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截瘫者的生命之歌 执笔: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马富春 手握一支铅笔,笔头用塑胶套着,都海成身子平躺在板床上,头转过来盯着电脑,手中的笔敲击着键盘。每敲一行字,他都得花费很大精力,隔一段时间,就要停下来歇一会儿。 在家中的床上,都海成手握铅笔,用笔头敲电脑键盘进行文学创作。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马富春/摄
一张简陋的平板床,都海成一躺就是18年。19岁那年,青海省湟中县青年都海成脊椎受伤,导致高位截瘫,从此开始了床上的生活。 面对命运的打击,花季少年都海成陷入绝望,“曾想过离开这个世界,可双手失去知觉,自己没有能力结束生命”。都海成也曾绝食数日,想以此告别这个苦难的人世,可亲情的召唤还是让他留了下来。 “生命的意义何在?为何还要活下去?”躺在床上,都海成一遍又一遍问自己。无尽的苦闷、彷徨中,他进入了书的世界。2017年春,都海成创作的60万字的小说《追梦》出版,成为一曲高位截瘫者的生命之歌。 都海成出生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共和镇河湾村普通农家,从小能吃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初中毕业后,他考上了离家很近的多巴中学。但因家庭贫困,高一还没上完,就辍学到西宁打工,贴补家用。 1999年,他去公园玩耍,和朋友在湖畔打闹时,不慎掉入水中,溺水失去知觉。伙伴们把他救上岸后,不知该如何救助,把他从脚脖处倒提起来抖动身体排水,慌乱中伤到了脊椎。 “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浑身没有知觉。”都海成说,溺水加上伙伴们救护方式失当,导致自己高位截瘫,面临终身不能起床的残酷现实。而在此之前,他已和伙伴们商量好,领上工资就前往深圳闯荡。 命运和都海成开了一个大玩笑。在医院抢救时,医生曾告知都海成家人,病情很严重,有生命危险,即使情况能好转,也很有可能成为植物人。“都让我们考虑后事了。”母亲李云兰以泪洗面,不敢相信儿子会变成这样。 在医院,都海成从医生处知晓自己的状况,陷入无尽的悲伤。“19岁的生命,想着要在床上躺着度过余生,太恐怖了,不敢面对!” 都海成的身体状况也在不断恶化。因为一直躺在床上,消化系统很不好,面条、杂面、肉制品都不能吃,只能吃点菜。有时候在炎热的夏天,冷得浑身发抖,母亲灌几个热水袋放在他身上;到了冬天,都海成又经常感冒,浑身发烫。 由于没有知觉,都海成也受了不少罪。“喝开水时,总觉得开水很凉,每次喝完刚倒的开水后,他嘴巴里面都溃烂了。”说起这些,李云兰眼里含满泪水。 濒临崩溃的日子里,都海成想过轻生。全身没有知觉,自残不能实施,他选择绝食,想以此告别悲苦人生。母亲无微不至地照顾都海成的起居,得知他有轻生的念头,李云兰泪流心底,一遍又一遍劝儿子:“一定要坚强活下去,只要我们活着,你就一定能活好。”浓浓的母爱让痛苦中的都海成感慨万千,逐渐放弃了轻生的想法。 正当同龄人徜徉大学校园时,都海成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独自躺在病床上。肌肉萎缩,各种病变折磨着他的肉体;苦闷、孤独、彷徨侵袭着他的精神。 有一年假期,和都海成同龄、正上大学回家的姑姑来看他,送他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保尔·柯察金面对悲苦的命运努力奋斗,他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才会创造出奇迹。 都海成双手没有知觉不能动,只能让家人陪着他读书。每看完一页,家人都给他翻书。就这样,花了几个月时间,他认真看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与保尔·柯察金为伴的日子里,都海成逐渐安静了下来,有了重生的勇气。“我仿佛看到了我自己。”从那时起,都海成开始思考如何有意义地度过余生。 自那以后,都海成爱上了书,书籍成为他的支柱,他的生命变得丰富起来。每天上午,都海成都用最好的时间来看书。“很多书里好像都有自己的影子,我甚至比他们更幸运”。《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平凡的世界》……只要手中有的书,他都会仔细阅读,自己的书不够了,就想方设法从亲戚朋友那里找书看。每看一本书,都海成都觉得心灵的窗口在打开,“心里有亮光透进来”。 因手指不能活动,都海成看书的时候都要有人帮忙。经常是母亲举着书,放在他眼前,等他读完一页后,帮他翻页。但是农忙的时候,别说陪都海成看书了,家里农活儿都忙不过来,母亲给都海成做了一个高一点的枕头,将书放在枕头上。