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747|回复: 0

[国内] 西宁:高原上崛起的“高颜值”城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3 14: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造绿色发展新引擎
  西宁:高原上崛起的“高颜值”城市
  盛夏时节,青海省西宁市成了外地人争相前往的地方。因为气候凉爽,每年夏季,这个被称为“中国夏都”的城市都会迎来大批游客。
  “这里一年一个样,变得越来越舒心。”来自福建厦门的赵先生每年夏天都要来西宁,在他看来,这几年西宁的天变蓝了、水变清了、山也更加绿了,“一年比一年漂亮”。
  近年来,西宁市确立了绿色发展总思路,打造绿色发展新引擎,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努力建设绿色发展全国样板城市。一座“高颜值”的新型绿色城市正在青藏高原腹地崛起。
  天蓝地绿河湖清
  前不久,上海游客王国光第二次来青海旅游,被大美青海的风光折服的同时,他更是爱上了西宁的蓝天白云,“如此的纯净,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心情也会更加舒畅”。
  实际上,西宁的蓝天白云来之不易。这座高原城市曾饱受扬尘污染之困,为了全面治理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等污染源,西宁大力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同时加强工程开复工环保督察,并加大对裸露地覆盖抑尘,广泛实施绿化,通过洒水等措施加大对重点管控区域周边道路的抑尘工作。
  除了天空蓝,绿意浓是西宁的又一张亮丽名片。近年来,西宁市以“高原绿”建设行动为抓手,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大会战,为幸福西宁植绿增绿。
  西宁南北两山原来都是荒山,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南北两山如今已是草木葱茏。南北两山之间,湟水河、北川河、南川河像一条条飘带,贯穿西宁市区。近年来,西宁深入开展“河湖清”行动,不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保证了河湖“净”“秀”“美”,形成了以湟水河为“彩带”,湖、渠、库、湿地为“明珠”,“彩带”“明珠”交织贯通的区域性大水网系统和城市水环境生态圈。
  近年来,以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为统领,西宁扎实推进“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等六大建设行动,城市环境保护治理成效显著,已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绿色发展公众满意度位居全国前列。
  西宁市民李军每天下班都会带着孩子在麒麟公园散步,碧绿的河水映着两岸的垂柳,夕阳照在河上,河畔是休闲嬉闹的老少,“这些画面能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浓浓的幸福味道。”李军说。
  加快产业绿色转型
  青海省高原湖泊资源丰富,初步探明盐湖氯化锂2248万吨,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9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锂资源大省。坐拥丰富锂资源,西宁正将锂资源转变为自身发展的“动力源”,打造千亿元锂电产业园,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新材料产业,加快城市产业绿色转型。
  “青海拥有丰富的锂资源,同时因海拔较高、含氧量低、气候干燥,可大幅降低锂电池的工业生产成本和设备投资,丰富的水电资源和相对较低的电价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能源保障,降低了生产成本。”青海泰丰先行锂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在西宁南川工业园区注册的一家高科技公司,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在青海投资建厂是公司全面打造新能源材料研究和产业化基地的一项战略举措,将依托北京大学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以及青海盐湖资源优势,生产世界上先进的新能源材料和动力电池。
  不久前,青海比亚迪一期6G瓦时产能动力电池生产项目投产下线,比亚迪14GWH动力电池项目也将于2020年建成并释放产能,那将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动力锂电池工厂。
  在一批高科技公司的带动和引领下,青海构建了相对完整的锂电产业链条,并逐步向全国乃至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锂电产业基地迈进。
  被认为是新能源“心脏”的锂产品,广泛应用于铝电解、电池、航空航天等各领域。目前,青海省锂电产业形成了盐湖提锂-电子碳酸锂-正负极材料-锂电池制造等上下游一体化的锂电产业链,并加速向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为青海省打造千亿元锂电产业的重要承载地,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产业配套、人才技术等方面已具备了实现产业集聚发展的优势,成为锂电产业的“硅谷”。
  在青海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王晓看来,建设生态文明,就要坚持改革创新,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符合西宁资源禀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从供给端发力,既重视改善劳动、土地、资源等增长要素的硬件投入,也重视人才、科技等增长要素的软件改进。
  绿色扶贫,让农民得实惠
  西宁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坐标”,在城市建设、工业产业转型升级中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同时积极培育绿色扶贫产业,让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自2015年起,西宁市大通县朔北乡边麻沟村农民周治林就“窝”在了家里,不能外出打工了。周治林曾在西宁当了10多年油漆工,每年有好几万元的收入,全家基本生活不发愁。2015年,突如其来的病魔让周治林无法继续外出打工,全家的生计也面临困境。
  正当周治林一筹莫展时,家乡边麻沟村发生的变化,为他的生活带来了转机。
  看着每年夏天都会有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边麻沟村党支部书记李培文和村委会一班人商量,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带动本村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如何将村里优美的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是我们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李培文说。经过一段时期的讨论和论证,不少边麻沟村人转变了守着几亩土地过日子的想法,开始发展乡村旅游。
  边麻沟景区整体开发建设也稳步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前来旅游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村里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支持,新修了道路,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安放了垃圾桶。不少村民将自家房子修葺一新,开起了农家乐。
  周治林就是其中一个。去年,周治林一家贷款在自家院子里盖起两层小楼,全部打造成接待游客的旅店,同时还有餐饮服务。
  农家乐开张营业后生意兴旺,旅游旺季每月有1万元的收入,周治林和妻子忙得不可开交,就把在西宁打工的女儿叫了回来,帮着打理自家的农家乐。此外,周治林一家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为了早日帮助他们脱贫,大通县林业部门还将他补充到护林员队伍里,每年他能有1万多元的收入。
  农家乐一年有六七万元的收入,加上护林员的固定工资,一家人对新生活充满希望。去年,周治林一家已脱贫,如今,全家人正积极谋划如何把农家乐做得更好,吸引更多游客。
  在边麻沟村,这两年很多外出务工的人都回来了,在家门口开起了农家乐。村里还集体建了一大片“花海”景区,景区按市场化运作,吸收村里贫困人员作为职工。该景点门票收入每年几十万元,除了给景区管理人员开工资,剩下的很大一部分用于周边环境治理和保护。
  近年来,西宁积极扶持乡村旅游业发展,全市投入扶贫资金6300万元,在21个贫困村实施了旅游扶贫项目,以“旅游+”引领和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美丽新村建设,有效拓展了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空间,带动811户贫困户、贫困人口2777人从事乡村旅游业。
  “要让绿色发展价值观融入生产生活,让美丽资源变成绿色产业,让美丽风景孕育美好生活,让美丽西宁焕发幸福光彩,让各族群众充分享受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王晓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马富春 来源:中国青年报


楼主热帖
[城事报料] 创卫进行时丨凤山街道文亭社区召开创建国家卫
[热点资讯] 莫让电子产品成青少年视力“杀手” 医务人员
[热点资讯] 高中“全人培养”的时代来了
[热点资讯] “牛魔王”老窝被一锅端
[热点资讯] “办公室午睡”能否赶走疲惫
[热点资讯] 澳研究说吸烟者死于心血管疾病风险为不吸烟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