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8日 11月18日,“2013首届国际在线教育峰会”在京举行。图为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发言。中国经济网记者 裴小阁/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8日讯(记者景远) “2013首届国际在线教育峰会”今日在京举行。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在峰会主论坛上发言指出,中国“慕课”不应简单复制国外方式,而要走出一条中国自身的“慕课”之路,促进解决教师资源不公平等现实问题。 >>>点击进入专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汤敏说,国际上有大规模在线教育“慕课”(MOOCs),现在问题是中国怎么样利用这种“慕课”技术解决当前教育上可以说最大的困惑和最大的问题,关于教育公平的问题,关于教育质量的问题。 “中国推行‘慕课’到底做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汤敏向听众抛出问题。 何谓锦上添花?何谓雪中送炭? 效仿MIT、哈佛等国外名校“慕课”,现在不少学校都在积极把最好的课放上网,呈现百花齐放、繁花似锦的景象。另一方面,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仍比较突出,如何让贫困地区儿童享受优质教育亟待解决。 “跟在别人后头走去简单的模仿别人,别人做‘慕课’,咱们好的学校也赶紧加入,还是说我们要走出我们的一条路来?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是真要回答好还是不容易的。”汤敏说。 中国的“慕课”要解决中国的问题 在汤敏看来,中国的“慕课”应该雪中送炭,能切实帮助解决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源不均衡等现实问题。 “现在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教育不公平的具体表现,已经不是我们在十多年前做希望工程的时候看到那些破旧教室、破烂桌椅,现在农村的学校经过政府几十年的投资,包括希望工程的支持,教室校园都、课本等各方面都不错,当然不排除还有个别地区,但是从大面积来说这些硬件已经不成问题,而且甚至连互联网现在都拉到乡村中学去了。” 汤敏认为,教育不公平现如今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的不公平,教育质量不公平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教师资源的不公平。而教师资源不公平并非中国独有,而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用传统方法是无解的。 “双师课堂”试点 为了探索“慕课”对于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际效用,汤敏所在的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进行了一个名为“双师课堂”的实验,将名校人大附中的课程直接上到乡村学校。从今年9月份开始,在广西、重庆、内蒙、河北联系了12所乡村的学校。 “我们只做乡村学校,而且大部分是少数民族乡村学校。”汤敏介绍,12所学校的“双师课堂”全部排在早上第一节,统一上数学课。人大附中老师在网上讲,乡村中学的学生在下面听,直接听人大附中的课,做人大附中的作业,考人大附中的试题。 虽然实验到目前只有短短三个月,效果却出乎意料的好。 这些乡村学校第一次看到最好老师怎么样讲课,学生怎么跟老师互动,最枯燥的数学课竟然能如此有意思。对学生来说,从某种意义上比老师刺激还大,第一次看到原来在课堂上不把两个手摆在书桌上或是背在后面跟老师讲,原来学生跟老师对话就应该强大,很多学生开始变得非常活跃。 在此过程中,乡村老师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备课、讲课,主要精力放在怎么启发学生、辅导学生,主要起到现场高级助教的作用。 汤敏认为,这可以成为中国未来推广“慕课”的一个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