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记者 赖琳琳 2月25日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国家税务总局汕尾市税务局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近日,汕尾日报记者来到该局帮扶的陆丰市西南镇溪口村,目睹这个曾经贫困落后的小村的沧桑巨变。 走在溪口村的村道上,很难想象,眼前这个美丽干净的村庄,从前竟会跟“贫穷”“落后”等字眼挂上钩。从精准扶贫省定贫困村到被推荐参评“广东省文明村”,陆丰市西南镇溪口村,在短短数年内,悄然发生着奇迹般的变化。 溪口村位于陆丰市西北部,螺河岸边,人多地少且地势低洼,自然条件较差,长期贫困落后。 自2016年国家税务总局汕尾市税务局(以下简称市税务局)帮扶溪口村以来,通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紧密依靠西南镇党委政府和溪口村两委,全力推进溪口村扶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据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龙成东介绍,近年来,市税务局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始终以党建为引领,建强帮扶贫困村的党组织,进一步增强基层堡垒的战斗力。先后为对口帮扶的7个贫困村多方筹集600多万元,重点在种植业、养殖业和新能源三个方面发力,做好产业扶贫的大文章,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提前实现村村人人双脱贫,并主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村容村貌、厕所革命、村小学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为汕尾革命老区的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贡献税务力量。 市税务局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汕尾市脱贫攻坚优秀派出单位”;驻村扶贫工作队被评为“广东省2016-2018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并被推荐为“广东省2019-2020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驻村第一书记也获得“广东省2016-2018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个人”, 并被推荐为“广东省2019-2020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个人”,还获得“汕尾市‘优秀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汕尾陆丰两级“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党建铸魂凝心聚力 “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市税务局驻溪口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长余伟彬说道。紧紧围绕“党建促扶贫”,扶贫工作队指导协助溪口村党总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层融合、相互促进,通过建强基层党建“作战部”,力促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工作方法。同时,还投入资金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硬件水平,建成溪口村党群服务中心,健全配齐综合文化中心各项设备,建立党员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驿站,打造溪口村党建文化广场,完成 “三中心、二广场、一驿站”的标准化规范化党建阵地。 在党建引领下,溪口村的党员们也作起了表率作用,主动配合帮助扶贫工作队。余伟彬回忆,在修建白云村与溪口村互通道路时,由于涉及到农田问题,道路工程一度陷入僵局。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关键时刻,溪口村党员带头做示范作用,率先解决自家农田问题。有了党员带头,村民们也主动配合,农田问题得到解决,道路很快就打通。交通方便了,两地村民联系更加紧密,彼此更加亲密。余伟彬认为,通过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让群众亲身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从心底里意识到扶贫工作队是真正为人民办事,才能让群众信任扶贫工作队,愿意配合相关工作,一起推动村发展更好。 西南镇党委书记刘思坤高度评价扶贫工作队是“凝心聚力、久久为功”,尤其突出党建示范引领,迅速切实扭转了溪口村以前基层党组织被动的落后局面,整体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他认为,市税务局到溪口村开展帮扶工作以来,主动与西南镇党委政府紧密联合,极力将溪口村打造成为西南镇示范村,为西南镇全面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起到很好的带动示范作用。 产村相融促进增收 产业是发展的基础,是脱贫的重要依托,更是长期稳定脱贫的保证。 作为税务部门,扶贫工作队充分发挥部门职能,积极为进村投资企业和外出乡贤送上税收政策“点对点”辅导和税收优惠政策“大礼包”,并利用溪口村闲置耕地,充分盘活土地资源,以“农户+公司+合作社”形式发展特色产业,既帮助解决就业,又增加村民收入。此外,还按“保底收益+分红”的分配方式投资陆丰市润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产业,推进溪口村农业主导产业项目的发展,并吸纳贫困户加入种养专业合作社,让贫困户有效、持续、稳定地产生收益。