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国家现在的惠民政策越来越多,而人民对于政府的戾气却越来越重?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反而对于社会、国家、他人的不信任程度越来越高?不同阶层之间撕裂的程度越来越明显(医患恶化关系、学生及家长与教师的关系、媒体与社会的关系等等)。
然而,我们为什么对于进步的成就熟视无睹,对于不足的地方却无限放大?对于得到的东西视为理所应当,对于失去的东西气愤不已?医生不关心病人在求医过程中的彷徨与战战兢兢、对于病情的恐惧与经济上的拮据无助,病人也从不关心医生在审视病人中没日没夜的辛勤付出。所有的就医行为衍生成了一场货币的交易,当这场交易失败时,患者利益受损,因为双方的不理解以及矛盾的计划,于是患者就开始提刀来杀医生的头。
30多年以前,我国大多数农民的生活极其困难,食不果腹,经济拮据,居无定所,病无报销,老无所养,农业税要自己交,义务教育费用昂贵等等;而如今,大部分农村的房子盖得越来越漂亮,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设施越来越好,衣食无忧,不交农业税,而且还有种粮补贴、鳏寡孤独皆有所养,义务教育的补贴也越来越高,人们一个月的务工收入抵得上以前一年的收成甚至更高,生活水准大大提高,不一而足。 然而,人民对于公权力的评价却越来越低了。这本应该是中国几千年来生活水准最高的时刻(诗经里的小康社会怕也未必如此),然而,人民的幸福程度却大大下降了。
人民甚至是政府也想当然的认为,未来的生活一定会美好于当下的世界,社会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破除了曾经人们生活中的种种流弊,但也迅速地让人们对于既有的东西习以为常、甚至表现的麻木不仁。
所以,仅仅试图用经济的繁荣来替代群众的幸福感、来稳定民心,说大一点,来稳定基层根基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不论是穷人还是富人,总是会迅速地对当下的幸福生活失去敏感性,同时无限放大当下的“流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