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在行动】这个村搞了20多个“农业工厂”,村民每天上班就在家门口
这个村搞了20多个“农业工厂” 村民每天上班就在家门口
7月17日,"脱贫攻坚在行动·同步小康看贵州"网络主题活动第一站选择了花茂村。现在这里拥有800多亩大棚蔬菜种植基地、400多亩脆红李基地、60亩草莓采摘基地等等,加起来共有20多项产业。
这个村搞了20多个“农业工厂” 村民每天上班就在家门口
花茂村(刘昌敏摄) "形成产业链,经济效益才能扩大化。"花茂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彭龙芬坚信,要脱贫,必须走产业发展的路子。这条路,必然是通过有技术、有资金的人引领而"走出去"的。 彭龙芬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如果是露天种植,它的经济效益在2000元至3000元一年。但如果换成大棚种植,经济效益可以达到15000元一年,这个效益将足足翻5倍。
这个村搞了20多个“农业工厂” 村民每天上班就在家门口
农业大棚内,村民正在工作 但是,恒温的大棚要实现全年高效利用,并且顺利销售种植的蔬菜,单靠农户的力量并不够。"需要流转村民的土地,让有技术有资金的人大规模开发。"有这样的理念,村里陆陆续续开发了800余亩大棚蔬菜,打包的成品蔬菜远销广州、上海、山东等地。 从花茂村走出去,在外漂泊22年的王世刚也是彭龙芬要寻找的人。22年打工生涯,王世刚没有一次回过家,他积累了200多万元存款。长期在沿海城市生活的经历,让他看到了草莓采摘园发展的可能。
这个村搞了20多个“农业工厂” 村民每天上班就在家门口
打包好的丝瓜,将运往贵阳 王世刚要开发60亩草莓园。"那时是2014年,村里还没什么产业,村民的思想大部分很落后,为了流转土地,村委会真是帮了不少忙。"通过村委会不断游说,村民同意王世刚支付每年700元一亩的土地流转费。就这样,王世刚把这辈子的积蓄"押宝"在了这项产业。如今,草莓园每年产值在40万元以上,他预计5年就可以收回全部成本。 花椒、葡萄、烤烟、陶艺、造纸、农家乐....。。开放的理念,让花茂村的产业遍地开花。有产业就有就业,每天周边村民骑摩托车上下班的场景已经屡见不鲜。普通工作每日收入80元,有技术还将收入更高。"贫困户全部脱贫已经不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我们现在想让大家一起富起来。"彭龙芬看着花茂村的改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动静记者 冯雪 阮博文 视频编辑 郭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