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投入少、发展快、效益高、风险小,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为此,扶贫工作队同样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形式建设乳鸽养殖基地,饲养乳鸽6万只。 考虑到溪口村地处山区、太阳辐射量足,扶贫工作队立足“一村一品”项目,大力推进光伏扶贫建设,与南方电网签订电力产销协议,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8万元,增加有劳动力贫困户年分红超过2000元。 经过一系列扶贫建设,溪口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8013.74元增加到2020年23874.76元,年均增长24.4%。对于产业扶贫取得的成效,刘思坤认为扶贫工作队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产村相融的模式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一村一品”,夯实产业基础,筑牢长效产业机制,实现村集体与村民收入“双丰收”,为溪口村今后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育扶贫奠基未来 扶贫先扶智。溪口小学原先校园环境脏乱差,地面是泥土地,排水设施也没有,一下雨校园空地就积水,师生上课总是要淌水而过。不仅教育设施落后,学校甚至连卫生间也没有,师生只能到校外如厕,非常不便。 了解情况后,扶贫工作队相继投入资金改善学校基础设施,修缮了外墙,铺设了水泥地板,修建了下水道引流,让师生雨天里也能安心上课;还修建了卫生间,捐献了课桌椅和办公桌等,捐赠了书籍、电脑等学习用具,修建了阅览室和图书室,改善了校园生活和办公环境;对操场也进行了升级改造,崭新的塑胶跑道让孩子们安心进行体育课外运动。在营造良好教育生活环境之余,还设立溪口小学“优秀师生奖励助学基金”,培养、鼓励优秀学生和教师。此外,还引导学校定期举办志愿活动,带动村民、乡贤共同关注当地教育发展,共创未来。 溪口小学办学环境的改善,不仅让当地学生收益,也吸引了不少周边地区的学生。溪口小学校长李目火介绍说,自从办学环境变好,不仅本地村民愿意送孩子来上学,连周边地区的家长也愿意让孩子过来,学校学生人数从原来的98人到现在的157人,数量几乎翻了一倍。学校整体成绩也比以前进步不少,在镇排名靠前,还拿了不少奖项。 一户一策精准帮扶 脱贫攻坚,关键在于精准。 开展全面摸底工作后,扶贫工作队以一户一策的方式,实施差异化精准帮扶和政策兜底保障,并拓宽帮扶渠道,建立救助基金和乡村救急救难基金,同时完善社会兜底保障,落实“三保障”政策。此外,还为贫困户设置扶贫公益岗位,组织有劳动力贫困人员参加技能培训班等,并协助当地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推动精准扶贫真正由“输血”变“造血”。 溪口村有一户贫困家庭,家里不仅有五保户,弱劳动能力者,还有精神障碍人士,就连几岁大的孩子都有先天性心脏病。“输血”只能帮一时,无法解决长远问题。为此,扶贫工作队通过走访了解,在实行兜底政策,初步解决温饱问题的同时,帮助该家庭搭建了牛棚,帮助其养牛,现在养牛的年收入都能有两三万元,实现了自行“造血”功能,此外,还帮助这一家进行了危房修缮,让他们得以安居,日子也越过越有信心。 作为受益对象,村民李新龙感慨万千。早前他住在几平方米简陋的地方,日子过得艰难。扶贫工作队驻村后,不仅帮他盖了新房,还帮他重拾信心。现在他养了一大批鸡,种了一小块田地,家里既有沙发又有电视机,客厅厨房洗手间一应俱全,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他激动地说道:“感谢政府和扶贫办对我一直的鼓励和帮助,谢谢扶贫工作队。” 信息化村庄“云守护” 为推进村管理工作,更好地了解村的实际变化,扶贫工作队以信息化管理为基础,率先建立了大数据信息平台,这在整个西南镇都是少见的。通过直观的数据图和表格,清晰地反映村里实时的数据变化,村内情况一目了然,对于查找、筛选、分析数据工作更加便利,进一步提升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同时也减少了纸张的浪费,推动了绿色办公。 此外,还启用了“云监控”系统进行乡村平安建设,让“云守护”造福溪口,守护一方平安。现溪口村有24处监控点,有35支摄像枪(球),安防范围覆盖溪口村各安防重点区域,通过手机实时监控,实现不同管辖地区的远程监控和集中管理,降低管理成本,同时,对各种突发事件能采取快速、有效的反应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各类损失,保障村民人身和财产安全。 余伟彬介绍,通过线上“云守护”线下网格化管理,现在溪口村的治安环境大大改善,原先村民们晒稻谷时每日都要搬回家中,以防偷盗。现在晒稻谷时都不用搬动了,晒上几天都不用担心偷盗问题。治安环境安全了,村民们也更加放心,幸福感也就增强了。 延续责任担当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经过一系列的帮扶工作,如今溪口村人居环境好了,村民们都愿意回乡生活。扶贫工作队为溪口村做的一切,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听说扶贫队员要撤离,村民们万分不舍,甚至写了请愿书希望他们留下。看到那盖满手指印的信,余伟彬颇为感动,他说:“那手指印是沉甸甸的,是非常神圣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想干,这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他希望下来能够通过巩固成效,以“带不走的工作队”理念延续工作队的务实作风。“希望我们撤离之后,村里能发展得更好,这是我们的心愿和目标”,他说。 溪口村委书记李色开感慨扶贫工作队不怕苦不怕累,为溪口村的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让村委干部深受影响。“今后,我们新的两委班子有信心有决心发扬工作队的精神,”他说道,“我们对村里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