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人民医院
查看: 17091|回复: 5

期待汕尾版“春天的故事”(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5 20: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深汕特别合作区,于广东而言,是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新支点;是广东沿海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转移与转型升级方面创造新鲜经验,从而对粤东地区乃至全省产生深刻的影响。




设立特别合作区,这就等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深圳土地开发强度接近饱和的问题;同时也为汕尾安装了一个经济引擎,带动汕尾的加速发展。更重要的是,借助这一模式对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起一种示范性作用。

  特别合作区将深刻影响粤东乃至广东

  陈鸿宇 广东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教授

  深圳、汕尾两市合作共建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是在拓展空间、创新机制、提升层次的基础上开展的“特别”合作,这种合作体现了“权责一致,互利共赢”的对等合作基础,这种合作模式将从单纯的友情扶持上升为互利互惠、互动发展的合作,从单向产业转移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的“特别合作”。因此,特别合作区的建设之于深圳、汕尾两市,是新的发展平台和增长极,是深汕两市合推科学发展的涅槃之地。于广东而言,是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新支点;是广东沿海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转移与转型升级方面创造新鲜经验,从而对粤东地区乃至广东省产生深刻的影响。

  广东区域非均衡发展的新支点

  西方的区域开发理论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主张均衡配置资源的;另一种是主张非均衡配置资源的。这两种观点的出发点和归宿却都是一致的,即都是以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增长的现状为依据,以区域经济的整体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为目标。所谓“均衡发展战略”,只能在理念中,而不可能在现实中存在。因此,非均衡发展战略是必然的。“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有一系列科学、合理、精准的区域政策、区域规划和配套措施。首先,必须以确认区域产业结构间的不平衡发展状态为前提。非均衡发展战略并不以各产业间的总量平衡为目标,而是以结构效应最大化为目标,即通过密集地向主导产业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导产业的关联效应和扩散效用,发挥关联产业和基础产业的配套效应,形成以产业集群为核心的、多产业交融的区域经济圈层。其次,必然在空间地域上表现为资源和产业要素的集聚与扩散。这就需要“综合考虑各地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按照梯度推移发展的原则,把资源倾斜配置在最具增长后劲和发展潜力的地区,即高梯度地区,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集群和城镇带。再次,必须以适时调整和充实区域政策和区域规划为先导。通过适时调整和充实区域政策和区域规划,提高其时效性、系统性和精准性,才能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选准突破口和着力点。基于此,省委、省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中,要求“东西北地区之间和区域内部,要实行非均衡协调发展,提高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度,实现重点突破”。将深汕特别合作区纳入省委省政府的战略视野,就是采取非均衡发展与梯度推移发展的战略,为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寻找新的支点。

  广东沿海经济带延伸的自为空间

  工业的临港化是世界工业布局的基本趋势和重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经验表明,工业布局是以充分利用资源禀赋条件和降低生产成本为基本准则的,沿海和临港地区往往是区域经济的起源地和繁荣地。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运输成本的低廉和国际交往的便利,以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更为明显地向沿海地带聚集,被称为“工业的临港化”。由此也逐步形成沿海经济带。

  沿海经济带的形成一般具有以下条件:较为良好的海岸地理条件、可供开发的海洋特别是近海资源、具有较大的经济总量和经济规模、较好人口条件、具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具有支持相关产业发展的人文环境和经济社会宏观背景、能够充分利用国外市场和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初步形成了城市集群。汕尾则恰好基本具备上述条件:一是区位条件比较优越。与大珠三角各主要经济中心距离较近,便于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的范围,利于接受中心城市的辐射。二是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汕尾属典型的南方沿海丘陵地貌,既沿海又靠山,多属台地、平原,海拔不高;地形地貌对工业项目限制小,适于工业开发,自然净化能力好,自然灾害较少。岸线长,适于建设支线港万吨港口。港口与成片的未开发土地组合好,便于形成相对独立、规模适中、港城结合的工业新城。三是资源禀赋程度比较优越。2007年汕尾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26人,远低于广东东翼地带的汕头、潮州、揭阳等市,土地开发潜力大,土地价格相对较低,升值空间大,可较大幅度减少投资成本。四是基础设施配套比较优越。公路方面,324国道、深汕高速公路贯穿本地,成为粤西与粤东、香港与内地之间经济联系的重要纽带;厦深铁路等在建跨区域基础设施项目对提升本地区位潜力巨大。海上交通方面,四通八达,离国际航线约20海里,离深圳和香港距离约60海里,往返快捷。由此汕尾因其独特的条件而必将成为广东沿海经济带延伸的自为空间。

