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122|回复: 0

[文学] 【品清湖第三期】在汕尾城区留下足迹的历代诗人(二)(民俗)(诗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17 16: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汕尾城区留下足迹的历代诗人(二)
叶良方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三月,倭寇2万多人从潮州入浸汕尾市城区沿海,所到之处掳掠居民财产。为保护沿海盐场的财政税收安全,驱逐倭寇出境,朝廷派大军驻守碣石卫城。这些镇守边关的将领不仅武艺高强、胸藏韬略,也通晓文学诗词,且造诣亦不同凡响。其中以俞大猷、侯继高、刘寿山、卢百炼、廖天佐等优秀诗人。他们不仅在沿海巨石上题刻不少铭文,而且在驻守卫所中所写的“海防边塞诗”,其思想性与艺术性有较高的水准。由于他们大多是在硝烟烽火中度过的统军将领,在长期的海防要塞生活中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切身的体会,抒发到作品中去就形成一种情绪高昂、意气豪迈的现实主义诗风。
  俞大猷(1504~1580),字志辅,号虚江。福建泉州人。著名的民族英雄、抗倭名将。一生坎坷,戎马生涯四十七年,率部转战于苏、浙、闽、粤之间,身经百战,战功显赫。俞大猷勤于写诗,自谓“欲写心中无限事,不论工拙不论多”。有诗文杂著《正气堂集》十六卷。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他被朝廷任命为广东总兵,并奉都御史吴桂芳之命,率6万大军到达碣石卫,驱逐入侵海丰沿海的倭寇。俞大猷阅兵誓师;和另一位民族英雄汤克宽一起屡败倭寇,俘斩2000多人。将肆虐于闽粤一带的倭寇歼灭于大德港。《舟师》一诗,更为时人所称颂。其中“倚剑东冥势独雄,扶桑今在指挥中。岛头云雾须臾尽,天外旌旗上下冲。队火光摇河汉影,歌声气压虬龙宫。夕阳景里归篷近,背水阵奇战士功。”全诗气势磅礴,充满豪情壮志。东冥,与东溟通假。指粤东之大海。从海丰相对方向来说,自捷胜海面起至潮汕海面就在其东面。故俞大猷称为东海。抒发的就是在汕尾等粤东海面上歼灭倭寇的豪情,全诗充满了抗倭胜利的喜悦心情,是一曲响遏云霄的歼倭凯歌。
  刘寿山(约1540~1610),名松,字寿山。明隆庆年间碣石卫怀远将军,是一位镇守惠潮海边防的将领。喜吟咏,善书法。其与夫人墓现在海丰县黄羌双圳村山麓。明万历元年初夏,刘松巡视海边防至捷胜城南郊,缓步登上石厝山瞭望大海,心涛起伏,忽发雅兴。遂命工匠在东南方黎明洞口石壁上镌刻对联:“石洞烟霞古,乾坤岁月长”。横额刻:“山海奇观”四字。书体为楷书,结构端正严谨,厚重大气。同时在“山海奇观”横额下面镌刻七律诗《游石山》,这是汕尾城区最早的摩崖石刻诗之一。全首石刻诗为草书阴刻,历经四百年岁月,被尘埃所遮蔽,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始被发现。此诗描写黎明洞周围的环境和景色,借以抒发其登山揽胜、指点江山之豪情。可看出运笔的苍劲流畅和行云流水般的神韵,显示刘寿山将军不仅是边防武将,也是一位具有深厚国学和书法功底的文化人。诗云:
石室云深古洞赊,乾坤今喜到天涯。
涛声彻夜偕歌吹,山色腾空结露霞。
人在壶中春浩荡,剑于阃外日光华。
停骖缓步高岗上,入望沧溟起浪花。
    廖天佐(16021680),号一窑天居士。捷胜所庠生。原籍海丰石帆都人。明天启五年,县城原海丰县衙门口竖立的《廉明德政碑记》,镌刻有他的题赞:“宦情之澹,性海元清,民隐无遗,天心独朗。半斑征异,全体格玄。斯文映彩,感兹德化,曷禁扬言。”遗稿有《迁移图说》。适处明清天步移易、血火交迸之际,与南明总兵刘锷一同隐居于捷胜城南郊黎明洞。清康熙初年迁界,刘锷泛海投郑成功。在黎明洞山上“棋盘石”西南侧石壁处,镌有一窑天居士廖天佐吟的题刻诗。有序曰:“时天启乙丑冬,蒙梁壮廷、朱斗臞、黄拙含见招,偕同蔡渭熊、朱潢渚、黄振鸣、钟心发酌此留题”云:
