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719|回复: 0

[深汕区] 关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专家视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4 14: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专家视点:

专家视点:

  点穴汕尾通畅全局

  林先扬广东省委党校副教授

  深圳汕尾联手发展可行,可以从两地的优势互补度来找到最佳支持。深圳发展面临四个“难以为继”(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实现万亿GDP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而相反,汕尾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城市积累有限,却享有区位、交通、政策(老区、双转移政策、省委省政府对加快粤东地区发展的战略倾斜)种种优势,两者发展的诉求是互补的,再加上两者地域相近、水域相接,交通往来顺畅便利。一者具有辐射力,一者具有吸引力,是彼此最佳的战略合作选择。

  从远景看,以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园作为起动区的深汕特别合作区,完全可以作为深圳工业发展的新区,而园区这一载体,现实来看,即为两地密切合作的切入点。对深圳而言,是一块性价比很高的延展空间。对于汕尾来说,可以以点带面推动连块式发展,把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对于珠三角的产业辐射来说,只有点中了汕尾一穴,才能更有效地打通向东扩张的产业走廊,更便捷、优质地向东部地区进行产业辐射。对广东来说,沿海经济带已现雏形,但其贯通,并更有效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更深地参与全球分工合作尚需时日。而汕尾是整条沿海脉搏上的重要节点,该地是否能淋漓尽致地发挥优势,事关全局。

  作为局外的观察者,我认为深汕合作首先必须建立实效二十至三十年的框架合作协议,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将深汕合作作为两地的重大城市发展战略,确保这种创新性的城际合作能长期地顺畅进行下去。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园作为两地合作的起动区,先要从单一的产业功能区发展为综合配套完善的产业新区,再进化成为新城。节约利用资源,将(三生)生产、生活、生态有序地组合起来。

为双转移催生的首块“经济飞地”鼓掌

  陈伟新复旦大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园为启动期空间载体的深汕合作,在空间、政策的节点上,深圳和汕尾发现了彼此。采用“经济飞地”这种独特的空间模式,进行独特的行政资源整合与提升,两地的劳动力也因为这一平台的搭建,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我认为,这是在广东省双转移政策直接催生的,在国际经济大格局调整的特殊时期转危为机的重大创新。在广东沿海经济带上,汕尾获得成为除深圳外第一桥头堡地位的可能性,产业园区的规划和特别合作区的规划,从合作圈定的区域和规模目标来说,是比较超前的。

  作为两地谈判的见证人,我清晰看到,目前局面的缔造,双方政府对局势的清晰认识和宽广胸怀是推动合作关系确立的直接原因。为了缔造长远的“双赢”格局,两地政府都跨越了现实的利益之争,这是来源于对双转移政策和广东乃至全国发展大局的高度共识。

  在全国城市中,深圳产业空间饱和度最高,在云南、贵州、湖南等地都有深圳企业的产业园区,但这些都仅仅是单纯的产业园区。像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园这种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以最终的一体化发展为旨归的工业园区规划,对深圳来说,也是首次尝试。

  在中国北方的大连,甚至就在广东本省的珠海横琴岛,中国的“经济飞地”越来越多,正在悄然成为一种可行的城际合作模式。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也正是“双转移”政策推出的主要目的之一,在此背景下,深汕正在打造的这块“飞地”,值得关注,值得鼓励,值得扶持!

开创中国老区扶持新路

  魏清泉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教授

  珠三角外第一圈层的汕尾,不仅在经济导向、产业契合度上是深圳的首选伙伴,从政治导向来看,特区带老区,更谱写了红色中国的发展新佳话。

  从深圳的发展来看,我们过去一味用调整行政区划来解决发展空间不足的手段,已经显得有点老套,现在的深汕合作关系,更多地采用了市场手段,弱化了行政藩篱。

  我注意到,本次竞争对手中,还有惠州的一个园区。主导产业相近的两个园区相比较,我认为,统一类型的产业,向更低的地方布局,有利于产业本身的发展,同时在汕尾布局,更有利于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

楼主热帖
[站务管理] 你好,申请把这帖子删了,这图片时间有所问题
[三唯论点] 深汕特别合作区这块土地究竟属于汕尾还是深圳
[城事报料] 关于举行“彭士禄同志追思会”的告知。
[城事报料] 强烈要求海丰县委县政府公开1.4亿元都用在什
[城事报料] 海丰母亲河龙津河:是在清淤还是借清淤之名偷
[三唯论点] 关于违建楼盘的拆除,先要做到让老百姓心服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