  深圳科学发展的涅槃之地

  深圳行政区内由于开发强度高,土地、资源、环境等条件,已经构成了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硬约束”,如果深圳目前过分密集的产业和居民不能有规划地向外疏解,深圳则不可能与新加坡、首尔“叫板”,成为中国科学发展走在前列的城市。一个成熟的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城市形态,在产业结构上应该是“夹工夹农夹三产”,在地缘结构上应该是“夹城夹乡夹村落”,在生态环境上应该是“夹山夹水夹绿带”。应是经济发展、宜于创业和创新、政治昌明、民生改善和生活良好的综合型的都市区。显然,这在深圳行政区范围内无法实现,因而必须打破行政藩篱,向东“突围”。越过大亚湾,越过大鹏半岛,带着深圳人对科学发展的理解,将深圳成熟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和一部分勇于挑战未来的深圳人,转调到深圳发展的“新大陆” 粤东。这一地带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有大量土地。深圳与汕尾,一边是过度拥挤没有发展空间,另一边是有大量闲置的土地和发展相对滞后,两者优势互补,紧密合作就可在东翼沿海地带再造一个或数个深圳。这样,留在深圳的、走出深圳的都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既缓解了深圳的“四个难以为继”等问题,同时还带动了粤东一带的发展。深圳人将生活得更充实更美好,深圳也因而能够更充分地发挥窗口和枢纽的功能。

  区域合作与产业转移转型的新示范

  汪洋书记十分重视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建设,指出:特别合作区“要以‘创新发展,先行先试’为核心,努力创建全省区域合作创新示范区”。在这方面特别合作区的示范意义有二:一是探索了跨区域合作的混合型行政架构的模式。深汕特别合作区组成了由省级协调组、两市协商机制、特合区管委会、开发运营公司等四个层次的决策和执行机构,赋予高于地级市管辖权,充分放权,高度自主。深圳汕尾双方共同派出得力干部组成工作班子,由深圳为主负责投入、开发、招商、管理等,主导开发经营;由汕尾为主负责社会管理、征地拆迁等,主导社会环境。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决策、管理和运营机制,可为全国范围内突破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创造新的经验。二是对跨区域合作利益分成进行了新探索。遵循“发展第一、尊重历史、权责对等、互利共赢”的原则,对跨区域的财政体制及财税收入分成,土地收益和征地拆迁方式,镇级政府的政府性债务、GDP与能耗等统计指标的核算分成等进行了具体的界定,为跨区域合作的利益分配提供了一个典型的范例。

  另一方面,按照合作区相关发展规划定位,深汕特别合作区将以产业高端取向为目标,积极抢占产业转型升级的制高点。充分发挥汕尾土地、空间资源优势,承接、延伸、补充深港澳(也包括若干国内发达地区)的重点产业环节及功能,建立深-港-汕(尾)间的产业链接、功能耦合关系,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产业根植性、提升产业发展后劲,打造深圳乃至港澳珠三角产业升级的战略平台。这就将催生出一个新的战略产业发展高地,为跨区域高端产业合作,推动区域产业转移与转型升级创出一番新天地,也标志着一种以高端战略产业发展为目标的区域产业合作模式的成型。

  借特别合作区模式求解区域协调发展

  丁力 省社科院区域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

  在产业转移园区已在广大各地纷纷涌现的时候,省委、省政府为什么还要批准在汕尾东部四镇设立“深汕特别合作区”?在我看来,自有其非同一般的意义。

  深汕特别合作区必然与一般的转移工业园不同。首先,汕尾已有一个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合作区是在转移工业园的基础上设立的,此举显然不是叠床架屋,也不是简单的扩大面积的加法,这从其名称中的“特别”二字,可见其特别之处。其次,深汕特别合作区项目,一批准设立,即纳入省级发展战略,更可见其不同凡响。

