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
查看: 21736|回复: 0

[保健] 聚焦公立医院的发展之路:改革改什么,怎么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12 21: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公立医院诊疗人次32.7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85.2%;公立医院入院人数17487万人,占医院总数的82.6%;公立医院卫生技术人员509.8万人,占医院总数的78.6%。

公立医院的改革和发展,关乎民生,关乎医护人员这一知识分子群体的创新意识和知识价值能否得到激发和体现。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本版第一时间在光明日报官方微博发起相关调查。结合社会关切,与专家们一起聚焦公立医院的发展之路。

《意见》提出,力争通过5年努力,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公立医院改革直接关乎老百姓看病就医的安全感和获得感。公立医院改革,改什么,怎么改?我们特别邀请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宋树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进行对话。

提高不同层级医院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

■社会关注:遇到疑难杂症,去大城市的大医院挂号难、看病难,患者和家属实为不易,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公立医院何时能提供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意见》明确:发挥公立医院在城市医疗集团中的牵头作用。按照网格化布局管理,组建由三级公立医院或代表辖区医疗水平的医院(含社会办医院、中医医院)牵头,其他若干家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等为成员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统筹负责网格内居民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一体化医疗服务,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提高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

乔杰:公立医院应以满足重大疾病临床需求为导向,重点发展重症、肿瘤、心脑血管、呼吸、消化、感染、儿科、麻醉、影像、病理、检验等临床专科,以专科发展带动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要充分发挥三级公立医院牵头作用,联合下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打造紧密型医联体,带动基层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分级诊疗。

同时,要依托质控体系,持续提高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目前,我国已基本搭建完成了由国家级、省市级、区县级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为核心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推广普及先进技术和适宜技术,逐步提高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

李为民:三级公立医院作为医联体牵头医院,一方面要加强医联体内标准化的医疗质量管理、优化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机制,不断提升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另一方面,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建立“医联体云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专科/专病医联体,通过专科共建、教育培训协作、科研项目协作等多种方式,提升成员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逐步形成医联体内部分级协同、协作共享的良性机制,让广大群众享受全程化、连续性、主动式的良好医疗服务体验。

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

■社会关注:大医院人山人海,去了至少要留出半天时间,相关科室跑断腿,检查检验结果互不相认,如遇到疑难杂症更是无所适从,就医感受不好如何解?

《意见》明确:强化患者需求导向,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大力推行日间手术,提高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开设合理用药咨询或药物治疗管理门诊,开展精准用药服务。推广中医综合诊疗模式、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全链条服务模式,实施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检查检验集中预约服务,开展诊间(床旁)结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服务。

宋树立:公立医院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尊重医学科学规律,遵守医学伦理道德,遵循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对医疗服务进行全流程优化,让“患者少跑腿、信息多跑路”。同时,要积极开展公益慈善和社工、志愿者服务,建设老年友善医院,为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群体就医提供便利和帮助。

面对疾病,医患双方是战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对治愈疾病至关重要。公立医院要积极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通过患者俱乐部、志愿者服务、社会监督等形式,与患者建立长期联系,开展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吸纳患者参与医疗服务和健康促进,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乔杰: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医疗机构应从源头关注人口健康问题,引导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运动方式,开展多学科合作指导下的运动功能测评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指导工作,同时要通过多学科协作下的康复治疗减少用药与有创治疗。

针对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医疗机构可通过多学科诊疗(MDT),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MDT服务应更强调固定的团队与固定的病种,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连续性的“标准化的多学科”综合诊疗方案。

改革完善医学人才评价机制 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

■社会关注:医务人员不但要为做一名解除患者病痛的好医生而努力,还得为了发论文、评奖项等疲于奔命,如何建立真正能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医学人才评价体系,让医生安心做一名好医生?

《意见》明确: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分层分类评价,合理设置评价标准,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增加临床工作数量和质量指标,探索实行成果代表作制度,淡化论文数量要求。稳慎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探索在岗位设置合理、人事管理完善、具有自主评审意愿的三级公立医院试点自主开展高级职称评审。

宋树立: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始终把解决好人的问题放在突出位置,保护发挥好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近年来,我国在改善医务人员的职业发展空间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应看到,关心关爱医务人员的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落地落细,要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分层分类评价,遵循医疗行业的特点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合理设置评价标准,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注重临床工作质量指标,探索实行成果代表作制度,破除“四唯”等不良倾向,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帮助医务人员树立职业认同感。

乔杰:目前,对临床研究的各类评价更多依赖于同行评价以及论文发表和被引、成果推广和纳入指南等客观数据。要使临床研究成果造福于患者,产生社会效益,应更关注研究成果临床转化的可行性和时限性,关注临床技术提升、适宜技术推广、标准规范指南的辐射范围、患者的受益程度等。应依托公立医院建立一批覆盖主要健康问题的国家核心医学研究平台机构,设立中长期目标,以创新性研究推动临床医学发展,解决基础性、源头性问题。

李为民:建立现代化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重点在于以岗位管理为核心,将医疗、教学、科研、行政、后勤每个系列的岗位级别进一步细分为多个层级,制定一套路径清晰、灵活动态的考核评价与晋升机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才双向流动机制,让“能者上,不能者下”“人人都有机会,但人人都不能松劲”,从而有效激发整个医疗人才队伍的潜力与活力。

正向激励,让医务人员收获价值感

■社会关注:医疗行业的特点是培养周期长、职业风险高、技术难度大、责任担当重,但是目前的薪酬体系没有真正体现医务人员的知识价值,如何解?如何进一步营造尊医重卫的社会氛围?

《意见》明确:建立主要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实行以岗定责、以岗定薪、责薪相适、考核兑现。在核定的薪酬总量内,公立医院可采取多种方式自主分配。医院可自主设立体现医疗行业特点、劳动特点和岗位价值的薪酬项目,充分发挥各项目的保障和激励作用,更加注重发挥薪酬制度的保障功能。鼓励对主要负责人实行年薪制。

李为民:公立医院应当充分发挥内部绩效考核对人才技术要素的正向激励作用,建立基于RBRVS(手术系数)和DRGs(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体系,比如医师医疗绩效应该突出技术难度、医疗质量、患者满意等维度,鼓励收治疑难危重症患者,鼓励开展效果好、效率高、资源占用低的新技术、新方法。

同时,要拓宽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健全医务人员培养培训制度,使每位医务人员都有接受继续教育和职业再培训的机会,实现知识的再更新。加快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人才、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宋树立:公立医院要尊重医务人员,理解医务人员,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要落实学习、工作、休息和带薪休假制度,切实解决医务人员实际困难;鼓励公立医院通过设立青年学习基金等多种方式,关心年轻医务人员成长;加强医院安全防范,完善必要的安检设施,将解决医疗纠纷纳入法治轨道,坚决保护医务人员安全。同时,医务人员对患者要有爱心,主动关心患者。所谓“大医”都是始于心诚,而成于精湛。我们期待,医务人员在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工作的价值感和幸福感。

来源:光明日报


楼主热帖
[看大杂烩] 想冲浪却没有浪,只能靠自己来浪了
[看大杂烩] 确认过眼神,我看你是个有钱人!
[热点资讯] 广州市消委会发布“2022年元旦消费提示”
[热点资讯] 广州南站部分列车停运或晚点
[热点资讯] 王伟中主持召开广东省政府党组会议
[休闲生活] 稳农业基本盘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14亿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