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379|回复: 0

[品清湖 人文] 【品清湖第二期】在汕尾城区留下足迹的历代诗人(民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10 11: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汕尾城区留下足迹的历代诗人

叶良方


  明嘉靖四十年(1561),碣石卫把总陈聪建坎下寨,使原来人烟稀少的汕尾岛有了军队驻守,地方初具安定。吸引附近村庄和闽南、潮汕一带的移民,越过龟山河迁居汕尾岛内。明崇祯九年(1636),朝廷拨款建成坎下寨城,岛内人口日渐增多。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开始发轫,凤山书院的建成,标志着汕尾港从此人文蔚起。其时,虽然汕尾尚未出现当地文化人的诗词歌赋。然而,描写汕尾南海风光抒发内心感慨的诗词,早于南宋时期就有外地诗人,在城区境内留下了他们的文化足迹。



  南宋时期,很多文化名人从福建经潮惠驿道到达广州。其中南宋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杨万里,就留下有关海陆丰疍民的诗篇。楊万里(11271206),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绍兴二十四年进士。著《诚斋集》。南宋淳煕六年(1179)至十一年(1184),杨万里出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路提点刑狱,尝往返闽粤驿道。路经潮阳至海丰交界地方,写下《望海》等诗篇。当时潮惠驿道沿海,常麇集着浮家泛宅以捕鱼为生的疍民船只。他的《疍户诗》真实地记录了海陆丰一带疍民的生活情景:“天公吩咐水生涯,从小叫他踏浪花。煮蟹为粮那识米,缉蕉为布不须纱”。景炎二年,民族英雄陆秀夫护送南宋小朝廷的船队,从大德港穿过东西溪进入今属城区红草、马宫的长沙湾海面出境。翌年,文天祥率兵从江西追随南宋小朝廷的足迹,驻军海丰丽江浦。他们在城区和海丰转战期间的诗篇,是在海船上吟成的催人向上的号角。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宋瑞,号文山。江西吉安人。宋宝佑四年丙辰科状元,累仕至湖南提刑,迁知赣州。官至左丞相。《宋史》载曰:“文天祥收残兵奔循州……至元十五年三月,进屯丽江浦。”对此,文天祥记道:“戌寅三月,出惠州海丰县,驻于丽江浦”。十二月二十日午,文天祥在五坡岭被元军所执,后来,他在元大都监狱中回忆起在海丰的战斗经历,写了二百首《集杜诗》,其中有《卖鱼湾》、《幕客载酒舟中即席序别》记述他在长沙湾海面活动的诗篇,以及《驻惠境》、《海上》、《南海》、《哭母大祥》等多首集杜甫之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概,并在诗序中对其部队行动等史事有着较清楚的表述,可谓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抗元斗争史。
  南宋景炎三年三月(1279),文天祥奉其母屯丽江浦,遍遣间使访问车驾,欲凭山海之险屯粮招兵,积蓄力量寻机再起。因此在海丰西溪左岸军船澳(今陈厝陂)建造木船组成船队,驻扎在丽江浦的鹿境、蟹头港、三江口、辰州岛、长沙港等海面上。是年四月十五日,年仅10岁的宋端宗赵昰在溺水后因体质虚弱而病死,陆秀夫等再拥立端宗的7岁的弟弟赵昺即位为皇帝,年号祥兴朝廷迁至涯山。并派钦差特使到丽江浦加封文天祥为信国公。文天祥闻宋端宗溺水身亡,悲痛欲绝。有集杜诗《景炎宾天》云:“阴风西北来,青海天轩轾;白水暮东流,魂断苍梧帝。”并有序曰:“御舟离三山,惠州之甲子门驻焉。已而迁官富场。丁丑冬,虏舟来,移次仙澳。与战得利,寻望南去,止碙州。景炎宾天,盖戊寅四月望日也。呜呼痛哉!”《宋史》载文天祥所部行动云:“六月入船澳,益王(指帝昰)殂,卫王(指帝昺)继立,天祥上表自劾,乞入朝,不许”。文天祥在丽江浦共驻了九个月,长沙湾幽静秀丽的风光,给他留下深刻的记忆,这时所写的诗词,反映了他的思想情绪。例如《卖鱼湾》诗曰:“风起千湾浪,潮生万顷沙。春红堆蟹子,晚白结盐花。故国何时讯,扁舟到处家。狼山青两点,极目是天涯。”《海上》:“天边青鸟逝,海上白鸥驯。王济非痴叔,陶潜岂醉人。得官须报国,可隐即逃秦。身事盖棺定,挑灯看剑频”。期间有幕客告辞准备启程往湖南。他吟写《幕客载酒舟中即席序别》一诗以示惜别云:
  故人满江海,游子下潇湘。
  梦载月千里,意行云一方。
  橹声人语小,岸影客心长。
  总是浮萍迹,飞花莫近樯。
  《宋史》又载曰:“八月,加天祥少保信国公。军中疫且起,兵士死者数百人。天祥唯一子,与其母皆死”。对母亲的病逝,文天祥作《哭母大祥》诗曰:“何时太夫人,上天回哀眷。墓久狐兔邻,呜呼泪如霰”。祥兴元年(景炎三年)八月,文天祥奉帝诏率师潮阳进剿陈懿、刘兴叛军。途中有《南海》诗曰:
  朅来南海上,人死乱如麻。
  腥浪拍心碎,飙风吹鬓华。
  一山还一水,无国又无家。
  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
  并有《南海》二绝句曰:“开帆驾洪涛,血战乾坤赤。风雨闻号呼,流涕洒丹极”。“南海春天外,只应学水仙。自伤迟暮眼,为我一潸然。”均表现出他一贯慷慨激昂,苍凉悲壮的风格,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从此影响了汕尾市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志士。
  南宋进士赵必(王象),也是一位在城区留下足迹的著名诗人。赵必(王象)(12451294),字玉渊,号秋晓。东莞城栅口人。南宋咸淳元年(1265)与父亲崇同登进士,授从事郎,高要县簿尉兼四会县令,后升文林郎任南康县丞。元兵至粤时,他曾鼓励熊飞迎接南宋使者起兵抗元,并捐家资三干缗、米五百石以助军需。景炎元年(1276)夏,惠州太守文璧,也即是文天祥的弟弟,征召赵必(王象)为郡从事。刚刚一个月,赵必(王象)便以“父病告归”。景炎三年(1278)三月,文天祥以枢密使身份在惠州海丰县设督府,收集军队勤王。他专程奔赴丽江浦,谒见文天祥。慷慨陈词,陈述抗元大计。文天祥敬重其忠义,授他为朝散郎、惠州军事判官兼知录事,在帐下参谋军事。是年中秋,准备进军潮阳前夕,文天祥在丽江浦举办宴会招待诸幕僚,与赵必(王象)等帐下文士赏月唱和。众文士对着江面的天上一轮明月,浮想联翩,临波赋诗,以寄襟怀。其中文天祥口占《中秋赏月》一诗至今已失传,赵必(王象)《和文文山中秋赏月韵》载于《覆瓿集》曰:
  中秋有月更有酒,乐事赏心并二难。
  万里无尘銀世界,一清彻底玉溪山。
  素娥伴兔夜无寐,仙侣乘鸾晓未还。
  老子南楼动吟兴,风吹香句墮尘寰。
  此诗颔联“万里无尘银世界,一清彻底玉溪山”,体格清劲,勾勒出南宋滨海长沙湾的中秋景色,是最早吟咏“丽江月色”的诗篇。虽然文天祥的《中秋赏月韵》已失传。但载于其诗集中的《出海》亦可证“丽江月色”之美。诗曰:“一团荡漾水晶盘,四畔青天作护阑。著我扁舟了无碍,分明便作混沦看。水天一色玉空明,便似乘槎上太清。我爱东坡南海句,兹游奇绝冠平生”。宋亡后,元朝曾以赵必(王象)任过故官例,授他为将仕郎象州儒学教授。他辞不赴任,隐居于乡下,或东走甲子港,徘徊海岸,每望崖山则伏地大哭;又画文天祥像挂于厅中,朝夕泣拜。工词赋,著有《覆瓿集》四卷,流传至今。