可即使这样,都海成还是需要家人帮他翻书。有时候家里人太忙,当他看完一页后,不得不在床上等上大半天。即便如此,都海成还在坚持,“每天读上几页书,心里就不慌,脑子也不乱想”。 以阅读的方式和不同的生命个体进行灵魂对话,都海成的日子开始越来越充实,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脑子里蹦出了大量的疑问,人为什么活着?要追求什么?”他让家人记下自己的疑问,想追寻其中的答案。 这些年,都海成逐渐领悟到,人生就是心态,就是内心深处对生命和生活的态度。“积极的人生态度,不论遭遇何种境遇,都能积极面对,如果自己开心,身边的人也能高兴。”都海成说。 看书加上不断地思索,都海成有很多感受,他想把这些感受写下来。可是双手不能活动,家人挤出钱买了一台二手笔记本电脑。自此,都海成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都海成平时都平躺在床,他的手指够不到全部按键,这让他又陷入了困境。一次,他看到侄女写作业时用的铅笔,忽然灵机一动——用铅笔一个字一个字敲不就行了吗?可当他真正拿起铅笔敲键盘时,才发现并不是那么简单,由于笔头打滑,每次都敲不出他想写的字。经过反复探索,家人在铅笔末端裹了层塑胶,这样就能用手拿着铅笔,用铅笔头敲击键盘打字。 每当用电脑打字时,电脑放在床边上,都海成侧着脸,瞪着大大的眼睛,专注地盯着电脑屏幕。他的左臂从头顶举到右侧,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铅笔,艰难地在键盘上敲出一个个汉字。 长时间打字,使得都海成的胳膊和脖子酸疼难忍,因眼睛与电脑屏幕离得太近,都海成的视力已经大不如前,有时候看电脑太久,他甚至感到头晕。可他依旧坚持读书写作。 看了很多小说后,都海成打算写小说。构思了一年,他终于提笔写作。从最初每天敲50个字,到后期每天能敲出1000个字,就这样,都海成用3年时间,创作出了98万字的长篇小说。 都海成的叔叔是一名大学老师,每当写作有进展时,他总会先给叔叔看书稿,看完90多万字的《追梦人生记》初稿后,叔叔建议他精简内容,修改后找机会出版。都海成又花了7个月时间,将小说初稿删了近一半字数,并将书名改成《追梦》。 《追梦》以一位80后的追梦经历为主线,主人公李勇生活在偏远山村,但心中却深深埋藏着远大的理想。当李勇被命运无情地推向深渊时,他并没有逆来顺受,而是勇敢地与命运抗争,也开始了他百折不挠的追梦之旅…… “梦想是生命的动力,梦想是人生的激情;梦想是希望的田野,梦想是隐形的翅膀;生命因梦想而变得璀璨,人生因梦想而充满色彩;有了梦想才会缔造辉煌,有了梦想才能谱写传奇!”都海成在《追梦》中写道。 《追梦》初稿拿到出版社,被编辑看中,可出版费是个不小的数目。得知都海成的情况后,出版社给予他一定的优惠,同时,身边的爱心人士也向他伸出援手。今年3月,这部倾注都海成心血的书终于问世。“太高兴了,仿佛就是自己的儿子,也看到了自己的价值。”都海成说。 残疾人都海成不向命运低头,以顽强的毅力战胜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收获着生命的绚丽。他的事迹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那个小山村、传遍了湟中县,成为青海高原青年学习的榜样。团青海省委了解到都海成的遭遇后,前往他家中看望慰问,并将都海成作为结对帮扶的青年,保持长期联系。 都海成的书出版后,各方也在为书籍的销售想办法。团青海省委联合青海省交通广播第一时间开展了义卖活动,向全省青少年介绍都海成的感人事迹,同时,也发动青年志愿者参与其中,帮助卖书。日前,团青海省委授予都海成“青海省向善向上好青年”荣誉称号,并录制专题视频,在“圆梦中国人”宣讲活动中宣传他的事迹。 如今,都海成的阅读和写作并没有止步,他继续以小说创作的方式追寻自己的梦。“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坚持,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在充满希望的日子里,都海成依然埋首苦读,依然笔耕不辍。“没有梦想是可悲的,像我这样躺在床上的人没有梦想,就没有生活的意义。”在都海成看来,一个人必须要有梦想,追梦的过程虽然艰辛,却充满希望。 都海成的生命状态在一天天改善。天气好的日子,他会坐上轮椅,走出院子里看看山间的美景。他还去过西宁,为这些年来西宁的巨大变化所震撼。可当他在西宁找书店卖书,发现琳琅满目的各色商店到处遍布,唯独书店寥寥无几,都海成也为此耿耿于怀。 “我要一直读下去,写下去。”都海成开始构思自己的新作。如今,他的第二篇小说《醒》已经完成31万字,正待进一步润色完善。“活着,就要做一点事情,对社会有益的事情。”都海成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