水尽山穷处,天空雪口时。
桴因观海泛,酒口傲游赍。
留石非供口,临题若寄思。
圣明余暇日,有截和毛诗。
  
  这是明天启五年(1625)廖天佐隐居此洞中所题的五律缺字诗。故意留下三个空白,后让人揣摩诗意,依次补上“霁、以、赏”三字。
  卢百炼(15921665),名锻,字学纯,海丰县碣石卫大塘人。他少年好学,熟读《春秋》,负经济才。进海丰县学庠生时,成绩名列前茅,三十五岁补廪。崇祯七年(1634),刘香勾结倭寇围攻碣石城。他与碣石士绅协力御敌,终使香寇五攻而不克。他是明清鼎革时期一位坚持民族气节的诗人。顺治五年(1648),他与举人出身的南明兵部主政林兴,动员捷胜志士11人参加抗清队伍,准备一起到西京扈驾。不想在青草渡头会面时,遭汉奸欺骗和出卖,被埋伏在那里的李魁龙、刘贞率领的清军包围,同行共12人全部殒命。事后伤心欲绝的卢百炼写下《哭主政林兴兄遇难》诗:“同期扈跸气云蒸,君落奸谋惨不胜;肝胆尽涂妖鳄窟,凄风怒处浪千层。”
  清初,随着政治军事局势的逐渐缓和,清廷采取了安抚人心的怀柔政策,使得一部分民族气节的诗人以遗老自居,不愿出仕朝廷,结社雅集,终日流连山水,吟咏抒怀。清初举人黄德燝、黄道圭父子、黄易和海丰知县姚德基的带动下,继承先贤的文学传统,形成一股吟写八景诗的热潮。他们的诗词大多托情于山水,寄寓逸兴。
  黄德燝(约16051685),字矞云,号贤仲、伊园先生。海丰县兴贤都人。明崇祯十二年已卯科第二名举人,天姿颖异,谙习典故,少时博览群书;喜吟咏,尤擅书隶草,遒劲俊逸。文行兼优,蜚声艺苑,世雅重之。为人宁静恬淡,不以私干当事。邑有利弊辄毅然自任,极力悉陈。作为明遗老之一,他终生不仕满清官职,以文公节操自励。但对乡邦文献和地理文脉又极其热心,身体力行,积极参与。清康熙二年,他在银瓶山制止一起不法之徒乱采锡矿破坏环境的行为。康熙六年至十一年(16671672),在知县阮士鹏及继任知县范逢春的主持下,他与林京元、彭上拔、蔡华衮等地方饱学人士,合力编辑清代第一册《海丰县志》(现失佚)。因此,他成为清初海陆丰最具影响力的学者型诗人,著有《伊园集》。其中与汕尾城区有关的八景诗有《长沙夜雨》、《海门潮声》等多篇。晚年构筑伊园别墅,读书谈道,乡人雅重之。其诗在宁静淡泊中,透露出对家园的赞颂。如:
江面初生一缕阴,霏霏尽作老龙吟。
飘来远屿归帆湿,惟向芦花伴宿禽。
——长沙夜雨  
极目沧溟浸远天;鼍音隐隐渡斜川。
移情我亦成连者,一奏和风涨紫烟。
——海门潮声  
  黄道圭(16311713),字子特,号韫庵。海丰县兴贤都寨仔埔人。顺治十四年丁酉科举人。黄德燝之子。康熙二十九年(1690)出任邱县知县。早年受其父亲的影响,喜题咏海丰八景诗。经常陪同其父漫游县内诸名胜古迹。所题咏《海门潮声》:“谁羡广陵八月涛,蛟宫蜃窟共滔滔。势将吞岸双龙斗,气欲排空万马逃。雷鼓轰时千亩雪,巨鲸吼处九天飕。振衣远岛移情者,方悟当年禹浪高”。写得气势澎湃,震撼人心。
  姚德基(16621722),字履东,号适轩。浙江湖州乌程县人。贡生。康熙二十二年(1683)至三十四年(1695)三月,出任海丰知县,修《海丰县志》,建树颇多。在任期间,与邑绅黄道珪举人等商议并筹资,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建成南湖和谢道山塔。清乾隆版《海丰县志·卷二·故迹》载:“康熙二十七年戊辰春,前令姚德基慨盛举之中辍,集绅士共商,遂捐资三百两,为建塔浚湖之费。随给价四十两,取回原湖地开湖。迄今湖水渊涵,塔峰耸翠,洵一邑大观。”他为海丰民生也做了好事,兵灾后收留流民,开荒种田。出令禁止当地溺女婴,得活者以千计。政务之余,雅好诗词。作有《长沙夜雨》曰:
不见流辉怅远天,平沙夜雨雨潺湲。
神山忽暗鲛人室,渔火微明疍子船。
别墅空蒙迷远树,清溪黯淡散轻烟。
暮云横起层岩外,一顾苍茫一惘然。
