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汕尾市中职教育到底该怎么选择,到底该怎么走?在考虑怎么走之前,我们先看看国家对中职教育的三个要求:
要求一:定位基础。关于中职教育,国家早有定论:中职是基础,高职是主体,本科是引领。这句话就定下了中职教育的发展基调,即基础职业教育,为学生打实文化基础、专业基础、技能基础和道德基础。
要求二:鼓励校企合作。国家鼓励中职教育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形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要求三:鼓励升学。国家鼓励中职生升学,因此打通了中职、高职、本科的升学通道,鼓励学生通过高职单招、对口升学等方式进入高职甚至本科深造,而且也在不断实施高职扩招,加大应用型本科设置,提升整个职业教育人才素质。
从上面的三个要求我们可以看出,国家是在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在政策层面基本考虑到中职教育所有方面和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环节,需要进一步细化。
这里我们提出几个观点,供大家思考。
1.定位基础,需要配套的基础学习体系。既然中职教育定位为基础职业教育,那么中职教育的培养性质就与高中一致,都是高等教育的第一个环节,我们常说毛竹生长的最初四年才长五公分,之后迎风见长,几天时间就可以成为参天大树。那么中职教育就是职业教育中的那“四年”,大家所见到的“五公分”就是眼前的成果。
中职就这么点贡献么?那你可错了,你看到的是五公分,其实还有地下的几十米的根系。中职教育就是要做到深扎根、打实基础。中职阶段应该学的是通用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不是细化的专业,真正专业细分,需要学生们到了高职甚至本科层次,心智更成熟了,理解能力更强大了,再通过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实训实践得以实现。就像很多田径项目,孩子小时候就是体能训练,不涉及到具体项目,待到孩子体能达到一定层次,再涉及到具体项目细分。
打基础,就要打通用基础,这时候就细分过于狭隘了,毕竟十四五岁的孩子,对于专业是茫然的,对于未来也是茫然的,他需要通过接触、思考之后,再做更具体的决定才更合适。
2.中职深度校企合作难以再现荣光,需要新的模式探索。很多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是流于表面的,尤其是学生多了之后,根本做不到对口实习。很多中职学校想跟企业深度合作,但是限制太多,因此中职校企合作远远达不到高职的效果。
3.校企合作是教学手段,升学是主流目标,中职教育需要平衡和新势态下的政策引导。为什么会有实习就业与升学的巨大矛盾,其实说白了就是有些学校过分看重校企合作和实习的分量了。校企合作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不是中职教育的全部。
如果中职教育经费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调整办学经费政策,让学校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教育质量、升学质量上来,而不是招生;将校企合作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占满学生所有时间开展企业定向“培训”,给学生一年复习准备的时间,让他们有时间把文化课、专业课等知识夯实,为后续大学教育打下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