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旭盛 过去是应试教育,考试是理所当然的教育任务,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现在提出素质教育,有人又矫枉过正,认为应试教育的病根在于考试,因此,他们反对多考试,甚至提出取消考试。 我多年从事基础教育工作,觉得这两种做法都欠全面。考试次数过多,不行,会使学生终日陷入在题海里,这肯定培养不出学生的创造力;考试难度太深,不行,这决不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面面俱到的知识,会使学生死记硬背,也不行,这肯定培养不出学生的艺术素养。但你如果不考试,学生学习没有一点压力,就没有学习的动力,你的课上得再好,也是枉然的。 所以,我认为,考试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手段,与素质教育并行不悖,甚至是相辅相成的。 几年前,我在教育实践中,认为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必须少考试,少布置作业,结果,外面精彩的世界吸引课外有大量时间的学生投入在网吧、游戏室等场所中去,而学生则把课本丢去爪哇国。这样,如果没有期中和期末考试,学生决不会去书,即使老师在课堂上以学生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教育为主导,采取生动活泼的“先学后教,当堂完成”的素质教育,并注意发展学生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但由于学生没有什么压力,课后复习巩固这个环节总是没有过关。 在严峻的事实面前,我努力进行理论研究,决定把应试教育的好传统、行之有效的方法糅合在素质教育中。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觉得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欲望、学习方法都有明显的进步、提高和改进。 我的做法是: 每上完一个单元的内容,我便进行复习归纳,使知识系化。在复习的过程中,我注意温故而知新,注意用联系的方法,归纳的方法,史论结合的方法,比较的方法,综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提高,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复习的基础上,我潜心研究本单元的内容和学生过去学过的知识,设计出能培养学生能力、加强思想教育的试题。试题全部靠自己研究设计,决不脱离学生的实际而去抄袭别人的资料。我始终注意考试题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注意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自由发挥,提出自已的见解,注意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培养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 考试时我教育学生要珍惜老师的劳动果实,不要践踏老师的劳动成果。这下可好,学生考试时比较自觉,偷看偷抄的行为大为减少,另外,每次单元考试,我都以中考、高考的档次来要求自己从严监考,决不让学生在平时并不严格的单元考试中养成不良的考试品质和不良的考试习惯。 每次单元考试的评卷工作量很大,但我不辞劳苦,批改每一份试卷,遇到忙时,每个班级也要抽查30%—50%左右的学生试卷。我注意从考卷中发现信息,了解情况,提出假使,解决问题。 重视每次单元考试的试卷分析。每次试卷分析,我注意让学生有多一次复习的机会,能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问题,能启发他们去思考新问题,并注意培养学习积极分子,逐渐形成一个爱学习的群体,创造一个追求进步、热爱读书的氛围,最终形成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读书锻炼环境。 看看学生的考试一次比一次考得好,看着一个个历史爱好者的不断出现,我由衷高兴,准备继续潜心研究新教育科学理论,不断探索、努力推动历史的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