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戏曲学院4月18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人才培养、艺术交流的深度合作,采取“协同合作,协同培育”新思路,以“学院+基地”新模式合办中国戏曲学院首个全日制潮剧本科班,助推潮剧事业繁荣发展。该本科班计划2021年招生24名,其中表演专业20名、潮剧器乐专业4名。
根据协议,汕头市政府与中国戏曲学院战略合作内容包括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建立潮剧艺术创新实践机制、实施潮剧传承发展“壮根繁花”工程以及建立教师、名家名师“双向交流”机制等。
中国戏曲学院将与广东潮剧院、汕头文化艺术学校探索“学院+基地”教学模式,搭建戏曲人才培养、传承创新、创作实践合作平台,提升汕头传统戏曲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扩大潮剧在全国的影响力。
白字戏艺人尊奉田元帅为戏神,与福建南部的梨园戏、老白字戏以及正音戏(今正字戏)、潮音戏(今潮剧)等相同。白字戏的开台例戏《净棚》、《八仙拜寿》、《仙姬送子》、《跳加冠》等仍用"正音"演出;白字戏有"罗哩畦"调及拉腔,正字《金钗记》、潮调《荔镜记》等古本亦有,这也是出自南曲。因此,白字戏与潮剧是同源异流,均来自南戏。
白字戏是用海丰、陆丰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元末明初从闽南流入海陆丰等粤东地区,后来吸纳竹马、钱鼓、渔歌和潮剧音乐等民间艺术,改用当地方言演唱,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起初白字戏和潮剧都称白字戏,白字戏名为"海陆丰白字",又称"南下白字";潮剧名为"潮州白字",又称"顶头白字",后来白字戏一名用来专指海陆丰白字。白字戏唱腔结构以曲牌联套体为主音乐优美,有联曲、滚唱、一唱众和等形式与特点。
那么,作为与潮剧同源异流白字戏呢?我们是不是也要进行类似的发展呢?白字戏是不是应该设立大专和本科班呢?因为,2006年5月20日,白字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汕头的做法值得我们汕尾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