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113|回复: 0

[军事] 一名百岁老兵的幸福家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2 17: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百岁老兵耿相柏(前排居中)和她的家人们。 薛敏摄

关键词:本色

在这个家庭里,节俭是看得见的传家宝

泉城济南,夏日气息渐浓。

干休所内,葱郁的绿色向阳生长,池塘里荷花盛开,洋溢着火热和茁壮。

第一次见到耿相柏老人,她正坐在沙发上读报。虽然早已退休,年过百岁的耿老依旧关心国家大事。

老人面色红润,穿一件碎花衬衣。得知记者来采访,她专门让小女儿取出珍藏的毛主席像章,佩戴在胸前。红色像章上,“为人民服务”5个大字闪着金光。

二儿媳杨文告诉记者,这件衬衫是老人最喜欢的衣服,“是40多年前买的,平时舍不得穿。”

耿老家里布置得极其简单:餐桌已擦得斑驳“包浆”,那是60年前长子况东海参军时购置的;舀米用的瓢,年代更为久远,木柄已经快磨秃;除了一组沙发和电视是儿孙们近年执意添置的家具,其他物品都陪伴这个家庭度过了漫长岁月。

“我们的日子是过好了,但还有很多人不富裕。”耿老说,“这些已经够用了。”

多年来,耿老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生活习惯:在这个家里,洗完衣服的水一定要留下拖地,然后再冲厕所;一张餐巾纸,也要扯成两半来用;桌上喝水的杯子,记不清是哪年用过的罐头瓶……

见记者已经热得满头大汗,况东海打开了客厅里那台表面泛黄的立式空调。“平时天再热,老太太都是给我们一人发一个蒲扇,有客人来了才能开空调。”他解释说。

客厅正中间,悬挂着一面厚重的牌匾,上面写着“共和国将军之家”。耿老的丈夫况开田是位老红军,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立下赫赫功勋,是长征路上的“管钱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杨文回忆:“公公还在世时,永远穿着一件汗衫,家里人说他‘后背多大,补丁就有多大’。床单中间磨破了,他把好的两边对接上,缝起来接着用。”说到动情处,她眼睛里闪着泪花。

杨文退休前是一名军医。嫁到这个家几十年,她一边忙着医院工作,一边尽心孝敬二老。在她印象中,历经烽火硝烟和艰苦岁月洗礼的公婆,“身上有一种特殊的风骨。”

这种风骨,正是共产党人不变的本色,也是这个革命家庭的传统与家风。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既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那些与岁月一起斑驳的物件,承载着一个革命家庭的红色基因,彰显着共产党人的本色初心。

家里第三代孩子中,况赖哿从小跟着奶奶长大,受她教育影响最深。小时候,他在食堂吃饭,饭盒里不能剩一粒米、一口菜,不然回去就得“挨揍”。后来,况赖哿当了十几年兵,如今已转业成为一名特警。“不能忘了艰苦朴素的作风。奶奶的教诲一直在我心里。”他说。

家中第四代孩子媛媛曾问父亲况赖哿:“太爷爷和太奶奶都是老革命,咱家里有没有什么传家宝?”况赖哿笑着答:“在我们这个家里,节俭就是看得见的传家宝。”

关键词:信仰

不管多么难,都要跟着共产党走

百岁之后,“我想不起来了”渐渐成为耿老的口头禅。

年轻时最爱唱的歌曲、最喜欢的电影,已经随着岁月逐渐模糊,但参军入党的那段记忆,在她脑海中始终鲜明。

耿相柏1920年出生在太行山深处的一个贫农家庭。抗战时期,晋察冀军区各村镇成立“妇女救国会”,为八路军准备军鞋、军粮等物资,照顾伤病员。因为作风干练,耿相柏很快成为妇救会青年队的队长。

1939年秋天,耿相柏接到了一封信。信是早几年就加入共产党的嫂子写来的,邀请她参加八路军。

这位从未出过远门的19岁女孩,就这样毅然决定离家去寻找部队。她拿着一张乡公所开出的证明,从阜平县老家出发,根据信里写的地址边走边问,终于在5天后找到了晋察冀军区机关。

很快,耿相柏穿上军装,成为被服厂女工队的新兵班长。那时候,敌后根据地的条件十分艰苦,给战友们制作军服,全靠手工。“我一天能缝三条裤子。”耿老边说边用手比画着。

一次,前方战事突然吃紧,部队马上要前出作战。

厂房前的操场上,即将出征的八路军官兵大声唱着军歌;厂房里,耿相柏带着女工连夜赶制军服。

月色清朗,军歌嘹亮,年轻战士们迸发出的精力和热情,深深感染着耿相柏。正是在这一刻,她下定决心:不管未来多么难,都要跟着共产党走。

因为工作出色,短短一年后耿相柏就成为被服厂负责人,并光荣地加入党组织。成为负责人,她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不仅要抓生产,还要反扫荡,保障女工队的安全。

那时,每年春秋两季,日本侵略者都会到根据地抢夺粮食。耿相柏就带着女工们换上老百姓的衣服,伪装成村民,疏散隐蔽到各村。

用草木灰和泥土把脸和胳膊涂黑后,耿相柏带着队伍爬高山、下悬崖,在敌人枪口下躲过一次次扫荡。

“最长的一次在山上躲了6天,带的干粮都没了,只能从山上摘老乡的南瓜吃。老乡也不知道躲到哪了,我们就把钱压到石头下面。”耿相柏说,“‘不能占老百姓的便宜’是军令。”

