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越是保持原汁原味纯天然就越安全健康”,这是现在不少人的想法。当人们在超市选购食品时,“不添加”“零添加”往往成为选择标准。不过,近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办法》明确规定,食品中不能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标识。这是为什么呢?
“食品添加剂是调味、保质的需要,现代食品生产加工离不开食品添加剂,真正‘零添加’的食品几乎不存在,所谓‘零添加’只是商家宣传的伎俩。”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副教授王浩表示。
因此,一旦不得标注“零添加”等规定正式通过,将有利于规范食品标识标注,大大限制部分商家用“零添加”忽悠消费者的操作;有利于加强食品标识监督管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有利于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保护消费者和食品生产经营者合法权益。
现代食品生产加工离不开添加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吃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很多人一看到食品说明书上一串串不认识的化学名词就心慌,担心食品中添加剂的不规范使用会带来安全问题,甚至到了谈“添加”色变的地步。而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添加剂往往就成了“背锅侠”。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中研发最活跃、发展和提高最快的部分之一。它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王浩表示,“食品添加剂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只有使用食品添加剂才能延长食品的贮藏期,保证食品安全,为人们提供更加美味和营养的食品,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的产物,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因此食品添加剂也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
“进入食品工业化后,经过企业加工的预包装食品,想找到不含食品添加剂的食品还是挺难的。”王浩说,有些人觉得自己在家炒菜做饭是不是就能远离添加剂了,其实炒菜做饭使用的各种调料也不乏添加剂的身影,比如酱油含有焦糖色、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等食品添加剂,食盐中加的抗结剂、食用油中加入的抗氧化剂等都是食品添加剂。这就是为什么如今食用油放久了也没有“哈喇味”,食盐在夏天也不容易结块的原因。
“还有人购买食品的时候会比较配料表,觉得食品添加剂种类少的食品比添加剂多的食品更健康。”对此王浩强调,“只要是合法、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其加入的种类多少并不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写了“零添加”也不一定没有添加剂
“如果是未添加不合法的添加剂,那就像咸鸭蛋包装上写着‘未添加苏丹红’一样,它本就不应该出现在产品里,更不应该出现在包装上,因为产品里不含非法添加剂是厂家的责任与义务。”王浩分析,而如果“零添加”指的是未添加合法的添加剂,这种情况就更有意思了,国家本来规定可以添加的添加剂,产品上却大写加粗标明未添加,就会对消费者造成误解,认为这些添加剂有害。
“此外,还有部分商家标识并不会说是未添加什么具体物质,只是笼统地说未添加,让人以为这是没有任何添加剂的食品。”王浩说,比如一些本身就不需要添加防腐剂的食品,因为它们没有让腐败微生物“生儿育女”的环境,像蜂蜜(高糖)、方便面饼(干燥)、腌渍食品(高盐)等。虽然这些食物可能没有防腐剂这种食品添加剂,但是会含有其他食品添加剂,这都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
王浩指出,真正的问题是,有的食品包装遮遮掩掩,尽管醒目标注了“零添加”“不添加”,而实质上却添加了。也就是说,所谓“零添加”“不添加”成为商家宣传的伎俩,不仅损害消费者知情权,而且扰乱食品市场竞争秩序。因此禁止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在食品外包装标注“不添加”“零添加”,不仅有助于规范和约束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行为,还能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零添加”不意味着更健康、更安全
“其实即便真的‘零添加’,也不等于一定安全、健康、营养。”王浩解释,比如食品防腐剂是食品添加剂中的一大类,用来防止或延缓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鲜期和储存期。有一些蛋白含量比较高的食品,必须要添加防腐剂来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否则更容易腐败变质。因此在适合的范围添加防腐剂,其实是对消费者食品安全的保障。
“有时候适量的食品添加剂,反而可以减少和消除食品制作过程中有害物的产出。”王浩举例说,在腌制食物时,适量添加抗坏血酸,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维生素C,可以有效降低致癌的亚硝酸盐的含量。
“还比如很多人爱吃的风干腌制肉类、发酵类食物、豆制品,在制作过程中,易产生能释放剧毒毒素的肉毒杆菌,极少量就能使神经麻痹,进而引起呼吸衰竭,造成死亡。”王浩表示,而这类食品在食品工业化生产中,有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控制添加剂的用法和用量,生产也有标准流程,以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在生产过程中和进入市场前,还要根据国家标准,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
“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本来就有保障安全的作用,‘零添加’并不会在安全性上有更多优势。”王浩说。
来源:科技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