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丰县地情网 作者:陈赛枝 编辑:筱秋
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又来到梅陇镇“五烈巷”。在巷口,又看到了纪念郑振芬、谢振鸿夫妇等五位烈士的石碑,只是石碑有点变色,字迹已有些模糊。独自徜徉在这冷清狹窄的巷子里,我的思绪不禁如波涛汹涌……
“五烈巷”原叫“谢厝巷”。大革命时,谢家五兄弟积极参加了彭湃领导的农民运动,在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先后牺牲。解放后一家评了五位烈士,“谢厝巷”因此命名 “五烈巷”。文革时被改成“光明巷”。 从1986年起,为寻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郑振芬烈士的材料,我曾多次到梅陇镇拜访了黎经常、朱赛芳、老莫等老同志。并到谢振鸿的家,与他的堂兄弟(谢老伯)和他的堂嫂(谢婶)等了解这里所发生的一切。 他们向我介绍了郑振芬和她的丈夫谢振鸿,以及谢振鸿、谢振东几兄弟为革命牺牲的一些情况。 梅陇镇历史上曾多次因遭受海潮灾害: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海水溢,平地深一丈,居民死者不可胜计;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海水溢,居民死者以千数;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飓风淫雨,半夜海水泛溢,浪高数丈,村民淹没殆尽(详见《海丰明清三志》第297、314页)。一度人烟稀小,经济萧条。经知县王增详、林寅的努力,逐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筑成海坣,阻挡了海潮的冲击(详见《海丰明清三志》第318页),周边的村民和幸存者才得以安居。他们和迁入的外籍人口在广袤、肥沃的土地上开荒、种植,需要大量种子。清·乾隆五年(1740年),澄海林省兼来海丰教书,看到梅陇沃野千里,是耕种的好地方,而勤劳的村民为缺种子发愁。即回潮汕贩来优质种子,并举家定居梅陇。由于他卖的菜籽、种子成活率很高,加上拓荒的土地肥沃,农民年年丰收,购买林氏菜籽、种子者众。林氏深感人手不足,需要人帮助。他在诸多交往者中,觉得谢振鸿老祖父谢嘉泽为人厚道,诚实可靠,即找他帮忙。谢嘉泽是梅陇埔头的世居贫民,马上应承到林氏经营的种子店帮忙。由于谢嘉泽是梅陇世居居民,与广大农民语言相通;又因他在介绍种子的性能时,实事求是,颇得农民信任,因而销售量大增,收入丰厚,但他分毫无差交还林氏。林氏很感动,即与他相约:林到潮汕地区采购、贩运;谢在梅陇负责经营;盈利平分,林氏还承诺资金允许时盖一样的房舍。他们同舟共济,赚了不少钱。那一年粤东地区雨水多,洪水成灾,商道上烟叶生意失收,他们又决定做烟叶生意。谢振鸿的祖父谢士超到惠阳、韶关、南雄等地购买了大批烟叶回来,烟叶涨价,大获其利。于是践行前言,建起一模一样的二座宏伟壮观的三进二天井五间过平房,彼此的围墙由一块块大石条彻成,前后巷居住,教育子孙携手共进。他们不但经啇,还发展工业、农业,在清末他们巳富甲一方,成为海陆丰的名门望族。其时海陆丰有一句俗语 “天上雷公,天下梅陇归丰”(归丰,是林氏的商号。), 以此,形容林家家势之盛。 振鸿的父亲谢宝华与林省兼后裔林桂轼一起考中秀才,娶林桂轼的胞妹为妻。翌年,生一子名定年。不久林氏去世,谢宝华续弦娶了梅陇镇凤山头村一位姓林的姑娘。生定发、振东、振鸿、振高。几兄弟身材魁梧,面目清秀,能诗会画,都是学校的高才生。他们常常和品学兼优的同学,聚集在这宽阔的庭院谈论诗作,指点江山,抨击时弊,后来共赴国难…… 昔日的屋宇如今已残旧破烂,围墙的石灰已剥落,裸出了一块块大石条。但依稀可看出当年的显赫。在石墙的院里,我久久伫立在郑振芬、谢振鸿夫妇居住过的偏房里,室内光线昏暗,地面潮湿阴冷,只有一床、一桌、二条椅,简陋之极。谢振鸿的堂嫂谢婶告诉我:大革命失败后,谢振鸿、谢振东几兄弟跟随红军上山,他们的母亲坐在这床沿,天天盼着他们回来,却只盼到他们一个个的噩耗。她一边拭泪,一边拿出祭祀的神牌。神牌清晰地写着:谢振鸿的大兄定年,于1928年5月5日在埔仔洞白目洋遇敌殉难;谢振鸿的三兄振东,于1928年6月29日在埔仔洞反击战中,壮烈牺牲;谢振鸿的二兄定发和五弟振高,于1928年11月29日,在公平被捕,在海城从容就义;谢振鸿和郑振芬夫妇,于1935年5月在大南山石洞壮烈牺牲。谢婶说:“1929年,振芬在金竹寺边的蔡坑乡生了一男孩,寄回家安慰家婆,敌人知道后来搜家,幸得我伯婆把男孩藏到凤山头村亲戚家,敌人搜不到男孩,就泼火水烧屋。” “这前厅是那时被烧毁的,烂到现在无力修建。”谢老伯指着没有瓦顶的前厅又说:“那男孩长到3岁,敌人发觉是谢振鸿、郑振芬的儿子,用刺刀穿进他的心脏。振鸿的母亲因不肯去银瓶山叫振鸿他们回来自首,被抓去坐牢,是我当了一间屋,才把她保出来。” 谢婶又感叹地说:“我伯婆无福气,解放后政府养她,她却没多久就走了。以后她家评了五位烈士,我们这条巷评为五烈巷,她要是活着该多高兴。”谢伯摇着头无奈地说:“早死早超生,后死受苦情;五烈巷的名称现在还没恢复,她要是活着,文革时还不知遭什么罪!”我无言以对。那次谈话时,“五烈巷”之名尚未恢复,他们悲愤、无奈的神情,始终縈绕在我脑际,挥之不去。我认为郑振芬、谢振鸿他们为了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牺牲了他们宝贵的生命,我们不能忘却烈士流血牺牲的历史。一定要恢复“五烈巷”的名称。为此,我向县人大、县政协以及梅陇镇人民政府反映,并多次以政协委员身份写提案,终于得到县政府和镇政府支持,竖起了“五烈巷”这块石碑。 弹指一瞬间,20多年过去了。现在,站在寂寂的石碑旁,我又想起了曾为恢复“五烈巷”而大声疾呼的黎经常、朱赛芳、老莫等老同志,和许多不知姓名的长者,他们大都已作古;就是当年那个曾经告诉我:“谢振鸿一家为革命牺牲,现在他们无后代。而与他父亲同时考中秀才的林桂轼,现有42个孙子……”的林老伯,也变得懵懂了。现在,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了解和在乎这石碑的内涵和意义?想到这些,真使我傍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