其实,耿相柏很少跟儿孙们提起自己当年参加革命的事。“我没什么了不起的,也没上一线作战。”她觉得,那些在前方流血牺牲的战友们更值得被纪念。

战争,让懵懂的少女成长为坚定的战士,也为她带来了革命的爱情。正是在战争中,耿相柏与丈夫况开田从相识走向相知,从相知走向相爱。

硝烟中的爱情没有风花雪月,却充满着革命的浪漫主义——结婚之前,俩人只单独接触过两次。一次是百团大战结束后,况开田获得上级嘉奖,他把奖品都拎去送给了耿相柏,算是隐晦的表白;后来,一次耿相柏生病,况开田专门去探望。

结婚那天,部队为他们办了一桌酒席。“还特地分给我们一扇猪肉呢。”耿老回忆说,在当时这可算是“奢侈”的事了。

从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夫妻俩聚少离多。耿相柏真正和家人生活在一起还是抗美援朝结束后。在相互扶持的岁月中,她和况开田共同养育了四儿一女。

后来,孩子们纷纷长大,也都参军入伍。最小的女儿耿岩,随了母亲的姓。

耿岩后来也当了兵。她入伍后第一次回家探亲,母亲专门让全家换上军装,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全家福。

这些年,耿相柏收到了组织颁发的多枚纪念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这些纪念章里,凝结了耿相柏的革命岁月,见证了她的青春芳华。

关键词:幸福

能再为组织、为人民做点贡献,是最幸福的事

出发采访前,记者查询到关于耿相柏的最早报道,刊登于1956年10月27日的《解放军报》。几经周折,记者找到那份报纸的复印件。

耿老眯起眼睛,拿起这张报纸,举着放大镜看了又看:“那一年,我作为志愿军家属代表,参加朝鲜驻华大使馆举办的慰问演出,还上台发了言呢。”

耿老告诉记者,当年新中国刚开始建设,部队又出国打仗,工作十分繁忙。从朝鲜战场回国后,她调到后方,负责创建托儿所,照顾志愿军将士的子女。

“那时候日子很苦,经常吃不饱饭。”耿老说,“但再难,我们也想尽办法,有什么东西都先紧着托儿所的孩子们。”

大儿子况东海出生于1944年,二儿子况南山是解放战争时出生的。两个孩子在几乎没有父母陪伴的状态下度过了孩提岁月。

“我第一次对父亲有印象,是朝鲜战争结束后,他到托儿所看我们。”况东海说,刚从战场上下来的父亲穿着旧军装,光头,面庞黢黑,两颗门牙在朝鲜冻掉了。

“老师让我们喊爸爸,我跟弟弟都吓哭了。父亲给了我们一人一个苹果,拍了拍我们的头。”况东海回忆,父母此后辗转多地任职,一直到父亲调任济南,一家人才算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团聚。

这些年,退休后的况东海每天陪伴着母亲看报、散步,想多尽尽孝心。母亲也始终把他当成孩子,操心他衣服穿得怎么样,饭菜吃得好不好。

“到了古稀之年,还能喊声妈,还有人管着自己,天下还有比这更幸福的吗?”况东海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幸福不只是传统家庭概念中的“天伦之乐”,更是红色血脉的代代延续,是精神信仰的薪火相传。

“你们年轻人要争取早些入党,早些为人民服务。”耿老这样叮嘱才14岁的重孙女媛媛。

80多年前,19岁的耿相柏离开老家河北阜平参加革命,之后很少再回故乡。

阜平是革命老区。抗战时期,阜平不足9万人口,却养活了9万多人的抗日部队。

阜平曾是贫困县。直到十几年前,全县仍有近一半人没有脱贫。前些年,耿相柏曾在电视上看见故乡的一个镜头,片中那石头垒成的旧围墙,竟还是当年自己离家时的模样。老人的心,疼啊。

习习春风,遍拂太行。2012年12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阜平。在那里,习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发出了脱贫攻坚的进军令: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如滚滚春雷,若浩浩春风,在党的领导下,巍巍太行换新颜。2020年初,随着河北最后一批13个贫困县摘帽,阜平县成功脱贫。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也是中国人民亲手创造的奇迹。

今年“七一”前夕,耿相柏老人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5万元的特殊党费。

山东省军区第一退休干部休养所所长张卫强告诉记者,此前汶川地震、建党95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冠疫情……耿相柏老人都用特殊党费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心意。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耿相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她说:“我已经老了,不能再为党做什么工作了。如果能再为组织、为人民做点贡献,那就是我最幸福的事。”

时间是忠实的亲历者,它见证了战火下的热血与牺牲;时间更是伟大的书写者,给予我们这个时代的和平与幸福。

这是一个人的幸福——历经战火硝烟,度过百岁的耿相柏老人如今儿孙环绕,安享晚年。

这是一个家庭的幸福——时间流转,年轻时奔赴各地建功立业的子女们,如今又回到家中,一家人终于团聚。

这是一个幸福的时代——古老的神州大地上,小康社会正全面铺开画卷。仰望苍穹,天和核心舱正带着中华民族的梦想畅然遨游。

采访结束,天色已晚。回头望去,耿老寓所里亮起灯光。我们有理由相信,千千万万个家庭会迎来更加美满幸福的明天……

来源:解放军报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浪险,汕尾人杰地灵
[三唯论点] 破旧的文化设施能让我们文化自信起来吗
[三唯论点] 不少汕尾年轻人喜欢去算命:别被算命收了“智
[三唯论点] 不幸中的万幸——遇到城区暖暖的医保
[三唯论点] 汕尾市全市人民行动起来,防控疫情不松懈
[三唯论点] 汕尾家长,如无必要,不要带子女外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