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
查看: 15828|回复: 0

[保健] 北京:力争“十四五”末 医养结合覆盖率达到10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6 20: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日,市政协常委会听取《“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若干问题的综合建议》,市政协委员就“十四五”规划编制提出9方面建议。

今年6月至11月市政协相关专委会牵头分成八个专题调研组,聚焦“四个中心”建设、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等领域开展专题调研,就“十四五”规划编制提出9方面建议。

■政治中心建设方面

建议应为中央政务活动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强化核心区政务服务保障功能,研究制定核心区人口差异化调控政策。坚持老城更新与提升城市品质、改善民生相结合,促进政务功能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应研究制定重点文物、历史建筑腾退保护的法律法规,统筹做好文物保护、腾退开放和综合利用工作,从保护个体历史要素转向整体历史风貌营造,建立完整的老城空间文化生态结构。

■文化中心建设方面

建议应增强全国文化中心凝聚力,大力推动中轴线申遗,打破行政区划分割统筹推进三条文化带建设发展。加快推动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争取国家层面支持,在京建设国家长城博物馆和大运河博物馆。应打破按行政级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场地模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地域全覆盖。

■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方面

建议应提高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水平,规划建设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和雁栖湖国际会都扩容,统筹首都核心区政务活动场所、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雁栖湖国际会都以及“三山五园”等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提升国家主体外交、重大国事活动和国际交往的服务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强长城周边、通州大运河、世园会会址、宛平城的规划与建设,丰富首都国际交往的承载地。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

建议应探索建立科技创新资源统筹机制,构建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牵引的创新资源统筹新机制,形成国家科技创新系统合力。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推进“卡脖子”领域技术攻关,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完善“三城一区”协调联动发展体制机制,在“三城一区”保留适当规模的制造业用地,保障“硬科技”项目用地需求,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

建议应研究制定更加精准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实施方案,加快推动中心城区部分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向城市副中心、城南地区、远郊区和雄安新区疏解。深化重点领域协同,建设更加畅通的综合交通系统,促进京津冀三地轨道交通、机场群和港口群资源有机融合,着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交通网,形成内联外通、世界一流的大物流网络。

■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

建议应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适度提高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在首都经济中的比重,力争在“十四五”时期将北京的第二产业比重提高到20%以上,其中制造业比重达到15%左右,第三产业比重设定在不低于75%。加快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力争在“高精尖”产业领域新培育两至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10个左右百亿级企业。

■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方面

建议应建立健全城市规划实施和城市体检评估机制,严格落实“双控”“三线”要求,促进人口与城市协调发展,建立分区域人口调控政策,优化人口空间结构。加快推动“城市大脑”建设,搭建城市大数据智慧管理平台,拓宽城市运行管理决策的公众参与渠道,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智慧城市。

■改善和增进民生福祉方面

建议应建立完善高质量养老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研究制定部分一二级医院、养老机构积极向医养康养联合体机构转型的鼓励和引导政策,为本市完全或部分丧失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提供普及化、阶梯式基本保障,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医养结合覆盖率达到100%。

■深化改革开放方面

建议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争取国家层面支持,在全市范围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率先建立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和宅基地有偿流转制度。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人才高地。

来源:北京晚报


楼主热帖
[看大杂烩] 论拍照角度的重要性,原来美女的照片都是这样
[看大杂烩] 大家以后小心了,千万别坐在门口了
[休闲生活] 盯上肠道的“减肥”险招
[休闲生活] 让健康成为新时代家风
[热点资讯] 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发布 探望权
[热点资讯] 五大平台及相关主播向消保部门提交整改报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