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在海陆丰 侯 勇
在深汕高速公路惠东与汕尾交界处,“奔向海陆丰”几个红色的大字耸立在路边的山头上,苍劲而有力,醒目而豪迈,迎接着八方过往的客人。它是徐向前元帅写给英雄的海陆丰人民的。 1958年7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徐向前元帅撰写的一篇长文《奔向海陆丰》,后来收入全国中学语文统一教材,很多人因为这篇文章才了解到徐帅最初参加革命时的一段特殊经历。
会师海丰 1927年12月11日凌晨,沉睡的五羊城在枪声中开始了新的一天,广州苏维埃政府宣告正式成立。随后,部分起义军撤到广州城北的花县,将一千四百多人改编为红四师。经过民主推选,叶镛为师长,袁裕(国平)为党代表,唐澍为师党委书记,王侃如为政治部主任。全师下属三个团:十团、十一团、十二团。徐向前被推任为第十团党代表。 起义部队该往何处去?才20岁的叶镛师长提议,去粤北找朱德率领的红一师。 部队休整期间,花县的民团每天放冷枪骚扰,叶镛就派徐向前带领一个连,穷追猛打,治服了民团。两天之后,红军从花县出发,沿着去从化、龙门到紫金的山路行军,奔向粤东。路上,经民主商量后决定,徐向前有作战经验,提拔为师参谋长。 走了十多天,红四师来到了紫金县,这是罗浮山脉东侧的一个小县,县长邱国忠还是一名少将。徐向前正考虑攻打紫金城,侦察员汇报,从紫金派出来的侦探把我们当成从广州来的“援军”。徐向前马上决定,把侦探放回城去通报就说“援军”明早进城,请邱县长出城见面。结果,红四师不费一弹,智取紫金城。 1928年元旦后,红四师开抵海丰县。这里南临南海,北依莲花山,彭湃在此刚刚建立起了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彭湃曾是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委员之一,失败以后经香港又转向海陆丰,组织武装斗争。广州起义爆发时,他率领海陆丰革命武装正向广州进发,得到起义失败的消息后又返回海丰县。 海丰是徐向前征战过的地方,1925年春,他随黄埔军校东征,参加过海丰举行的三万多人欢迎大会,聆听过周恩来、彭湃发表的鼓舞人心的演说。徐向前没想到,三年之后他会领兵重返海丰,成为彭湃的部下和战友。红四师在彭湃的主持下改选了师党委,徐向前当选为师党委委员。 海丰的欢迎大会给徐向前留下了深刻印象,30年后,他依然感受着这份激情:“群众热情很高,到处红旗招展。各村庄的墙壁上写着:‘打倒土豪劣绅实行土地革命’的红字标语。群众听说我们是从广州下来的红军,热情万分,家家让房子,烧火做饭。虽然语言不通,但人们打着手势表示对红军的热爱。 “在海丰城里的红场上,举行了几万人的群众大会,欢迎红四师。苏维埃主席彭湃同志在会上讲了话。他只有二十多岁,身材不高,脸长而白,完全像一个文弱书生,身穿普通农民衣服,脚上着一双草鞋。海陆丰的农民都称他为‘彭菩萨’。他的声音洪亮清晰,充满了革命的热情和必胜的信心。当他讲到广州起义失败时,把手一挥说:‘这算不了什么,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畏困难,失败了再干,跌倒了爬起来,革命总有一天会成功的。’他那逻辑性很强,说服力很大,浅显易懂的讲话,句句打动听者的心坎,使人增加无限的勇气和信心。”
激进受挫 几天后,红二师的一部在董朗的率领下来到海丰。董朗是徐向前的黄埔同学,南昌起义时任团长,现在与海陆丰工农武装合编为红二师,董朗为师长。两军会合,东江特委书记彭湃决心“迅速扩大红区”,于是命令红二师向北部的紫金、五华发展,红四师向东部的普宁、惠宁发展。 新年刚过,红四师东进,当时彭湃发高烧,师党委书记唐澍在战斗中牺牲,师长叶镛生病、党代表袁裕身体不好,指挥行军作战的重任都压在徐向前一个人身上。而背后的广州派出了两个军的兵力,配合军舰控制沿海,三面围攻海丰,海丰失守。但彭湃依然决定红四师攻惠来。攻取之后又守不住,必须撤出转移到普宁县山区。 “敌人的围攻一天天紧迫,我们的处境一天天困难。”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中写道,“部队有耗无补,越打越少。