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这么重要,我们只要督促孩子努力学就可以了吗?现代教育提倡素质教育,要给孩子们减负,但是,所谓的减负真的让孩子们轻松了吗?
有多少孩子放学后饭都吃不好就要奔向辅导班?有多少孩子在四五年级的时候就要开始准备初二初三的课程?又有多少孩子每天为了成绩焦头烂额连打场篮球的时间都没有?
素质教育真的让家长们轻松了吗?在农村家庭里,当孩子把作业摆在家长们面前,他们发现自己什么也不会;在中产家庭里,每天加班到八九点的父母回家时又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辅导孩子?
于是,补习辅导班顺理成章地出现了——素质教育要求学校给孩子减压,公立教育时间的减少必然导致家长们要掏钱去校外买。
于是,教育质量开始有高下之分了——自己的孩子上着两百块钱一个小时的补习班,别人的孩子上的却是一千块钱一个小时的补习班;自己的孩子只能请大学生家教,别人的孩子却是专业机构名师辅导。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它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这么多年来,各大教育学者不停地抨击应试教育的弊端,把素质教育吹得天花乱坠,不断地呼吁让教育顺应孩子们的天性,拒绝用应试刷题填满学生的生活,告诉我们教育要看到孩子们的个体性差异,不能以成绩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然而落地的事实是什么呢?
肉眼可见的,学校里还是应试为主,觉得什么重要了,就加一门考试,体育、美术、音乐……几乎只要有任何关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政策一出来,学校都可以将其变为应试。
为什么跳绳被培训机构和家长们趋之若鹜?不单单是因为部分孩子上手慢和这一项目在中小学体育考察中的地位提升,更是由于体育成绩与各项评奖评优、升学之间的“硬挂钩”日渐增多,“考试指挥棒”和“加分诱惑”让家长们不计成本地把钱投进了这个体育项目,孩子的身体素质是增强了,但孩子的精神压力呢?家长的经济压力呢?教育的公平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