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宁11月23日电 (记者 张添福)青海省地震局局长杨立明23日在西宁表示,该省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社会治理格局逐步形成,全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明显提升,为有效化解地震灾害风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日,青海省举行地震科普大会。青海省是我国地震活动的主体地区之一,全省97.3%以上的地区处于VII度(0.10g)及VII度以上的地震高烈度区域。2000年至今,青海省发生6级以上地震10次,其中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是60多年来我国大陆地区发生的最大地震。
杨立明说,2015年12月1日,《青海省防震减灾条例》正式实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纳入法律,同时,一系列的文件和制度,从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管理实施等方面,规范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
杨立明说,青海省开创性的建立了少数民族防震减灾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自2012年至今,青海省地震局联合省教育厅、省科协共认定青海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学校85所。
同时,创作了一批符合实际的科普作品。针对青海全省不同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不同受众、不同需求,创作出了一批集科学性、权威性、趣味性、针对性于一体的防震减灾科普系列作品。
“未来,要创新防震减灾科普传播方式,强化防震减灾科普阵地建设,加强防震减灾科普作品创作,丰富防震减灾科普活动方式,整合防震减灾科普人才资源。”杨立明说。
青海省副省长匡湧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重大工程快速建设和城镇化步伐的加速,地震安全已经成为民众安全需要的重要方内容和对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大力传播防震减灾科学思想,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倡导防震减灾科学方法,提高全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为全面提升青海全省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