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63758|回复: 1

[议政] 我市借调干部的利与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5 18:38:26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流山 于 2021-1-6 10:21 编辑

汕尾总是有一些干部,从这个单位被借调到另一个单位,特别是不少教师,被借调到组织部、人事局、教育局、创文办等单位。也许教师能说会写也比较听话吧,一些单位比较喜欢借调教师过去。那么,借调干部好不好呢?一言以蔽之:有利也有弊。

妇女.png



从理性角度看,对借调这一现象,我们虽不完全否定,但作为借用单位,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只顾自身工作推进,也要充分考虑基层单位的难处。



村民选举1.png



如果因为工作原因,确实需要选派基层干部来帮忙,本身可以理解,但为了消除被借调人员的身份尴尬,应当满足两种情形。一是要提前商定好借用时间,集中攻坚期满返回,让被借人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二是经过短期借调之后,对表现优秀人员要采取留编的办法,解决“借”而不“调”的后顾之忧。


劳模3.png



毕竟,被借调的基层干部多是相对年轻、有闯劲、有潜力的,他们希望用自身的努力换得组织认可,而借调经历无疑是一种更好的学习和锻炼。然而,若长时间处于借调状态,编制得不到解决,最大的弊端就是容易造成责任和利益不对等。作为借调人员,往往工作很迈力,敢于拼搏,愿意吃苦,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实得利益却大打折扣。所谓实得利益并非经济报酬,主要是指能够激发年轻干部持续成长进步的价值认可。



文明5.png



以评优评先为例,一般情况下,被借调干部由于工作暂时与原单位脱钩,很难在原单位评上优秀或先进,而被借调单位更不符合评选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对借调干部后期工作带来消极影响。应该说,在新增任务和突发性任务逐渐增多的情况下,单位临时统筹借调人员,集中力量办大事,或许最能解决燃眉之急,但也不能过于泛滥。有事就借调,容易产生特权思维。


文明6.png



当借调过于普遍、过于频繁,也就难以避免其随意性,导致某些单位一旦遇到急难险重的阶段性任务,第一时间便会向所管辖的基层“借”人;而基层尽管有意见,却碍于情面,或要争取上级考核加分,不能明面上表示反对,助长了借调的随意性。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如若对借调行为不加约束,对借调程序把控不严,对借调人员能力素质不加甄别,则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托关系、走后门、拼背景,肯定会给选人用人、公平公正带来舆论风险。


暖蜂3.png



诚然,借调作为一种比较灵活的用人方式,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完成一些相对特殊的阶段性目标工作,确实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但若“尺度”放得过开,又势必会给基层工作形成制约。


暖蜂2.png



为此,作为上级单位,自己能干的事最好自己干,尽量避免随意向基层“借”用人员,若情非得已,也必需要有严格的流程把关,在把好“度”的基础上,谨慎用好借调基层干部这把“双刃剑”。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汕尾处处有雷锋,汕中更吹立德树人风 ——汕
[三唯论点] 弟弟的葬礼
[三唯论点] 黄旭华院士,汕尾人,一路走好
[三唯论点] 感恩母校
[三唯论点] 深汕合作必须走合并之路
[三唯论点] 大家汕尾人,流感非小可,中招有风险

发表于 2021-1-6 12: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的确是这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