有表演能力的学生,对他们进行指导,让学生的讲述产生好的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及大脑的思考.通过复述让学生进行思考"皇帝为什么不穿衣服就上街游行?"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复述文章故事的过程中能够轻松地掌握该文章的知识点,听者也可以很快进入到问题情境中去,从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阅读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可忽略思维本质.问题情境创设的核心是教师能够紧密结合教材提出新颖的、需要积极思考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实践证明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思维活动,开启学生智慧之门,在思考中不断擦出火花.
三、结合热点生活实际创设语文阅读情境
有的文章描述的事情距现实太远往往被认为是语文学科的劣势,然而语文本身就具有鉴古知今的本质功能,语文和人类生活古今相连的客观规律,赋予了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挖掘出这些"热点",创设实用的阅读情境无疑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价值,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如在教学《马说》这篇文言文时,在熟读课文、疏通文意,基本了解本文观点后,教师说韩愈虽因怀才不遇而愤懑不平,但他并不心灰意冷.虽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控诉,但仍对他们寄以希望.请同学思考一下,在封建社会里,韩愈的愿望是否能实现?再联系当今社会,谈一谈我们应树立怎样的人才观?怎样才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人尽其才? 学生兴致勃勃,讨论热烈,结合当前热点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在封建社会里,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如同痼疾,是很难避免的,因而韩愈的希望更是难以实现.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封建社会的局限性.当今社会是人才辈出的时代,主要是有了宽松的育人环境,英雄因有用武之地而能大展宏图. 韩愈的《马说》因其笔势犀利,表意恳切,文辞练达而传诵于世.其思想内容对封建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即使是在当今社会,也有其意义.更可赞叹的是作者本人,他不因自己的不公遭遇而妄自菲薄,而是直言力谏,自强不息.我们不仅要从他的文章学到知识,更应从作者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四、开设语文活动创设语文阅读情境
古人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人们要想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最佳办法是亲身参与、体验.同样,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也需要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课外活动.
语文阅读活动的组织有多种形式,就课堂教学这一有限的时间空间而言,开展讨论、辩论、知识抢答、模拟角色都是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皇帝的新装》这个童话,绝大多数学生都不是第一次接触,对于它的故事情节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种理解还是比较肤浅的,大多停留在一个故事的层面上,如何引导学生去体会这样一个虚构的故事背后所隐含的意义,从而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或思路去重新理解自己以前所看过的童话故事,是本课的重点,如果能达到这样一个目的,那是很了不起的.为了达到这一点,当然要从情节入手,让学生体会作者对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写,并适当的点拨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联想我们所处的社会现实,理解夸张的表现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课本剧的方法,水到渠成的完成教学目的.如我在教《皇帝的新装》一课时,请一些学生上台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在表演中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在表演中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形成对话,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表演不但让情感得到升华,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课文的情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其中有一点非常重要,如果学生没有很好的表演文本,那么教师的引导示范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就应该利用自己情感表达对学生进行指引.
从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的现象可见,让学生成为课文角色的扮演者,实际上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仅如此,学生在扮演课文角色的过程中,通过朗读、对白、表演等活动,也使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如执教《皇帝的新装》可针对小孩说出真话,揭示出事情真相的情节,设计出正反辩题:"每个人应该(不应该)说真话",让学生展开课堂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明确:人应该讲真话,但有时善意的谎言也是美丽的.这样就提高了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以及与他人相处的能力,从而达成阅读教学三维目标之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不仅气氛活跃,而且知识记忆简单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提高了许多.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法也是经常采用的语文活动.讨论前教师应当先给学生创设一种能激发起兴趣的情景,使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思考,竟相发表各自的意见.当出现争执时,不要轻意否定任何一方,并鼓励求异思维,让各方面的观点都摆出来,然后和学生一起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尽情地发挥他们思维的潜力,广泛地进行交流.
面对语文教材中的情景,学生如果没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就很难形成牢固的语文知识,更谈不上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应当借助一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打破时空界限,创设一系列可以参与的历史情境,这既可以使学生感知语文的优美、激发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协作的精神.
五、及时反馈体验成功创设语文阅读情境
所谓"成功的情境",即能使学生成功的学习,使他们的好奇心与学习愿望获得满足,从而体验到语文认识活动的快乐,感受到"自我发现"的愉快情境.
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评价目标已发生重大转变,评价的核心以能否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根本,突出强调评价"以人为本"的精神,评价内容不仅要考察语文知识、语文技能的掌握,更要考察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更要把隐性的情感、价值观的表现纳入教学评价之中,并把此当作至关重要的部分.这为语文教师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成果、创设成功的情境提供了众多机会.
如讲到《小石潭记》一课时,笔者运用多媒体展示了柳宗元笔下的永州八记的优美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分别是哪八个景点.很多同学曾经去过永州,所以很快便指出来.可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对永州八个景点的了解仍然停留在固定的图片上,因此我临时想到,引导学生谈谈你眼中的永州八景在改革开放后有哪些变化.其中一位同学的外婆家就在永州,他的介绍深刻而生动,赢得学生的热烈赞誉.事实上这个学生平时对语文并不感兴趣,此次介绍后,他每一节课都表现得十分活跃,语文成绩也大幅度提高.由于受到他的感染和对成功情境的体验,许多同学争抢着介绍永州的变化,加入到积极探究《小石潭记》这篇课文的行列中.
新课改要求不能单纯依靠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帮助学生创建成功的情境、建立自信,这自然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总之,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先导和持续的驱动力,语文情境的创设自然而然地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升华为目标意识,让学生带着高涨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使学习的过程充满诱惑、新颖和回味.一旦学习摆脱了枯燥感,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创新精神便会进入新境界.这就要我们时时处处做有心人,科学地处理教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不断创设新颖的语文情境,让学生在愉悦中自主去实践、去创新的使新课改的精神真正得到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