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外卖小哥的讨论,一直以来都有一道经典论题:极端天气下,要不要点外卖?
核心观点上,两派分野之大,足以形成鄙视链。一派认为,生命最重要,送外卖不能玩命;一派认为,出来打工就是为了赚钱,“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后一派观点占据上峰。这一类观点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基础,如空调安装师傅户外作业很辛苦,但生意最好的时候,正是酷热的盛夏;极端天气下,人们不愿意出门吃饭,外卖订单也会有一个暴增。在这种时刻,我们应该支持劳动者凭力气多赚钱吗?
凡是对这种观点有广泛认同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这类国家在人力市场上长期存在这样一种迷思:安全让步于效率。但这种让步,是不可能彻底的。如:为了舒适性,去工地可以不戴安全帽?41度高温,继续户外作业?
作为从业者,尤其是按件计价行业的从业者,当然是希望活儿越多越好。但不代表整个社会不需要替他们去考虑安危、规避风险。
在一些安全急迫性并不十分明显的地带,安全和效率如何兼顾,就产生了巨大的认知分歧。去年关于快递业电三轮的使用中,有不少人认为,相比于快递业带来的便捷,一定程度的交通混乱是可以接受的。
在这类道德困境中,选择权、主导权,并不应该交由消费者。快递送得快,这是电商和物流公司的承诺;外卖送来是热的,这是外卖平台和入驻商家的保证。如果在极端天气下,外卖小哥的出行安全无法保障,首先应该考虑他们安危的,应该是外卖平台。目前已经看到一些变化,比如极端天气下主动关闭某些地区的订餐入口,主动把“准时达”延迟。
作为消费者,当然可以也应该体恤送餐员,比如别让人等太久,太热是不是给瓶水?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到底送不送、多久送到,这不是消费者应该考虑的事。
即使从经济角度出发,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坚持送外卖,可能造成的伤亡概率有多大、外卖平台要赔多少钱、对企业形象有何影响、对社会责任有何削弱,外卖平台自己心里有本账,由他们做出决策更为合适。
不能轻易下“滴血外卖”这种论断,但外卖小哥常态性违反交规是事实,存在不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