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高速发展结束,被迫向中速转型;外贸一蹶不振,消费慢热难见起色,只得继续靠投资加码;产业升级阵痛,资本面临项目荒,房地产支柱难以为继;独生子女负担加重,老龄化社会堪忧……人口红利消退,中国经济趋弱,不得不痛苦地进入一个历史节点。   10月29日晚间发布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称: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这是自1971年实施计划生育、1980年实施‘一胎化’以来,中国人口政策史上最为重大的一个改变,而这种改变还仅是一个开始。”10月29日,人口问题专家黄文政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未来两年内,有望完全放开计划生育。   在货币、财政政策轮番上阵刺激经济之后,原本更多属于社会学范畴的计划生育政策调整,重新开启了人口红利,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将持续迎来新鲜血液。要知道,一切经济活动都是有人参与的活动,而人口红利才是重振经济的“点穴手”。   人口断崖   这是一个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   中国的计划生育从1971年算起已持续44年,从1980年的“一胎化”迄今也已持续了35年,中间的人口政策鲜有调整,直到2014年“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人口政策稍有逆转,但力度与效果跟预期相差甚远。   “长期‘一胎化’计划生育政策大幅降低了人们的生育意愿,最终导致中国陷入了长期低生育率。”人口问题专家李润发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单独二孩”政策远远不够解决这个问题。   据了解,相关部门在宣布全国范围内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时,预计每年会增加200万左右出生人口,但2014年仅增加出生人口47万。根据国家卫计委的统计,截止到今年5月底,全国1100多万单独夫妻仅有145万申请了再生育。   社科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4。而据人口学理论分析,一个国家的总和生育率在2.1,才能达到世代更替水平,低于2.1则被称为低生育率。目前,我国超低的生育率已然接近了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   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国家曾经也实施过相关的人口政策,但采用的大都是非常柔性的措施,主要是政府倡导少生并提供生育健康服务,政府的预期目标一般是每家两个,如韩国1962年推广小家庭鼓励少生来抑制生育,到1996年试图将生育率稳定至替代水平,抑制政策持续34年,2005年则大力实施鼓励生育政策。   上述国家限制人口政策实施的时间相对较短,而限制生育后大都积极采取了鼓励生育的政策;即便如此,这些国家在实行鼓励生育政策后已不能有效地提升生育率至更替水平。而中国的生育限制政策远比这些国家的政策更严厉,即便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生育率就会大幅反弹吗?   “由于多年被限制的生育意愿得到释放的堆积生育效应,全面放开二孩之后的头一年出生人数将会出现反弹。”黄文政预计,2017年将增加300万到800万的新生儿数量,全国当年的出生人口大概在2200万人左右,这将是1991年以来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同样是未来100年中国出生人口数量最多的一年;2018年之后的10年,出生人口将会急速萎缩40%左右,也就是很快降到每年出生1000万以下的数量。   黄文政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有两点:在未来10年,中国23-28岁的生育旺盛期女性数量将萎缩43%,也就是妈妈的数量将急剧下降;低生育率具有巨大惯性。在这两种因素叠加的趋势下,即便全面放开甚至鼓励生育政策,中国生育率最终提升到世界平均水平也可能需要两三代人,等到最终稳定下来时,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可能不足3%。   老龄化倒逼   超低的生育率俨然已无法维持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更可怕的是,它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首先就是人口迅速老龄化,劳动力数量相对于需要抚养的老人数量迅速减少,导致整个社会的养老成本和税收增加。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在未来20年内将成为老龄化和养老负担最高的国家之一,而且会不断恶化,这将严重拖累国家财政和经济活力。   数据表明,2012和2013年,中国劳动人口连续两年下降,2014年劳动年龄人口仍在延续前两年的下降趋势。相对应的是,老年人的数量随之大幅递增,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中国13.67亿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人2.1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5.5%。同时,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事实上,中国如果再不改变生育政策,不仅劳动力供给的持续性存在峭壁,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将日益严峻。   “这一政策的实施,将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的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促进人口的均衡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10月29日,五中全会闭幕后,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进入新世纪(43.80, 1.42, 3.35%),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重大转折性变化,人口总量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老龄化程度加深,家庭养老抚幼功能弱化。   其实,中国的老龄化虽然增速明显,但暂且不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日本的老龄化程度当属亚洲最高,其面临的问题也当属典型。日本政府曾在公布过的2011年《高龄社会白皮书》中显示,截至2010年10月1日,日本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2958万,占总人口的比率增至23.1%,日本已进入“超老龄化社会”。   《中国2049战略》之超老龄社会课题组组长姚余栋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曾明确表示,日本比我们老20年,假如我们不改变当前的策略,日本的今天就是我们20年后的状况。对此,姚余栋曾建议,立刻放弃“稳定低生育率”的表述,同时将现有的职能部门逐渐向鼓励多生转型,并且加大财政补贴,鼓励生育。   记者采访获悉,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或将在明年全面落地,部分先行的地区或会在今年年底就开始实施。   内生动力新鲜血液   人口红利终于重启。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究其原因,业内大致给出了两种观点:一种是国研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应该进入中低速增长的阶段;另一种是国务院参事林毅夫主张的,他认为,中国这次经济下行主要是国际环境影响,而由于国内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其实还有非常大的空间,经济下行是暂时的,以后还能保持8%以上的增速15年到20年。   对此,长期关注人口政策与经济发展关联问题的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有不同看法,他明确表示,人口政策才是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   “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我们不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可能会是这样:按照自然规律,有一个上升的过程,到一定阶段之后,会到达峰值,然后会逐渐呈下降趋势,最后稳定在低增长的状态,人口有一个自然滑落的过程;但现在我们用了双重调节力量,一个是自然,另一个是计划,如果用曲线来呈现,纯粹自然的人口增长过程是一条抛物线,而双重调节强制控制人口增长就好比一条斜向下的曲线穿过抛物线的下方,在这条曲线和抛物线中间,形成了一个‘人口坑’,这部分人口在买房子、上学等方面的消费行为没有了,如果这部分人口存在,有可能会推动10到15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周天勇称。   其实,早在实施“单独一孩”之时就有人做过估算,如果每年新增出生人口500万-600万人左右,那么至少将拉动1千亿左右的消费市场。除此之外,伴随着新生人口数量的增加,房屋、教育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内的民间和政府的投资都会成倍放大;同时,相关产业的企业和员工会因此而增加收入,当收入增加后,他们的消费意愿和能力也会增加,进一步拉动其他消费,带动更多的产业,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促内需”的良性循环。   实际上,经济数据上的变化,还只是调整人口政策所带来的短期效益,人力资本其实是一项长期投资,不仅回报更高,而且更有后劲,非但在短期内可以拉动投资和消费,最根本的是,因生育政策放开而额外出生的这些年轻人,将为整个民族的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认为,中国实施“独生子女”政策后,生育率快速下降,随后出现了人口年龄结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趋势变化,获得了30多年的人口红利,现在随着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中国逐渐失去了原本的人口红利,并有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全面放开二孩,会使得中国的人口结构更加平衡和协调,并最终达到在2030年后对中国经济潜在的增长率产生正面影响的目的。” 蔡昉称。由此开启的是另一个人口红利时代。 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王晓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