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沪籍家庭的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咨询及受理工作,已在上海市全市16个区全面启动,并计划于2019年9月底前完成。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日前发布《本市全面启动共有产权保障住房面向非沪籍家庭供应工作》,公布了这一信息。
上海住建委称,本次共有产权保障住房扩围,聚焦常住人口中在本市创业、稳定就业的人员尤其是各类人才、青年职工,重点解决持证年限较长、学历层次高、符合本市产业发展导向、为本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居住证持证人住房困难问题。
共用产权房是否能保证供应量?
上海住建委表示,此举是在进一步加大共有产权保障住房供应,保障力度只增不减基础上的扩展,将不影响本市户籍居民家庭的正常供应。
上海市房管局局长胡广杰此前在接受媒体时透露,自2000年以来,上海总计签约共有产权购房家庭达13万户左右;2018年上海全市将新建和转化租赁房源20万套,新增代理经租房源9万套。
据新华社报道,上海市房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市将进一步加强住房保障力度,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目前,上海市的居住矛盾主要已转向解决两类重点人群的居住问题。一类为上海本地户籍人口中的住房困难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另一类是对上海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非沪籍常住人口,尤其是各类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群体。”
第一财经记者也从沪上几家企业了解到,近年来,非沪籍人才对于共有产权房的需求旺盛。一方面非沪籍人才对“产权”概念比较认可,另一方面,共有产权房的价格为商品房价格的50%~75%,以三成按揭购买首付会更低。
上海城市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金融业务总监邵明浩分析称,以目前所规定的“家庭人均月收入3人及以上小于等于6000元”来看,从经济承担能力上来看,这部分非沪籍人群应该也不会选择购房,而是会选择租房。
因此,形成一套针对非沪籍人才住房保障的梯次规划尤为重要,共有产权住房可以被作为一种过渡性住房需求。“比如,第一阶段,刚毕业的非沪籍人群来沪发展,以租房为主;第二阶段,在非沪籍人群有了一定经济实力(月收入在1.2万~1.5万)后可以将购买共有产权房作为过渡;第三个阶段,收入有所提升后可以选择购买商品房。”邵明浩说。
去年9月,上海市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本市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在本市无房、已婚、长期稳定工作并正常缴纳社保且符合共有产权保障住房收入和财产准入标准的非沪籍常住人口,纳入本市住房基本保障范围”。
如何推选申请人?
上海住建委称,非上海市户籍居民应当以家庭为单位提出申请,且家庭限于申请人与配偶,申请人、配偶及其未婚子女以及丧偶申请人与其未婚子女三类情形。申请家庭应当书面推举一名符合非本市户籍家庭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各项申请条件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申请人作为申请人代表。申请人代表办理申请、选房等事项的行为,视同申请家庭的行为。
申请受理点在哪里?
申请家庭应当在规定的申请期内,向符合非上海市户籍家庭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各项申请条件一方单位注册地所在街道(乡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窗口提出申请,如实填报申请表,作出书面诚信承诺,提交申请材料。
关于房源方面,上海住建委表示,郊区以辖区为主,充分利用好辖区内配建保障性住房房源;中心城区可申请市统筹大居房源,房源预计主要分布在浦东惠南、奉贤南桥东、松江南站、嘉定黄渡和宝山顾村拓展等基地。待房源项目和价格明确后,将适时向社会和申请家庭公布。
来源:第一财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汕尾市民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谢谢!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