  即便从公开的信息我们也已经发现,深汕两市甫一提出这一设想,即得到省委书记汪洋的高度重视,汪书记两次亲临汕尾考察调研,多次作出专门批示。据汕尾的同志说,这个项目是在汪书记的关怀下诞生的。

  汪洋曾经说过,解决深圳的问题,要到汕尾来。设立特别合作区,这就等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深圳土地开发强度接近饱和的问题;同时也为汕尾安装了一个经济引擎,带动汕尾的加速发展。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省里显然还希望借助这一模式,对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起一种示范性作用。

  目前广东着力于产业转型升级和“双转移”,广东能够趟出血路对全国都有好处;珠三角是全国率先改革开放的地区,珠三角现在遇到的问题,也是全国其他很多地区未来将要遇到的问题,它具有代表性。国家很明确地提出鼓励珠三角先行先试,应该说给予了较大的政策空间。这个节点的来到,为广东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具体到操作层面,如何做到既让后发地区加速发展,又不蹈珠三角走过的某些弯路?汪书记曾鼓励深圳汕尾两市领导,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构建思维上,要先行先试,要制度创新。现在,从深汕特别合作区方案来看,制度创新确实是它的一大亮点。这一亮点,也许在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上,能给我们启示。

  一、眼光看得远,合作期限跨越了好几届政府。深圳、汕尾两市难能可贵的就是立足于长远发展:2011—2015年,深圳、汕尾两市将各自所得分成收入全额返还合作区;2016—2020年,深圳、汕尾两市将各自所得分成收入的50%返还合作区。到2040年,合作区全面建成,形成现代化综合性新城区,技术创新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保障水平与珠三角地区同步,成为全国区域合作创新示范区。现在的政府机制是前人请客后人买单,深汕合作区能做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本身就具有示范作用。

  二、合作机制高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现了真正的优势互补。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机制创新主要来源于新加坡苏州工业园等模式的启发,但由于深圳、汕尾的产业高度互补性、区域非常邻近,且处于一省统筹之下,因而制度创新显得空间较大。以汕尾所有、深圳所用,汕尾管辖、深圳开发,汕尾发展、深圳拓展,汕尾空间、深圳形象的全新模式,其中最大的亮点我认为是两句话,“深圳经验+汕尾空间”和“深圳总部+汕尾基地”。以深圳为主负责投入、开发、招商、管理等,主导开发经营;由汕尾为主负责社会管理、征地拆迁等,主导社会环境。这也就从简单的产业转移与承接中走出来,真正升级为区域之间的合作发展。这种制度的借鉴与创新也启示各地政府,必须要把借鉴先进经验和分析本地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发现自己的优势,积极探索发展升级的途径。

  三、挖掘、糅合、用好各种资源关系,实现无缝对接。深圳与汕尾的关系,是特区带老区,珠三角带环珠三角,东岸对接粤东,优化发展区对接加快发展区,海岸线对接海岸线。一是创造一个重要增长极,影响汕尾乃至整个粤东;二是创造一个4+1(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的产业加上汕尾空间)的高端电子信息业集聚区,使我省电子信息业的“腾笼换鸟”闯出新天地;三是将深圳乃至珠三角对环珠三角(东片)、泛珠三角(东路)的辐射作用拉近了100多公里,削减了区域差距的陡峭性;四是推动汕尾在迎头赶上的同时创新一套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模式,为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作贡献,也就是汪洋书记讲的,争当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排头兵。

  深圳汕尾两市进行跨越行政藩篱的产业合作意义重大,对全省其他地区的合作具有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我认为,这样的创新合作,必将迎来投资大热门、产业大集聚、设施大建设、区域大发展的全新发展时代。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写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挂牌之时

  董斌森

  一曲“春天的故事”,唱的是深圳创建经济特区的事。深圳从“春天的故事”开始,一座座金山拔地而起,一个个奇迹夺世而出。这座曾经诞生“春天故事”的城市,如今将与汕尾共同谱写一曲更加精彩的“春天的故事” 深汕特别合作区。

  虽然,与汕尾人民的期盼相比,这个“春天的故事”似乎来得晚了些。不论是改革开放的大潮,还是建市的热浪,都没有让汕尾乘势而上形成发展的大气候。眼看着,曾经同是一个地区的兄弟县市,深圳、东莞、惠州,甚至是河源,个个都生了奇迹般的巨变,汕尾发展的差距却越拉越大,直至成为了广东全省的尾巴。为此,汕尾当地的人们困惑着,外界关注汕尾发展的人们也在困惑着,海陆丰这块热土为什么热不起来?