  洪晨孚(约16741745),字愚三、愚山,号存斋。首辟次子。早年就读海丰城东赤山寺,聪颖机智,才华过人。清康熙三十八年己卯科解元,康熙四十五年(1706)钦点三甲163名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充三朝国史纂修官,后改授户部清吏司主事。至今海丰多处寺庙均有其题撰的楹联佳作。《惠州府志》和《海丰县志》刊有其《重修龙津桥疏》、《重修龙津桥东畔石门小引》和《西湖书院记》等诗文。城区红草墟乌石莲,又名五叶莲,是汕尾城区的一处名胜。《海丰县志》“乌石莲”条下载:“邑南五十余里,高四百丈,有奇峰如朵莲插海,面前九洲环列,总汇众流,堪称一方形胜”。在其五座山峰的西北麓,有一处巨大的天然石壁,浮凸着一匹白色的骏马,天造地设,形象毕肖,当地人称为“石马”。洪辰孚有一首《题石马》的佳作,题咏这处天然名胜云:
石马因何镇九洲,神仙遗下几千秋。
狂风荡荡毛无素,细雨霏霏汗自流。
青草满山难入口,长鞭任打不回头。
牧童想是暮归去,天地为栏夜不休。
  虞赓起(约1785~1878),名信,号悦信,又号怀皇,海丰兴贤都(今县城泌涛园村)人,清嘉庆六年辛酉科岁贡。道光年间举人。拣选儒学训导。清光绪年间,年过90岁的虞举人游捷胜西山“得道庵”后,题下《得道庵八景诗》书写于得道庵山门内两侧。民国时期随着得道庵山门被毁而消失。至改革开放后,有田墘镇录得其诗稿,才重新书写于山门(个别诗律有错讹)。其中《胜地灵岩》将得道庵早晨的风光描绘的极具特色,让人过目难忘。诗曰:“窈窕深岩灵迹真,海边胜地动游人。朝光乍射玲珑窟,花影频添锦绣茵。古峒云霞封石乳,阴崖风雨落龙鳞。当年卓锡谁开社,从此祗林可问津。”以及《曲径通幽》云:“名山自辟洞中天,洞口云封不计年。一线苔痕明曲蹬,几层萝径绕深烟。林开绝壁僧堂出,路过寒溪呗响传。到此已无尘念在,支公何必更谈禅。”《壁涧流泉》“寻幽相约入桃源,径绕寒流锁寺门。琴筑细传空谷响,龙蛇倒影一溪痕。层层碧漱仙人齿,点点珠霏玉女盆。试取松萝烹活水,梅花犹胜和霜吞”。《莲池印月》“林端风静露华凝,十丈莲池夜气清。看去波光涵菡萏,印来蟾影最分明。诸天色相冯空拟,一点心源彻底呈。水月象中能妙悟,不妨禅里说书生”等八景诗。
  光绪年间,碣石镇水师中营游击吴祥光,常到捷胜所城巡视粤东海防情况,应住持遇缘法师之邀,撰题“得道庵”山门横额以及“得解脱时山海小,道元妙处地天空” 寺门联。此外,“点头”岩壁,尚有林襄侯题书的“经从古佛撰,妙法石能转。这里探禅机,恍然头一点”石刻诗,以及比丘根慧“挂锡西山乐有余,到头名利总空虚。山僧自愧根底浅,六贼纠缠费扫除”等石刻诗,也是捷胜当地文人留下的文化足迹。翁天祜,号应侯。汕尾城区东社人。是汕尾港惟一的文进士。他于清光绪五年(1879)已卯科中举,至光绪十二年(1886)中丙戌科进士,被授任福建省建宁府浦城知县,后调泉州府同安知县,官至福建省补用知府。清末,汕尾港“美成”酒楼开张,酒楼老板为提高知名度招徕顾客,特地请文人为酒楼拟出“美酒留春邀客醉”的上联(出句),贴告示重赏征求下联(对句)。一时应征者颇众。时退休在家的翁天祜进士,以“成汤消夏为君昏”博得酒楼老板的赞赏。翁进士的对句巧妙地嵌入酒楼名“美成”,并以“成汤”的历史典故,语意双关,全联浑然一体,对仗工整,词意贴切得体深为众人佩服。成汤,既指煮成菜肉之汤,又兼指商朝开国之君的“成汤”。以此使“为君昏”合情合理,与出句“邀客醉”对得天衣无缝,实属佳作。此外,他还有一首用方言押韵的五言诗:“骑牛踏浪花,惊动老人家。牛背吹玉笛,五六工上尺”,亦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作。(连载待续)
参考文献:
  《海陆丰诗词史话》、《题汉光武诗作者是谁》、赖杉昌《一幅珍贵之画 三首隽永的诗》、何荣权《是梅是画还是诗?》、《袁复口述记录》、《汕尾古今诗词选》、《汕尾坎白公园摩岩石刻诗》、《赖仲康诗词手稿》、《吕展如诗词手稿》、《余乐群手抄遗墨》等。


楼主热帖
[文化天地] 墨彩飞扬 月满书香红草
[城区文艺品清湖] 【品清湖第五期】赤胆仁心
[文化天地] 【品清湖第五期】战疫歌
[文化天地] 【品清湖第五期】等我回家
[文化天地] 【品清湖第五期】李贵雄(篆刻)
[文化天地] 【品清湖第五期】宅 家(外一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