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缘来缘去 于 2021-12-18 10:26 编辑
略谈文化自信与标新立异
陈治赠 2021年12月7日
中国人坚定文化自信,当然是坚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广泛,门类繁多。传统理念及其风俗习惯,即民俗文化,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习惯是民俗文化的构成,也是社会最现实、最普遍、没有人能避得开的世俗活动。离开传统习惯的传承,坚定文化自信就是一句口号。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生的追求也在不断更新,不断催逼传统理念与时皆进。淘汰旧习俗,创立新风尚势所必然。因此,坚定文化自信,不是固步自封,孤芳自赏,而是应以坚守和弘扬光大民族优良传统,确保中华民族的良性延续为前提,摒弃与时代潮流不相适应的文化糟粕,吸纳世界上的优秀文化,充实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但绝不能用外来文化取代中华传统文化,异化中华民族的本质。
如何坚定文化自信与标新立异的关系,是目前相对紧迫的话题。以时下的婚庆为例。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男婚女嫁,缔结良缘,是大家庭兴旺,新家庭发祥的标志。古今往来,官贵贫贱,热热闹闹举行婚礼已成惯例。一来图吉利,強化恩爱;二来成为众所周知的婚姻事实,助力白头偕老。这是不受社会和时代制约的传统,甚少偏废。但具体形式,即婚嫁习惯,已被逐步标新立异,其中有3点特别耀目。
其一、婚礼仪式不中不西。缔结良缘,喜帖诚邀,温馨吉祥,盛宴恭候(敬备薄酌),热闹非常。亲朋好友略备礼金或实物同喜同贺,是礼相往来,人之常情,传统习惯使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时下,婚礼仪式不中不西,大有相习成俗之势。
西方的婚礼,一般是在教堂举行,主持人是神父。一对新人在上帝面前完成戴戒指、宣誓、亲吻等程序,就是合法夫妻。海丰地面的婚礼,多数在酒店举行。西装革履,婚纱华丽的俊男靓女,多数已是注册登记的合法夫妻,或同居日久的事实夫妻,甚至多数是珠胎暗结的准父母。主持人是酒店经理或外聘司仪代替神父,效仿西方戴戒指、宣誓、亲吻等程序,就差上帝的十字架。主持人别出心裁,在舞台上编些“闹婚”搞笑的小节目,提升喜庆气氛(名曰新风尚)。神圣的婚礼不乏嘻戏。
婚礼中的一对新人,早在同床共枕、巫山云雨的这一天,就是姻缘天定的吉日良时。再沿袭传统习俗,按“生辰八字”择日迎娶,在酒楼的舞台上又来一回山盟海誓,似乎是姻缘重复,多此一举。再加上婚礼不乏嘻戏,彩头明显不利。
这类不中不西的畸型婚礼,目前成为时髦。是相习成俗?还是回归新中国成立后的新例规?只能是见仁见智。有目共睹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循新例规成家立业的长辈,绝大多都相濡以沫,白头到老。从不中不西的畸型婚礼中走出来的晚辈,却有不少在“我爱你”的吼声仍余音缭绕,就各奔西东。
其二、借婚礼攀比弦富。新娘闪亮登场,一身金饰,展示豪富。仿佛将高彩礼、厚嫁妆的真相昭显得淋漓尽致。留下的可能是攀比成风。毕竟是颜面事大,“输人不输阵”的心理占据上风。这类以资财垫底的婚姻,究竟能维持多久?笔者不清楚,但从不中不西的婚礼形式中闪亮登场的夫妻,半途离异的案例不少,则是不争的事实。
其三、礼金市场化。亲朋好友略备礼金致贺的传统习惯走到今天,已纳入市场化轨道,与市场物价上涨争风流。据初步了解,近几年的婚庆贺礼(红包),除特定亲朋好友的特殊贺礼外,普遍的礼金底线是沿着600、800、1000元的階梯奋勇攀登,今年有可能晋升到1200元的新形势。春节临近,城乡的婚庆喜事接二连三。人脉广泛的人士,从新历10月开始到春节,陆续收到的婚庆红帖月均不少于4封。还有新居誌喜、公厅重光、老人庆寿、家庭添丁等喜筵接踵而来,礼金的底线不一。不少家庭已将准备礼金列入岁未的荣誉开支。
喜事连连,生活红火。喜户盛情,宾客由衷。欢聚一堂,同喜同贺。这是国泰民安,幸福社会的见证。任何收到喜帖的亲朋好友,没有人会计较囊中羞涩,无不笑逐颜开,随喜增祥。唯婚场明显位置设“收银台”,礼金随行就市,就与新风尚格格不入。建议有能力在酒店设筵席办喜事的家庭,婉拒礼金。(图片来自网络)
|