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共产党员的红色情结 作者:戴镜兵
我是一位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平凡的小学校长,我对海陆丰红色文化有着一段挥之不去的情结,10多年来,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刻苦钻研海陆丰红色文化,理清这段情结,还要从2008年9月25日这一天说起。
那一天,我以海丰县“八一”学校校长的身份来到广州军区参加会议,出席会议的除了全省“八一”学校的校长外,还有各市、县负责教育的行政长官和市、县武装部政委。
午餐时,我与一位外市人同桌,饭后闲聊。
他问我:“你来自哪里?”
我说:“汕尾市”。
外市人听了一脸懵懂,反问我:“汕尾在哪里?是不是很多海盗的地方?”
我说:“不是的,你知道彭湃同志吗?”
外市人马上接口说:“知道,他是海陆丰人。”
我答:“我就是彭湃故乡人,海陆丰的。”
接着,外市人又向我提出了叧一个问题:“你那里怎么会有‘八一’学校?”
当年,广东省仅有21所“八一”学校,都是建在革命根据地,至于“八一”学校为什么建在我的家乡,那时的我真的不知道。
我只能老老实实回答外市人:“不知道”。
那一刻,我真感到羞愧。
从广州参加会议回来后,我为了揭开“八一”学校为什么会建在我的家乡这一问题的答案,四处寻找资料,如饥似渇地阅读着革命史料。
我在寻找革命史料的过程中,感到非常庆幸,许多烈士后人把前辈留下的珍贵史料慷慨相赠;一些长期从事党史研究的友人们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我还从网上购买了一部分有关海陆丰革命斗争史的书籍。
从2008年至2016年,我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海陆丰革命斗争史》、《彭湃传》、《彭湃研究文集》、《红二、四师史》、《海陆怒潮》、《海陆丰妇女运动》等等书籍。
通过8年的认真学习,我不但弄清了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历程,还知道了彭湃同志战斗的一生,同时,我还专门研究了红二、四师以及红军49团的战斗过程。
在研读史料的过程中,我发现海陆丰人民诸多敢为人先的事迹,比如“全国第一个县级农会”、“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中国第一部《没收土地案》”等等。英雄的海陆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彭湃同志的领导下,为了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前仆后继,英勇奋战,不怕牺牲,涌现了千千万万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然而,汕尾市(原海陆丰地区)很少人知道这些本土烈士气吞山河的英雄壮举。我有书写这些红色故事的冲动,然而,犹豫再三,还是放弃了。
直到2016年的暑假,一群从广州来汕尾市进行社会调查的大学生坚定了我撰写海陆丰红色故事的决心。
从广州到汕尾市进行社会调查的大学生们,他们的行程安排中有一项“到高潭革命老区找红色故事”。
我问学生们:“你们干嘛要选择到高潭找红色故事?”
学生们回答:“我们从网络上了解到高潭镇是全国第一个区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那里有深厚的红色底蕴,到那里去肯定可以找到许多感人的红色故事。
我对学生们说:“海陆丰农民运动是中国共产领导的早期农民运动之一,彭湃同志从赤山约点燃农运圣火。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在海陆丰诞生,彭湃的故乡在海城桥东。高潭中洞是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大后方,了解历史多读史料,网络文章只能作为参考。要找红色故事,你现在所站的足下就有,何必舍近求远?”
学生们面面相觑,其中一位学生对我说:“我们真的不知道”。
直到此时,我才下定决心,走向红色村庄,挖掘红色资源,撰写红色故事,把海陆丰红色文化宣传出去,一方面可以作为教育下一代的红色素材;另一方面让世人通过海陆丰的红色故事了解海陆丰。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海陆丰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牺牲的革命烈士和革命群众高达4至5万人,解放后被人民政府评定为“革命烈士”的有4883人。所有烈士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红色故事,海陆丰的红色故事素材极其丰富,取之不尽。
撰写红色故事必须准确把握历史背景,充分了解烈士的生平,尊重事实,还原历史。所以,我写每一篇红色故事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翻阅史料,采访烈士亲属,实地考察烈士故乡和烈士战斗过的遗址或旧址。一篇红色故事从准备到脱稿,要花费我不少时间与心血。
许多朋友、同事都劝阻我写红色故事,但是,几年来,我一直都停不下来,如果放弃,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前辈离开人间,将会有许许多多的烈士故事再也无人知晓了。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有责任与义务,拼尽自己所能,把战斗在海陆丰的先烈们的红色故事挖掘、撰写好,传承后人,同时让先烈们永垂不朽!
几年来,我撰写了100多篇红色故事,其中有二十多篇在市、县征文中获奖,出版了红色故事集《山魂》一书。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之际,我的新作《热土地上的红飘带》一书争取面世,为我可爱的党献上一份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