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37|回复: 0

[学习交流] 关于叠音词的表达效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5 21: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叠音词的表达效果


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叠音词比比皆是。如“翁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底底”的树,“曲曲折折”的荷塘,“隐隐约约”的远山,“亭亭”的荷花,“田田”的叶子,“缕缕”的清香,“脉脉”的流水,“密密地”挨,“静静地”泻,“重重”围住等等,读来似听小溪流水,潺潺涓涓,不急不缓,叮咚作响,美不胜收,妙不可言,真是独具匠心。可见,叠音词的运用不但传神地描摹出事物的状态,而且使文气舒展,给人音韵和谐,一唱三叹的美感。
一、描绘的作用。叠音词可以把事物的形态逼真地描写出来,即生动形象,又有真实感,还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二、渲染的作用。叠音词可以渲染气势,突出了描写对象的伟大力量。  
三、描摹的作用。用来摹拟声音的象声词重叠,给读音听觉的感受,独具一种音韵美。表示色彩的词重叠可以摹写视觉,能引起人的联想,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四、强调的作用。例如:  
  1.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这里的“马马虎虎”起了强调的作用。正因为作者读书时“马马虎虎”,所以在谈《水浒传》时才闹出了“张冠李戴”的笑话。
叠词的运用,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如果我们在阅读中,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细细地领会,就不难品味到这些叠词的作用。
诗歌中运用叠词,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同时给人一种特殊的形象感受,适于表达舒缓、悠然、深沉、婉转、缠绵的感情。如白居易的《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诗中“凄凄”和“袅袅”两个叠词用得传神。“凄凄”形容内心的凄凉和感伤,“袅袅”形容秋日的苍凉和惨淡。这两个叠词不仅使得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把那一份惜别之情表现得格外凝重。
再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句连用了七个叠词。寻寻——词人百无聊赖,四处寻找,毫无着落;于是进一步苦苦搜索——觅觅;然而寻觅无果,反倒增添了孤寂清冷的感受——冷冷清清;一个寡妇,在国破家亡之后,凄凉、悲惨、忧伤之情怎能不一齐涌上心头。七个叠词一气呵出,把词人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愁怨孤苦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仅此三句,已使愁苦凄惨的气氛笼罩全篇。再从语音的节奏、声调看,这些叠词连缀成句,读起来短促、轻细而凄清,形成了吞声饮泣的音韵美,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再如《迢迢牵牛星》中:迢迢:写牵牛星之远
皎皎:写织女星之明
纤纤:写素手之细之美
札札:写机杼之声
盈盈:写银河之水,清且浅
脉脉:写相视之态
全篇十句有六句以叠词起头,这些叠音词既是诗句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真挚情感的巧妙抒发,与全诗缠绵悱恻的感情十分和谐,体现了景中情、情中景,显得韵味深长,哀婉动人,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楼主热帖
[校园文化] 2015年广东高考报考条件
[校园文化] 2015年广东高考报名程序
[校园文化] 2015年广东高考报名注意事项
[校园文化] 2015年广东高考报名12月1日开始
[校园文化] 李白与《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将进酒
[校园文化] 《离骚》与《屈原列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