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丰党组织的恢复及领导抗日救亡运动
1934年9月,以公平华(照楼)水(龙仔)(坪)塘为据点,领导地下党的负责人宋华明、刘茂等牺牲,海陆丰党组织同上级失去联系。1935年农历正月,海城和公平的党员蓝训材、钟娘永在海城南门湖畔蓝氏书房邀请6位党员秘密开会,决定在公平地区联络党员活动。1936年西安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第二年,中日战争爆发,蓝训材和陆丰党员刘腾光与中共南委接上组织关系后,成立海陆丰支部,蓝训材任书记。同年12月,在广州做兵运工作的党员郑重回汕尾,经过考察,吸收翁域等入党,成立以翁域为书记的党支部。在此期间,王文魁在青坑、可塘培养了一批积极分子。三者各自进行抗日救亡宣传,但彼此间没有发生组织关系。1938秋间,中共广东省委派郑重来海陆丰整理统一党的组织,当年冬,在汕尾郑重家的别墅“沁园”举行海陆丰党代会,成立中共海陆丰工委。1939年3月工委扩大为中共海陆丰中心县委,都是郑重为书记。
工委和中心县委相继统一领导海陆丰的抗日救亡工作。在海丰,主要是执行党中央统一战线政策,团结各阶层群众和爱国人士,掀起抗日救亡热潮,大体是:
团结广大青年,成立海丰青年抗敌同志会,发挥青年的先锋作用
1937年10月,第四战区随军工作团两位团员路过海丰,他俩见这里没有抗日救亡的气氛,到国民党县部建议要发动群众,送了一份《青年抗日同志会章程》希望他们发动青年,国民党当局已搞了一个海丰民众御侮救亡会的官僚团体做幌子,对随军工作团团员的建议置之不理。这事被海城青年黄锦家知道,设法把章程弄出来,通知翁域和王文魁商量,决定发起成立青年抗日同志会,筹备了机构,向国民党县党部申请备案,但当局认为我国没有对日宣战,不能用抗日,改为抗敌,经过一番周折才得成立。此时,中共海陆丰工委已成立,便通过党员领导青抗会,不上一年,会员发展至近5000人。除一区成立称青抗队外,其他五个区(公平、梅鮜赤、田捷遮、汕尾、青可)都成立分会,同时县还成立教师抗敌同志会,汕尾成立妇女抗敌同志会,六区成立农民抗敌同志会。
协调香港、南洋各个回乡服务团的工作
抗战爆发后,旅港海陆丰同胞组织海陆丰旅港回乡服务团回来。接着,主要由南洋侨胞组织的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第二分团也来海丰,东江回乡服务团吉隆坡队和以香港青年为主体的东江流动歌剧团相继到来,除吉隆坡队因是外地籍,由中心县委安排青抗会成员协助往陆丰工作外,其他三个团都在海丰工作。虽然他们都受到国民党限制活动范围或监视,但在中心县委指导协助下,仍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进行救亡活动。其中除吉隆坡队和流动歌剧团后来被迫撤离外,旅港服务团和第二分团基本都汇集在海丰救亡潮流中,其中的林兴和吴伯仲(若冰)还参加工委和中心县委。
尝试建立抗日武装队伍
抗战爆发后,广东当局同十九路军将领协商,在各地建立自卫团统率委员会,在各县建编练自卫团。县委乘此机会,通过做海丰统率委员会负责人钟秀南和第七区统率委员办事处派来海陆丰的蔡铣三的工作。在汕尾成立自卫团第五中队;在海城成立统率委员会独立小队,筹备枪支,边操练,边宣传,第五中队还负有保卫县委机关的秘密任务。
在中学建党,发动学生参加宣传活动,海丰中学建立了党的支部
在党员带动下,进步学生组织社团,如义激社、星星社、轰轰社、洪流社、前锋社等,在公平的水产校则成立青抗会。这两个学校宣传活动都很出色。
在抗日初期,县委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活动,激发群众爱国救亡热情主要有:
1、晨呼、刷壁标、办壁报;
2、演衔头剧,教小孩儿童唱抗日歌曲;
3、演大型剧目,特别是东江流动歌剧团,不但自演,还同县城的微明剧社合演;
4、学习战地救护常识,救护被日机扫射、日舰轰击的受伤群众;
5、为群众办好事,激发群众的团结精神。如六区青抗会化解茅湖和杨古埔的封建迷信矛盾。五区青抗会带动群众修补南汾通汕尾伯公垭路段。汕尾青抗会员协助调查,准确发放香港海陆丰同乡会救济沿海受风灾群众的捐款,香港回乡服务团还带来牛痘苗为群众接种,送便药为群众治病。
由于卓有成效的发动群众,为后来长期抗日打下思想基础,特别是通过坚定执行党中央的统战政策,使从前一些对土地革命有成见的上层人士转变态度,不少人还同意其子女参加抗日救亡工作。
(林泽民、陈泽如据蓝训材、钟娘永、郑重、翁域、王文魁、王芝兰等老同志回忆整理。)原刊《联谊专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