  谁都知道“发展是硬道理”,但只有抓住发展机遇,你才能真正掌握硬道理。如今广东经济升级转型的大趋势,使汕尾又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我在一篇文章里就曾经这样地形容过,双转移’战略,这是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也是促使汕尾发展的救命路。”特别是广东省委关于汕尾融入珠三角发展的决定,使汕尾真正找到了北,明确了发展的战略方向。

  深汕特别合作区这个“双转移”派生出来的新生事物,使得汕尾的发展有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支点”。把握住利用好这个“支点”,汕尾就有了后来居上的希望。我们从广东省委对深汕特别合作区方案的批复中,将合作区的发展战略定位为“建设成为现代化综合性新城区,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区域合作创新示范区”的论述,就可明了这是何等重要的一个“支点”。毫不夸张地说,这对汕尾来说具有破天荒的里程碑式的意义。

  从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对合作区的重视程度,也可见合作区在全省未来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去年的8月25日,也就是在深圳经济特区三十诞辰的前一天,汪洋书记带着深圳的正处在“百忙之中”的市委书记王荣,一起来到了汕尾,来到了深汕工业产业转移园的工地。汪洋书记“有备而来”,对深汕特别合作区发表了一系列高屋建瓴的重要讲话,一锤定音将合作区正式推出。显而易见,这不是一般的基层调研考察,而是广东省委以深圳特区建立三十周年为契机,既为深圳未来的发展,也为如何促进广东区域的协调发展,提出的一个带方向性的改革创新思路。

  应该说,赶早不如赶巧,后起的汕尾正好有幸地成为这个战略思路的一个“支点”,并且,还有幸地与深圳结为合作伙伴。之所以叫“特别”合作区,就是指这个合作不仅仅是在经济层面上的合作。作为中国的首席经济特区,深圳有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成功经验,有着与国际接轨的众多领域,有着引领全国科技发展的强大实力,因此,有这么一个合作伙伴,汕尾等于有了一个高级的“家庭教师”。只有边合作、边学习、边发展,在潜移默化中脱胎换骨,汕尾才能真正得到质的飞跃。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合作区仅仅是汕尾的起步,真正的精彩还在后面,在于通过合作区这个“支点”所支撑起来的分量更重的东西,这就是,一方面力求通过合作区发展,将整个汕尾区域的发展带动起来建设成为经济强区;另一方面力求通过合作区成功经验,为省和国家的层面探索出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示范作用的“汕尾模式”来。

  我想这才是汕尾未来应该认真思考和谋划的大课题,谋划好这个大课题,才能真正演绎出精彩的汕尾版的“春天的故事”。

  本版资料由《东岸》杂志提供

楼主热帖
[城事报料] 关爱大自然,大面岭环保清洁活动。
[城事报料] 汕尾市民网携手皇庭国际 举办第三届《年初四
[城事报料] 汕尾市民网联合海丰津膳皇举办免费吃“霸王餐
[休闲生活] 汕尾市民网携手海丰米兰国际成功举办第二届百
[城事报料] 汕尾市民网携手仁荣米兰国际会所举办KTV聚会
[三唯论点] 市城区+红海湾区+鲘门镇+梅陇农场=红海湾新区

发表于 2011-5-26 00: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很多很不错的观点,我们一起期待,希望这个春天来得不会迟。
发表于 2011-5-29 20: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太长了,不想看。不过希望汕尾明天更美好的!!!
发表于 2011-5-30 17: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孤独的老鼠 发表于 2011-5-29 20:12
太长了,不想看。不过希望汕尾明天更美好的!!!

有同感,看这么长的文章,我还要看其它文章吗?
发表于 2011-6-15 11: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汕尾明天更美好的!!!
发表于 2012-5-22 20:3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海陆丰人历来以敢为人先,创造这种新模式确实给力。不过关键在实施过程好不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