  明初,汕尾本地诗人逐渐增多,有的还刊印了个人诗文集。明洪武八年(1375),海丰龙溪都乙卯科举人、江西南城知县卢功名,著有《郁林石诗文集》;是海陆丰最早刊刻行世的诗文集。至明永乐年间,随着广东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经济也日趋繁荣。“南园五子”的诗风,开始影响到汕尾诗坛。当时较活跃的诗人有彭举、梁安、吴高、林禄等。虽然明科举制度专以经术取士,轻视诗赋,也没有影响到他们的创作情绪。作品清秀隽永,笔力遒健,形象生动,气势雄直。他们上师谢灵运、刘克庄,下追“南园五子”。其中吴高等外地诗人也在城区从事过文化雅事和诗篇。
  梁安,广东高要县人。明洪武四年(1371)辛亥科进士。是首位作品刊于《海丰县志·艺文志》的诗人。其《御宴潭》云:“帝子西旋泊锦舟,浪花香暖酒香浮。神龙饮罢归天去,鱼鳖于今不敢游。”记述了宋端宗等以及后来文天祥率领宋军驻泊在丽江水面的情景。
  彭举,字京佐,海丰县石帆都奎湖人。明永乐十八年(1420)庚子科举人,广西桂林府训导。他的诗沉郁清雅、音韵铿锵。他有一首到丽江浦凭吊南宋故迹时写下之诗,同样追溯南宋小朝廷的一段南迁史:
  朱鼎航迁播岭南,君臣会此序朝参。
  笙歌间作鱼龙听,俎豆兼陈蛤蜊甘。
  逝水东流终不返,大星南殒更何堪。
  至今独有清秋月,夜夜寒光照碧潭。(《御宴潭》)
  吴高(~1451),字志高。归善县人。是海丰(含城区)八景的始创者。明宣德八年(1433)癸丑科进士,官至刑部主事员外郎、福建左参政。曾参与编纂《惠州府志》。好学能文,文章称誉一时,著有《第一江山亭记》;是惠州府知名诗人。平生“酷嗜林泉,四十岁致仕,幅巾杖履,徜徉山间水际,惠阳风物陶写殆尽”。明天顺六年(1462),他到海丰及今城区各地周游了一段时期,给海丰(含城区)八个景点进行分目定名并题咏。其中与汕尾城区有关的有《长沙夜雨》、《海门潮声》、《丽江月色》等景点。其诗境界宏阔,姿态横生,飘逸流畅;以多彩的笔调描绘了长沙湾各处的景色。如《丽江月色》:
  秋夜寒江彻底清,当年丞相出天兵。
  江流不尽银蟾影,照遍兴亡万古情。
  (本文节选,待续)  
参考文献:
  《海陆丰诗词史话》、《题汉光武诗作者是谁》、赖杉昌《一幅珍贵之画 三首隽永的诗》、何荣权《是梅是画还是诗》、《袁复口述记录》、《汕尾古今诗词选》、《汕尾坎白公园摩岩石刻诗》、《赖仲康诗词手稿》、《吕展如诗词手稿》、《余乐群手抄遗墨》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