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所的坚守 不放弃任何一个人 中秋假期是与亲人团圆的时刻,是一家人围坐一起享受浪漫的日子,但就有这样的人,在团圆的日子放弃和家人的欢聚,与戒毒人员共度中秋,共诉感恩。节日期间,她把热情和心血投入到挚爱的戒毒事业中,用专业的治疗和人性的关怀帮助他们摆脱毒瘾,重获新生。她就是北京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副所长——朱志伟(见图右)。 誓与新型毒品斗到底 今年中秋,朱志伟照例在戒毒所度过,和戒毒人员一起过节。用她的话说“他们也是我的亲人,也需要陪伴”。 朱志伟1999年开始从警生涯,成为北京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的一名警察医生。她穿上警服时,正是“摇头丸”“冰毒”等一批新型毒品粉墨登场之际,人们对这类毒品处于认知模糊、警惕性不强的阶段,很多年轻人抱着“玩一玩”的心态,就此深陷毒瘾。朱志伟深知,和传统毒品相比,新型毒品制造成本低廉,更容易形成泛滥。而且,由于吸食后能带来所谓的快感,所以更易麻痹人们对其危害的认知。但这种“快感”,带来的是永远无法恢复的神经损伤,吸食者不仅会丧失多项生理机能,还会发展成抑郁症、精神分裂等严重精神疾病。 从那以后,朱志伟开始全力投入到新型毒品戒毒矫治的漫漫求索之中。19年间,她参考国际上的成熟经验,创新了一整套强制隔离戒毒所独有的新型毒品戒毒模式与系统治疗方法,被国际禁毒署誉为“亚洲最好”。为解决女性新型毒品吸食者严重的情绪障碍问题,她将刚刚兴起的音乐治疗技术融入整体治疗方案,创建“打击乐治疗女性苯丙胺依赖者”的治疗新方法,对吸毒人员强迫、抑郁和焦虑症状有显著改善。 全心救治吸毒者心灵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戒毒人员小月(化名)今年22岁,本是艺术院校的高材生。然而,从第一次喝下加入“冰毒”的饮料后她便再难自拔,最终被送进戒毒所。入所时,面对民警,小月沉默不语。不久,她突然在戒室内独自发笑,然后突然朝门一头撞去。有人认为,她是想通过自残达到出所治疗的目的,但朱志伟却通过再三分析她的表现,结合她离奇的绘画作品,判断这是冰毒造成的精神症状。经过会诊,果然,小月说自己当天产生幻觉,听到有人呼唤她,所以才不顾一切地撞门。 朱志伟给小月进行了检查,发现她的恐惧、敌对、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十分严重。要帮助小月,就必须帮她找到真实的心理需求,再调动她的内部自我激励因素去重建认知与生活理念。通过生活照料和日常交流,朱志伟了解到小月的生母在她13岁时因故离世,随后其父再娶,组成新家庭。上大学后,小月很少回家。后来在社会上偶遇一中年男性,由于其手机号码中包含了小月和其生母生日的对应数字,小月便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心理依赖,认为这人才是她的生父。朱志伟分析,要彻底消除小月的毒瘾,必须要让她与生父恢复感情。 朱志伟的治疗方案得到单位领导的支持,在戒毒所的安排下,小月生父来所看望她,把长久以来对女儿的亏欠与关怀当面表达,并表示会一直陪伴她戒除毒瘾。探视结束后,小月扑进朱志伟的怀里放声大哭。随后,她积极配合治疗。“我把戒毒人员都当作自己的亲人,不会放弃他们的。”朱志伟说。
来源:北京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