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教本科,大材小用了吗 在武汉大学,有一门叫“测绘学概论”的基础课,由6名院士和4名教授共同讲授,坚持了20年。课程内容随时代变化,院士们的黑发变成白发,但备课认真始终不改。这门课程的核心问题只有一个:什么是测绘。这门课被称为“最奢侈的基础课”。 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原本业内翘楚的院士来教本科基础课,会不会是大材小用呢? 事实上,对于大部分普通高校而言,院士虽然鲜见,但知名教授却有不少。现实中,许多知名教授,包括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已经很少从事本科生教学了,特别是基础课教学工作。而这些基础课教学工作,往往由入行不久的青年教师承担。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能够真正了解所学习专业的乐趣所在,挖掘自身在相关行业的发展潜力么?
行业名家之所以脱离一线教学,也有难言的苦衷。这些知名教授往往还兼任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不仅要从事研究生教学,还有相应的科研任务。而一旦有了行政职务或者业内兼职,日常行政工作和社会活动也会更多,自然无暇顾及本科生教学。加之一些高校以论文数量而非授课质量作为教师评价依据,个别教师热衷于“拿项目跑资金当老板”,更令此风日甚。别说本科生,有的硕士生、博士生想见“老板”一面,恐怕也并非易事。“开题答辩签个字,平时全靠邮件找,各种项目做不完”,这是不少研究生和博士生与导师关系的真实写照。 笔者记得昔日参观中国科技馆时,在展厅里有个展现测绘方式方法的电子沙盘,几个孩子玩得不亦乐乎。一个母亲走过来,却把孩子拉走,并告诉他,这个专业难,工作苦,“你以后不要学”。其实,这也是很多测绘专业学生的忧虑,很多学生原本打算换专业,或者对测绘学的难度有所恐惧。但听了老院士的课,学生们不仅发现了测绘学的乐趣和意义所在,踏实学习,还有外专业的有志学生主动申请转学测绘学。 多年前,笔者曾接触过一名年迈的中学特级教师,他没有带高三,而是要给初二学生讲课。问及原因,老教师答,因为孩子们还是“一张白纸”。第一堂课,他讲的是:物理有趣么,物理有用么?他的很多学生,对物理学有了兴趣,受他影响选择从事工科工作,成为业内有名的工程师或教授。 其实,大学生也是如此,经过了十二年的基础教育和中高考洗礼,他们都已经具备了接受高等教育的知识背景和能力素质。经过大学本科四年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的培养,他们最终要成为相关专业的人才,更有志趣者可能还会继续读研究生、博士生课程,从事相关研究。那么,在基础课授课之处,他们也是“一张白纸”,在名师的指导下,他们能加深对相关专业和未来可能从事职业的认知,打好专业基础,培养相应的学习和研究习惯,这些基础能力和学习习惯,将令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受益终身。 包括院士在内,知名教授对本科课程负起责任,受益的不只是学生本身。因为,走出校门后,这些学生要用自己学到的专业技能,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而每个人的职业生涯汇集到一起,就是相关行业发展的缩影。我们要乐见包括院士在内的知名教授站到本科教学的讲台上,这不是大材小用,而是大学育人精神的传承,也是大学肩负社会责任的应有姿态。 来源:工人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