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三亚7月28日电 题:“带刀侍卫”海口舰:时刻不忘“磨刀”“练刀”
中新社记者 王晓斌
2017年初,海军组织辽宁舰编队赴西太平洋训练。茫茫大海上,海口舰在辽宁舰左前方紧紧伴随,其余数艘驱护舰分列辽宁舰四周,钢铁巨阵犁波踏浪,蔚为壮观。海口舰因而得到一个响亮称号——航母“带刀侍卫”。
海军海口舰有一个响亮称号——航母“带刀侍卫”。为了保持“刀刃”快、“刀法”精,海口舰时刻不忘“磨刀”“练刀”。图为海口舰在某海域参加实弹演习中,发射反舰导弹。(资料图片)中新社发 王栋 摄
2006年入列的海军海口舰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导弹驱逐舰,也是国内首批搭载有相控阵雷达和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的舰艇之一。中新社记者近日登上海口舰,近距离探访“中华神盾”。在参观交流中,记者了解到,为了保持“刀刃”快、“刀法”精,海口舰时刻不忘“磨刀”“练刀”。
最常规的“磨练”就是演习演练。去年年初的一场舰机联合反潜演练让官兵们记忆犹新。反潜是世界性难题。那次的对手更不简单,号称“大洋黑洞”,“隐身”性能极佳。茫茫大洋,“敌”潜艇像幽灵在海底游荡。
“所有人都不敢马虎大意,仔细学习方案预案,分析潜艇的战术性能。”声纳班长牛永群还记得猎潜期间的紧张气氛。他知道,声纳对潜艇能否保持接触,是取得对潜艇斗争胜利的重要环节。
在与航空兵部队共同织下的“猎鲨”大网中,牛永群所在的声呐战位听到一个微弱的回声。“我意识到那很可能是潜艇。”牛永群根据敌我运动态势,建立起一幅相对运动的态势图,及时调整,连续跟踪,牢牢“网”住了对手。
“方位xxx,高度xxx,左舷2枚鱼雷发射!”随即,海口舰发射鱼雷对“敌”潜艇发起模拟攻击。演练结束,导演部通报:海口舰鱼雷攻击有效,蓝方潜艇遭“重创”。
“棋逢对手,正是检验战法的好机会。”海口舰舰长樊继功告诉记者,在训练中,他们超越以往单依靠舰载直升机反潜的模式,积极与航空兵部队组网建链、交叉定位、引导攻击等科目训练。
作为“首战用兵”的主力战舰,海口舰还善于拿敌练兵,让每一次任务都成为加钢淬火的“磨刀石”。
海军海口舰有一个响亮称号——航母“带刀侍卫”。为了保持“刀刃”快、“刀法”精,海口舰时刻不忘“磨刀”“练刀”。图为海口舰参加实兵对抗演练,鱼雷发射瞬间。(资料图片)中新社发 王栋 摄
那年,海口舰在南海某海域执行任务。一天下午,某国军机正不断靠近,准备对岛礁实施抵近侦察。战斗警报中,在甲板组织体能训练官兵们按照作战预案和流程,迅速开展针对性对抗训练,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对峙,对方悻悻离去。还有一次,海口舰执行某专项任务,面对外军舰机和潜艇长时间的跟踪监视,他们全程保持高度戒备,在圆满完成任务的同时,还探索实践了新战法训法。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海口舰10余次赴南海海域执行战备巡逻、跟踪监视、海上维权等任务,稳妥应对外军舰机上百次,大大提升了指挥对抗、实兵对抗和体系对抗能力,先后形成了30余项课题研究成果,其中12项被海军推广。
日积月累的磨练不仅成就了海口舰的“尖刀”“快刀”,也练就了一大批优秀的“操刀”人才。雷达技师刘奇兴能操纵雷达观测超音速目标;副炮指挥仪班长朱举彬让副炮抗击效能提高了50%;原舰空导弹分队长胡慧修改简化导弹作战流程,提高了导弹攻击反应速度。各类“学霸”级专才屡见不鲜。
大数据时代,在海口舰,数据也被用来辅助“磨练”过程,检验“磨练”成效。“除了传统的‘比学赶帮超’,我们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探索运用‘大数据+舰艇’训练方法,梳理总结训练数据和经验教训。”樊继功介绍,如今舰上已经建立起“战斗力分析数据库”,训练记录电子化,训练统计智能化,训练成效可视化。“数据让官兵直观掌握自身水平,数据也支撑全队改进完善计划方案和组训方法。”(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