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讯 推进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大省,意味着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模式。它既要求发展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也要求在经济活动中更多地注入文化内涵,提升产业层次、产品档次,增强竞争力;还要求广大人民群众转变生活方式,注重物质消费产品的文化内涵,追求精神文化需要的满足。正因如此,广东建设文化大省,应当走发展文化经济,提升文化品位的路子。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重要的内源动力
在我国,“文化经济”这个范畴,笔者首见于张德江同志2002年5月13日发表的题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发展,进一步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的讲话。张德江同志在讲话中首先精辟地概括了新世纪经济的显著特征:“文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源动力,在新世纪对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联系更加密切,文化和经济出现加快融合乃至一体化的趋势。经济活动中注入的文化内涵越多,物质生产中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就越高,竞争力就越强,效益就越好;文化发展中吸收的经济成分越多,科技含量越高,文化的覆盖面就越广,影响力就越大,渗透力就越强。”然后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讲,新世纪的经济,就是‘文化经济’。”进而提出“文化经济”的工作要求和推进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认真研究‘文化经济’,科学把握经济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经济工作中要更多地发挥文化的作用,增加文化的含量;文化工作中要更多地考虑经济的因素,运用经济的手段。”“‘文化经济’是一个重大课题,其中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就文化而言,一方面要在融入经济、服务经济、促进经济发展中,实现自身的繁荣与发展,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用强大的物质基础支持文化建设,用改革的思路推进文化创新,用最新的科技成果促进文化的发展。”
由以上论述可见,文化经济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文化对于推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和经济加快融合乃至一体化成为趋势;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互为前提并相互促进。
文化经济比知识经济概括性更强、涵盖面更广
由文化经济的涵义可知,作为对当今世界经济形态的理论概括,文化经济和知识经济的角度有所不同。美国学者达尔。尼夫指出,知识经济是指在新的经济形态中,经济增长以知识为基础,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生产增长的动力。这也就是说,知识经济是从生产的角度对当今社会经济形态的一种概括。文化经济则是指在新的经济形态中,经济增长以文化为主体,不仅文化产品和服务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消费内容,而且文化也成为物质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消费要素,精神文化领域成为生产增长的重要空间。相对于知识经济,文化经济概括性更强、涵盖面更广。
文化经济包括产业文化和文化产业
企业文化(如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组织和管理等)、商品文化(商品包装、装潢、宣传推介、品牌效应、个性化设计、身份和社会地位确认等)、服务文化(服务设施设计,服务场所的环境、氛围、服务态度和品位等),是在经济活动中注入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位的结果和表现,构成产业文化。文化企业、文化商品、文化服务,是在文化发展中吸收经济成分、运用科技手段、贯彻市场原则的结果和表现,构成文化产业。人们发展产业文化,动机是刺激和推动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手段是在经济组织、生产过程和产品生产、销售等经济活动过程中注入文化内涵。人们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工业化、文化产品商品化和文化服务大众化,动机是创造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手段是在文化组织、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提供等方面吸收经济成分和运用科技成果。
文章引自:南方网 2003-09-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