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限塑令"三年,中国人仍热衷塑料袋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塑料购物袋还很"in"过去三年,中国一直在尝试减少塑料袋的使用。这个努力取得了一些表面的成果,但是还无法改变大部分中国人的环保观念。专家认为新型环保塑料袋的推广势在必行。
三年前中国国家发改委正式实施"限塑令"。从那时起中国的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商家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同时在全中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零点零二五毫米的超薄塑料袋在中国大部分超市和便利店,由于管理和监督的到位,免费塑料袋已难寻踪影,大部分顾客也早已习惯了花两毛钱买一个袋子,然后尽量把那个袋子塞得满满的。
不过,与此同时,在几乎所有的农贸市场,免费塑料袋还是应有尽有,而且有求必应。只要顾客买菜,商贩们便会殷勤地提供或大或小甚至明显被禁止的超薄塑料袋。而且顾客往往是一样菜装一个袋子,最后拎着好几个塑料袋满意而归。在上海市中心一个菜场工作的张女士解释说:
"现在一个大的塑料袋要一块钱一个,最便宜的一个也要五毛钱。但这些袋子在我这儿都是免费的,卖根本没人要。如果有顾客说:"大姐,袋子送我一个",然后我不给,人家肯定说我很小气以后就不来我这儿买东西了。"
中国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限塑令"实施后,中国主要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年使用量减少240亿个以上,超市、商场的塑料购物袋使用量普遍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这个限塑成效相当于节约石油360万吨,或者少生成二氧化碳1000万吨。
三年还很难改变人们的习惯
与如此可观的数据相比,三年限塑令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中国普通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和购物习惯。张女士说,来这个菜场买菜的上海人大部分还没有自己携带购物袋的习惯:
"带着购物袋来这儿的顾客不超过30%。一般来说小白领都有自己的购物袋。可是老头老太们根本不在乎这些规定。他们会问:'你不给我袋子,我拿什么装东西啊?'
虽然中国人接触塑料制品比较晚,而且现在一般中国人都知道非环保塑料袋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是在过去20、30年中塑料袋,白色饭盒已迅速替代了菜篮子,马夹袋和锅子盘子。上海市民吴女士认为,三年限塑令恐怕很难马上改变大部分人对塑料袋的依赖:
"作用还不是很大。很多人还是喜欢拿了塑料袋回去装垃圾。我妈的想法就和我不一样。年纪轻的人容易接受,但是年纪大的人还是有用塑料袋装垃圾的习惯。用塑料袋装垃圾扔的到处都是,很脏。 布袋子洗完以后还可以继续用。我这个布袋子已经用了快十年了。 "
应从生产塑料袋的环节入手
像吴女士这样一个布袋子用十年的人凤毛麟角。要让所有中国人都回到用菜篮子、用布袋子的生活方式可能已经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专业人士普遍认为,用可以降解的环保塑料袋取代现有的聚乙烯塑料袋才是一种更实际方法。中国降解塑料制品协会的副会长陈贻说:
"多使用一直可循环使用的原料来生产一种可起到同样使用效果的袋子,比如说使用玉米淀粉啊这就是我们所要做的。还有人用甘蔗磨出的纤维素啊,这些大自然里能够找到的一种材料来做袋子和包装物。这样可以减少对聚乙烯的依赖。"
虽然聚乙烯塑料并不像很多人误以为的那样有毒,但是陈贻认为聚乙烯塑料还是对环境有很大的污染。聚乙烯塑料袋的表面积会不断扩大,常年埋在土里会对土壤环境造成破坏。除此以外,聚乙烯塑料在制造过程中碳排放量大,相当于制造降解塑料的五倍。
欧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国家已经非常严格的限制了聚乙烯塑料制品的使用。陈贻经营的一家降解塑料厂今年对欧美国家的出口增长了五倍。然而同样的产品在国内仍然没有受到消费者的亲睐。陈贻分析说:
"聚乙烯这种袋子为什么在大面积使用呢?第一,它价格比较便宜。第二,它广大的加工行业非常成熟。第三,经过很长时间的使用大家已经习惯它了。比如说你有很好的生物材料,但是它价格很高,老百姓接受不了。"
中国国家发改委最近表示要扩大限塑令的针对场所,下一步要针对农贸市场,书店,药店和餐馆内使用的免费塑料袋。有评论认为现有的限塑办法只是将原先的无偿提供塑料袋改为商家销售塑料袋给顾客,只是将"无偿污染"变成了"有偿污染"。而要有效减少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实际上更应当从塑料袋生产环节入手,禁止生产厂家生产不可降解塑料袋,只能生产可降解塑料袋;同时规定商场、超市、餐馆与医院等只能使用可降解塑料袋。
(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