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草长莺飞,鸟语花香,是一年中郊游最好的时光。几位好友相约,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我们慕名来到著名的红色革命胜地、风景秀丽的海丰县平东镇九龙峒的虎山,现又叫凤翔观。远望虎山,群山连绵起伏,云遮雾罩,如一头巨虎,横卧在那里,因山形如虎,故称虎山。五年前,我也曾来过虎山,当时,正在兴建之中。那次,道姑告诉了我一个富有神奇色彩的故事,写下了一篇小文《仙灵草的传说》。
今天,重上虎山,又有另一番的感慨。车开上了山门,出现在眼帘的是一梯梯的绿茶,昔日的野草杂树不见了。神殿烟雾袅袅上升,绿色的茶园里,有不少身着红衣绿衫的女人,在忙着采茶。从车上下来,我们置于群山之中,满眼翠绿,白色雾气在山腰缓缓飘渺,野花的清香扑耳而来,鸟儿那清脆悦耳的叫声不绝于耳,公鸡的鸣叫声此起彼伏。
虎山上长有许多古树和果木,我对这些都很感兴趣。我站在一棵古茶前,一位道士靠近我,与我闲聊。从交谈之中,我知道道士学识渊博。后来,告诉了我,一个与柳亚子先生鲜人为知的真实故事。
1941年底,香港沦陷后,茅盾、何香凝、柳亚子、蔡元培、胡适等300多名文化名人和爱国人士被困在香港,日寇封锁香港,情况十分危急。当时,周恩来同志为抢救这批文化名人,秘密组织营救。几经周折,这批文化名人被安全转移,把柳亚子先生及其女儿柳无垢,转移到海丰县平东镇九龙峒避难。当时,柳亚子先生还不能公开身份,被安排在革命基础比较牢固的坑口村蔡蒜娘的家里,蔡婶担负起柳亚子父女的日常生活。由于,多日车船的颠簸,再加上水土不服。柳亚子先生如大病一场,苦不堪言。两三天不思饭菜,这可急坏了蔡婶,一点办法也没有,不知如何是好。
当时,生活十分困难,弄不出可口的饭菜。情急之中,蔡婶想到虎山的野茶。于是,她风风火火来到虎山,攀上石岩,一棵古茶出现在她的面前。那时正值隆冬时节,古茶还没有抽芽,古茶的许多秃枝在呼呼的北风中摇曳。蔡婶很是失望,摘了十多片老茶叶回家。蔡婶回到家,就拿出绿豆、赤豆、芝麻的种子和米放到锅里一起煮,又拿出了茶钵,把茶钵洗干净。把从虎山摘回来的茶叶,放进茶钵擂了起来。久违的擂茶声,又响了起来,他们已很长时间没有擂咸茶了。米煮熟了,把它倒进了茶钵里。立即从茶钵里散出一阵浓浓的茶香,这就是所谓的咸茶,在平东镇一带又叫饭茶。现在看来是非常简单,对当时而言,却是相当难得。
蔡婶端了一碗热气腾腾的咸茶,走进柳亚子先生的房里,说:“先生,我给您煮了一钵咸茶,您看如何?”
柳亚子先生毫无表情地对蔡婶摇了摇头,不知是柳亚子先生听不懂海丰话,还是他没有吃欲。蔡婶又走前几步,想再劝劝柳亚子先生。此时,柳亚子先生已闻到一股从未闻过的香味,立即来了精神,他站了起来,伸出双手接过蔡婶的咸茶。那咸茶一到嘴里,柳亚子先生喜形于色,油然而生赞了一声:“不错!”也许肚子饿了,也许咸茶太可口,那一碗咸茶,几口就被他扒进肚子。蔡婶看到这个情景,她松了一口气。第二碗到了柳亚子先生的手里,这回,他没有急着吃,而是细看起来,原来是绿豆、赤豆、芝麻,当然知道有茶的成分。这一碗,他是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品尝,边吃边叫好。那一小钵咸茶,被柳亚子先生一个人干掉了。后来,蔡婶又上了几次虎山摘茶叶,擂咸茶给柳亚子先生品尝。有一天,柳亚子先生还和蔡婶一起上虎山摘茶叶。柳亚子先生嚼着茶叶,满口生津,精神百倍。他的两眼凝视着茶树,自言自语地说:“好茶,好茶……”
柳亚子先生在九龙峒避难期间,叫他最为难忘的就应该是咸茶了。此时,我们很想能吃上一碗蔡婶当年给柳亚子先生所擂的咸茶。
道士给我们讲完了柳亚子先生的故事,热情邀请我们品尝虎山生产的茶叶。道士一边给我们冲茶,一边给我们讲述茶文化。对茶不大感兴趣的我,也听得津津有味。不觉间,道士的茶冲好了,我端起茶杯,一缕清香沁人心脾……(石 磊 摄影 蔡云宾)图为凤翔观有机茶园总经理李萝在虎山茶园接受记者采访 图为平东镇镇长郭槎(中)、凤翔观有机茶园总经理李萝(左)在观看茶叶的制作流程 图为凤翔观有机茶园种养基地 图为平东镇镇长郭槎(中)、凤翔观有机茶园总经理李萝(右)在考察茶叶种养 图为采茶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