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心无挂碍 于 2021-6-21 10:24 编辑
谁都想要一个甜蜜的婚礼,但如果婚俗跑偏了,可能适得其反。近年来,我们不时能听到这样的新闻:天价彩礼使家庭致贫,庸俗闹婚导致悲剧,大操大办浪费资源,喜庆婚宴变“红色炸弹”……这些不文明的婚俗给新人带来苦恼,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针对婚俗问题,我们要全面推进婚俗改革,倡导简约、适当的婚俗礼仪。
结婚是一生的大事、喜事,按照当地的习俗适当地热闹一下,适当地“为难”一下新人,可增加婚礼的喜庆气氛,也无可厚非。但是,偏离文明轨道的婚闹披着习俗的外衣、打着祝福的幌子,其本质就是“恶俗”。婚闹民俗要遵循基本社会公德,不能偏离文明轨道。破坏公序良俗、超越法律红线的婚闹习俗就是极端恶俗,绝不能当作传统民俗看待,应该被列入“改革”的范畴,加强规范和整治。
作为民间已经流传几千年的传统习俗,彩礼的存在也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它不仅是表明男方诚意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意味着男女双方家庭达成了婚姻契约关系,对男女双方忠于爱情都是一种“约束”。但从情理上讲,彩礼的多少还应该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男方的经济实力相匹配,那种丝毫不考虑情感因素和实际情况的天价彩礼,既是对传统习俗的变态式理解,也是对现实婚姻的不尊重。毕竟,爱情不是买卖,婚姻无法用金钱度量,幸福也不能依靠彩礼来支撑。
一些地方十分讲究“礼尚往来”,被人邀请,是当你为朋友,若不随礼,轻则让人笑话、瞧不起,重则得罪邻里亲戚,被人戳脊梁骨。一些人怕礼轻丢面子,打肿脸充胖子,违心攀比,那些动辄几百、上千元的随礼,压得人喘不过气,大大超越了多数村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有的困难家庭不得不举债随礼。显然,这些变味的“随礼”恶俗在有些地方有愈演愈烈之势,不仅成为人们的沉重负担,影响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更使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社会习俗遭到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