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304|回复: 0

[财经] 保险业2020成绩单:投资大赚 产险折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1 23: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保险业“期末考”成绩单终于揭晓。1月31日,北京商报记者获得的一份行业交流数据显示,受益于投资收益大涨四成的拉动,2020年保险业净利润超3000亿元,仅同比微降约3%。不过,产寿险方面则显示出“两重天”的景象,转盈为亏的产险业务大拖后腿,净利润降幅超108%,产险公司承保利润更是跌破51倍;而人身险板块则不温不火,疫情重压下净利润依然微增4.64%,同时渠道分化态势明显。

  净利润降幅收窄

  疫情阴霾下,国内保险业“抗压”韧性显现。相较于2020年上半年下滑8.8%,2020年全年保险业净利润负增长收窄至3.36%,整体净利润实现3013.38亿元。

  其中,保险资金更是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数据显示,2020年投资收益达9570.94亿元,同比增长40.81%,增速引人瞩目,成为保险业重要的向上驱动力。

  在诸多保险资金运用途径中,收益率前三依次为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和长期股权投资,其投资收益分别为1234.8亿元、1866.45亿元和1416.89亿元,投资收益率分别为12.19%、10.87%和6.72%;而2020年金融衍生工具投资收益为-11.6亿元,投资收益率为-308.42%,是诸多险资投资途径中唯一收益与投资收益率皆为负的途径。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2020年险资投资的布局和偏好,依然体现出保险业“求长求稳”的投资倾向。其中,债券依然是最受险资青睐的头号功臣,其7.93万亿元资金运用余额“独占鳌头”,占险资投资整体的36.59%。贷款及银行存款占比位列其后,二者资金运用余额分别为3.15万亿元和2.6万亿元,占比依次为14.52%和11.98%。

  对此,川财证券所长陈雳介绍称,保险资金运用的基本原则就是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而债券具有期限结构丰富、收益稳定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始终是保险资金运用的主要渠道,在保险资金的投资组合中占据主体地位。保险资金债券投资规模巨大,高效规范的债券市场可对保险资金运用提供良好支撑。

  陈雳还指出,和权益类资产相比,贷款和银行存款的风险较低,符合险资运用的基本原则,所以相应占比也较高。

  另外,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其他投资”项资金运用余额较年初增长率为30.75%,仅次于国债55.14%的增长率。对此,陈雳分析称,其他投资产品一般期限较长,3-5年甚至更长的久期,投资能够带来长期大额回报的战略性资产,体现保险资金的长期性优势,与保险资金长久期投资的需求不相一致。

  保险资金大赚离不开监管部门对险资投资的规范及鼓励。2020年7月17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提出设置差异化权益类资产投资监管比例,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及风险状况等指标,明确八档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最高可占上季末总资产的45%。

  产险承保利润暴跌51倍

  投资端捷报频传,负债端增速也继续保持正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达4.53万亿元,同比增长率为6.13%。其中,产险业务原保费收入1.19万亿元,同比增长2.4%;净利润却由盈转亏“大跳水”,2020年亏损51.52亿元,同比大降108.31%。其中,产险公司承保利润甚至下滑51倍,惨遭“滑铁卢”。有业内人士认为,2020年产险公司承保利润折戟的最大原因是车险业务承保利润下滑,以及信保业务亏损程度进一步加大。

  具体而言,产险公司承保利润-108.44亿元,同比减少110.59亿元,下降5137.29%,承保利润率-0.9%。数据显示,2020年产险板块的意外险、健康险业务承保利润分别为-1.58亿元和-38.45亿元,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加7.65亿元和1.57亿元,亏损缺口缩小,却依然难遏产险净利润整体颓势。

  而在产险业务承保利润中“挑大梁”的机动车辆保险业务,在2020年承保利润为79.57亿元,同比下滑23.2%。对于车险盈利的缩水,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分析,车险盈利减少是符合预期的,因为车险综合改革后费率总体上有较大幅度的下调,必然导致整个行业利润空间收窄。