红二师、四师各剩五、六百人,另外有个朝阳独立团几十人枪,就那么点力量。那时地方党不晓得建设和加强主力红军。地方主义、宗派思想比较严重。外来的红军是一摊,本乡本土的地方武装是一摊,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我军打一个少一个,没有补充来源。人牺牲后,枪就被拿到地方上去武装赤卫队。红军越打越少,越打越弱,地方武装当然也发展不起来。”在隐蔽、安静的山区环境里,徐向前深思过,四处攻城夺寨的结果,换来的是无法补充的伤亡,前景在哪里? 4月中旬,东江特委在大南山一个村庄召开了红二、四师领导出席的联席会议。特委的几位领导依旧是高谈“反攻”、“迎接革命高潮”。徐向前忍不住了,他说“反攻不是时机,我们最好打到粤赣边去。”有人反对说,向北民团多,打不过去。也有人慷慨陈词,要打回海丰,收复一切失去的县城。最后,彭湃结作出决定,“反攻”海丰城。 红四师攻进县城,却难以立足,不得不退出,转移进莲花山。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中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彭湃也有弱点,主观、急躁,有时‘左’一些。这同革命初期经验不足有很大关系。”
苦战莲花山 国民党军第十六师进山“追剿”,还出动飞机侦察、丢传单,劝红军下山投降。红四师的处境日益艰难,山外被敌人占领,出山的路都被封锁。部队只能在山里搭草棚宿营,很快粮食也断了,只得挖野菜充饥。 不久,彭湃和东江特委在脱险后到了普宁一带。接着,叶镛师长牺牲的不幸消息传来。徐向前被困在了莲花山,东藏西躲,死守山头,总不是办法。他就挑选队员组成一支精干的“特别队”,昼伏夜动,短促突击,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他在黄埔军校学的是正规战,如今却被敌人逼出了游击本领。他后来总说,东江是他学习游击战争的第一个学校。 当东江特委转来广东省委的决定,任命徐向前为红四师师长时,红四师已经从最初的近千人,在半年多的辗转战斗中减员一多半。这时候,毛泽东和朱德正率领红四军,转战在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这些,徐向前当时都不知道。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央在莫斯科举行了第六次代表大会,总结过去几年斗争的经验教训,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明确提出:当前是处在两个高潮之间,革命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大会制定了反帝、反封建、实行土地革命、建立人民政权的革命总纲领……这些,徐向前当时也不知道。 熬过炎热的夏季,冬季很快来临了。徐向前手下的干部、战士只剩下了二百多人。关键时刻,广东省委派来巡视员、省委常委陈郁。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中回忆,“陈郁同志感慨地说:‘省委的同志只知道你们处境艰难,想不到难到这个地步!’他传达了省委对形势的分析,认为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分批转移,保存力量乃是唯一出路。”于是,他们按照省委的决定,在地方党组织的安排下,分批转移出来。 到1928年底,坚守在莲花山的还有徐向前等二十多人。1929年1月,广东省委发出指令,徐向前等最后一批同志撤出莲花山,经惠州转移到九龙。3月,他到上海寻找党组织,遇到中央军委书记杨殷,得到了前去大别山的指示。几年后,徐向前成为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徐向前同志简介: 徐向前(1901-1990),原名徐象谦,字子敬,山西五台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等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