  除车险业务外,产险业务诸多险种承保利润亦下滑乃至转盈为亏。其中,企财险承保利润从2019年的9.93亿元降至-6.62亿元,降幅达166.67%。李文中分析称,这可能与2020年灾害事故比较严重,特别是夏季南方持续暴雨引发罕见洪水,给一些企业造成了不小损失有关。

  部分在2019年亏损的险种,在2020年亏损缺口进一步扩大,比如工程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其中,信用保险、保证保险承保利润“大跳水”,分别同比下降41.94%和430.07%。

  对此,李文中指出,信用风险本身具有隐蔽性,过去承保的一些低质业务,特别是一些融资性信保业务的风险正在快速释放。另外,2020年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导致一些债务人资金链出现问题,进而形成信用风险的传递与扩散。

  人身险渠道分化

  人身险则不温不火,2020年净利润为2541.8亿元,同比增长4.64%;原保险保费收入3.33万亿元,同比增长7.53%。不过,从渠道保费收入的角度来看,2020人身险市场依然体现了明显的渠道分化特征。

  在2020年,个人代理依然为人身险最主要业务渠道,原保费收入1.8万亿元,同比增长4.27%,占人身险保费的56.72%。不过,该占比较2019年同期降低了1.43个百分点。而人身险另一主要渠道银邮代理业务的原保费收入,在2020年同比大增12.61%,达到了1.01万亿元,占比31.91%,同比增长1.62个百分点。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朱俊生认为,作为人身险份额最大的两条主要保费收入渠道,个人代理与银邮代理渠道一般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一方面,疫情阻碍了个人代理面对面的交流和拜访,导致了个险业务增速被抑制甚至占比下降;而另一方面,银保渠道的高数字化程度等优势逐渐凸显,受疫情影响较小,也更受目前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各险企关注。

  对于个人代理渠道的下降,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也指出,个人代理模式的激励效果强,很有生命力,创造的综合价值也越来越大,所以即使疫情影响了人们面对面交流,其占比也仅下降了1.43个百分点。

  对于银保渠道的增长,朱俊生则分析:“过去20多年,虽然银保渠道规模较大且带来许多现金流,但是未创造出足够的业务价值。不过,新的背景之下,保险行业也在重新审视银保渠道的价值,因为银行拥有大量的优质客户,信誉较好、网点较多。”

  除了人身险的两条主要渠道外,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专业代理渠道业务保费增速一骑绝尘,达39.75%;保险经纪渠道亦仅屈居专业代理渠道之下,增速达15.11%。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锁凌燕认为,这两个渠道保费收入增长迅速的原因,一方面是本身的低基数、低占比;另一方面,也可能与2020年疫情之下,互联网保险平台迅速发展,以专业代理或保险经纪的身份活跃并售卖人身险,支撑了渠道的增长。

  朱俊生则分析称,保险业存在大量的中小主体,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个险团队,除了依靠银保渠道以外,很多公司开始探索跟专业的保险经纪、保险代理公司进行合作,促进中小主体产销分离。

  “一个发达的保险市场,通常也会伴随发达的保险中介。这目前在中国尚未成为现实,但是其趋势亦有显现,即专业保险代理和专业保险经纪成长速度较快,未来的发展空间也会相对较大。”对此趋势,朱俊生如是评价和预测,并表示未来与第三方专业中介合作,可能尤其会成为中小保险主体渠道布局的重要发展方向,这样它们就能走差异化、特色化、轻资产的道路。

来源:北京商报


楼主热帖
[看大杂烩] 这种单眼皮双眼皮能切换到的叫贼眼皮!别问我
[看大杂烩] 求此刻女车主的心里阴影!没准还偷着乐呢,哈
[看大杂烩] 看到他这样,我好像发现了什么秘密
[休闲生活] “黄牛”代抢 诈骗频发 宫颈癌疫苗市场乱象丛
[休闲生活] 适老化服务让银行更有温度
[休闲生活] 国家卫健委:12月30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